梁秋燕
班級文化是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成員或部分成員所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有鑒于此,我初接班就對我們班進行了班級文化的建設,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及物質文化四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尚文化融合之美,承傳統底蘊
1.歷史層面
在文化交融層面領域,費孝通總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在高一年級班級文化中也是適用的,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初中,帶上了各自學校文化的烙印。我帶班時就秉承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原則,要求學生懂得欣賞自己創造的美,也要以包容的方式欣賞他人創造的美,使自己的美與他人的美相結合,進而實現大和諧的理想美。
2.教育層面
五育并舉是指在現代化的教育中通過重視并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很長一段時間里,美育往往是被忽略的。但是,美育是審美教學與美感教學的結合,可以提升人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作美的能力,是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著力點。
3.學校層面
學校為發揚“尚美”文化,鼓勵各班創建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把美育落實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引領各班進行“環境建設、制度建設、精神建設”,通過創設優美的學習環境,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班級風貌。
基于以上三個層面的考慮,我們班名定為“尚美”,尚是尊崇、推崇、尊重,還有高尚的品質、尊貴高雅之義;美是稱美、贊美、美好,有心地善良之義。“尚美班”可以理解為“對美好品質的崇尚”。
二、尚制度建設之美,外化于行
1.帶班理念:尚蓬勃青春,美五育班魂
班級目標是爭取成為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的尚美之人,成為融洽、健康、規范、藝術的尚美班級。
2.帶班規劃:從適應走向成長
高一階段注重養成教育,高二階段注重發展教育,高三階段注重理想教育。三年一以貫之的努力方向是“德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真正實現德育賦能”。
3.班服內涵:傳承傳統文化
班服以中國風為整體設計風格,主圖案采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舞獅獅頭形象,帶有濃郁的廣東特色,寓意四班的熱血少年定會憑借超越自我的信念,在校運會中創造奇跡,實現夢想。
4.班徽內涵:尚美四班,共創未來
閃爍著光芒的“肆”字加入一條銀色閃耀的中國龍,這是四班的班徽。班徽側面有“尚美”字樣,提醒我們挖掘自己的美,發現他人的美,共筑我們的美。
5.帶班制度:多元評價,促使“美”的養成
首先是學生評價,全班共同制定班規,簽上姓名以表儀式感,重視小組的作用。其次是班干評價,值日班長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評分表,從儀容儀表、作業完成情況、好人好事等方面進行考評,每周公布一次,排名最后的小組要表演才藝。然后是教師評價,建立科任教師的微信群,各科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互相協助開展教學工作。最后是家長評價,除了家長群之外,還成立了家委群,遇到問題及時與家委溝通。
三、尚活動綻放之美,內化于心
為鼓勵學生參與“美”的活動,我開展了以下與“美”有關的活動:給教官寫一封信,學會贊美;給老師寫一首詩,體會美感;我名字的故事,讓你認識我,挖掘名字的詩情畫意;班服和班旗的設計與投票,炫出最美班級;在班里評選每月之星,讓學生們投票,并讓每個月獲選的學生上臺展示,展現最美的自己;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科技文化節之戲劇節,體會戲劇之美,通過親身表演感受文學的魅力。
四、尚班級環境之美,品生活溫馨
班里設置圖書角,有學生制作的小卡片,有學生軍訓、校運會、春游的照片墻,有豐富多彩的黑板報展示,還有學生親自書寫的對聯……走進教室,就能感受到鋪面而來的“美感”,通過營造外在的環境氛圍,形成長期的滋養效果,美化心靈。
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尚美班的大部分學生慢慢適應了高中的生活,在區統考時成績優異,同時囊括了學校“先進班集體” 等獎項。2名學生進入了廣州市英才計劃;1名學生在第19屆“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3名學生獲廣東省一等獎;1名學生獲越秀區科技創新二等獎;
1名學生獲世界華人作文大賽三等獎;1名學生獲廣東省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三等獎,有5名學生在《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發表文章,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