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夢雯
徐州開放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0
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人才作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而高校作為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使得高校教育與產業發展關系密切,高校教育體系需要隨著社會產業變化做出針對性改革,以此來充分發揮出科教興國的重要作用?;凇八逆溔诤稀蹦J较庐a教融合、科教融合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在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改革中,需要以產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來創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改善高校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打通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
教育鏈是“四鏈融合”的核心環節,在教育鏈邏輯下,高校教育活動是人才鏈、創新鏈及產業鏈發展的重要載體[1]。因此,想要實現“四鏈融合”模式下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高校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以教育鏈為核心構建全新的教學組織結構,積極推動室內設計產業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學環境中,以教育鏈中關鍵的教育目標、專業技能培養、課程安排、實踐培育等鏈素為載體,把握各方需求程度,實現人才鏈、創新鏈及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構建出“四鏈融合”模式下的室內專業教學體系,破解產業人才供需矛盾,提高室內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室內專業教學與社會產業發展匹配程度[2]。
基于創新鏈邏輯下,將創新鏈融入到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能夠推動其實現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等創新進程,創新鏈是教育教學的創新、專業技術的創新、產業發展的創新等內容的集合。因此,在高校室內設計專業“四鏈融合”教學創新中,一是要堅持以創新鏈為驅動,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教學模式,以此來實現室內設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教學,促進創新主體與教育主體和產業主體的有效融合;二是要優化創新資源,基于創新鏈視角下,需要對傳統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進行重新規劃,整體設計,實現創新資源的均衡覆蓋和精準對接,從形成以創新驅動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成果轉化的良性閉環;三是要發揮出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優勢,借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訓教學基地等平臺,將創新成果轉化成教學效果,將創新“密度”變為教學“濃度”,全面增強教學效果。
基于產業鏈邏輯下,產業鏈發展需求是教育鏈、人才鏈及創新鏈的發展方向,教育鏈、人才鏈及創新鏈各環節的優化,需要圍繞產業鏈來進行調整,這樣才能確保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改革的精準性,增強教學改革成效。因此,在高校室內設計專業“四鏈融合”教學創新中:一是要以產業鏈為導向,來指引教育鏈、人才鏈改革方向,進而增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與社會產業匹配程度[3];二是依托產業鏈資源來優化人才配置,借助產業鏈人才需求來調整高校人才培養計劃,實現人才鏈的均勻分配,增強產業鏈與人才鏈之間的耦合性,避免出現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過于集中,造成社會市場人才資源供大于求;三是借助產業鏈技術創新需要來推動教育鏈、創新鏈發展,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旨在為社會培育符合其發展的專業人才,在教育鏈改革和創新鏈資源配置中都需要立足于社會產業發展,產業鏈技術發展需要可以成為高??蒲许椖?、教育創新的方向,從而實現精準的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
將創新鏈、人才鏈及產業鏈融入到教育鏈中,能夠滿足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創新改革的內在需求,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升、產業需求等都可以成為室內設計專業改革的驅動力,能夠增強室內專業教學的實效性和適應性,從具體層面分析:首先,在高校室內設計教學內容設計上,需要以創新鏈為基礎,借助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元素來增強專業知識內容深度和前瞻性,確保學生學習到前沿專業技術和理論知識,改善傳統的專業教學與社會市場脫節問題[4]。其次,在教學模式上,需要以產業鏈為依托,借助社會產業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需要來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改革。最后,在教學成果上,需要立足人才鏈,以人才鏈各要素為導向來實現教學成果的實質性,確保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符合學生職業發展需要[5]。
創新鏈可以說是教育鏈、人才鏈及產業鏈的核心驅動力,可以推動教育鏈改革、人才鏈重塑以及產業鏈升級。具體來說:首先,創新鏈可以推動室內設計專業教育鏈創新改革,知識創新可以實現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的更替,技術創新能夠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創新思維可以推動傳統教育理念的變革。創新鏈的融入可以推動新舊教育鏈的交替,從而形成符合時代需要的新教育鏈。其次,創新鏈可以實現人才鏈的重塑,社會經濟多元化發展背景下,室內設計產業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市場需要的變化、設計理念的更新、設計模式的迭代都會對高校室內設計人才鏈造成影響,創新鏈驅使下能夠推動高校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體系變革,讓高校人才培養體系變化緊跟社會市場發展,實現人才培養的與時俱進。最后,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升級,科技創新作為社會第一生產力,技術創新是室內設計產業升級關鍵要素。同時,知識創新也是推動室內設計產業轉型的核心,起到支撐作用;知識創新能夠實現室內設計產業轉型方向及路徑,起到的是發展引領作用。
產業鏈為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發展提供有效渠道,僅依靠高校難以實現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創新發展,需要發揮出高校、社會等多層面的資源優勢。首先,借助產業鏈可以創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教學模式,構建完善的室內設計專業教育鏈。其次,產業鏈中的企業設計理念創新、技術創新、職業技能創新,都能夠完善高校室內設計專業創新鏈,促進創新鏈的可持續發展。最后,通過產業鏈、創新鏈及教育鏈的深度融合,能夠成為人才鏈發展的核心渠道。產業鏈與教育鏈的融合,形成的校企合作基地、實訓基地等都是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渠道。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能夠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健全人才鏈培養體系。
人才鏈可以作為產業鏈、創新鏈及教育鏈融合的糅合劑形式出現,能夠為其融合路徑和內容做出方向指引。首先,人才鏈是教育鏈發展的成果轉化,教育鏈各要素之間發展都需要圍繞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入手,可以說人才鏈體現著教育鏈的教育成果。其次,人才鏈也是創新鏈的作用方向,創新鏈在教育鏈、產業鏈中的融合,也是為了推動高校室內設計專業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最后,在產業鏈方面,人才鏈是產業鏈發展的根本,產業鏈技術創新、發展規劃、知識儲備等都需要依靠專業人才。因此,人才鏈可以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及教育鏈的深度融合。
高校需要發揮出頂層設計作用,以“四鏈融合”要素為基礎,創設對應的教育組織結構,以此來滿足室內設計教學創新需求。在具體的實踐中,首先,以“教育鏈—產業鏈”為依托,創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通專業教育和社會市場的壁壘,探索合作辦學、人才定向培養、產教融合等教育模式,讓企業更加靈活地參與到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實現室內設計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養的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室內設計專業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6]。其次,在教學組織層面,以“人才鏈—產業鏈”為中心,推動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結構與社會產業結構的有機銜接,強化教學過程與人才產出的聯動性,從專業課程設計、課程體系規劃、實踐環節教學等方面,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產業的匹配度,實現專業教育與社會產業經濟的同向同行。最后,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立足產業鏈發展,將人才培養的貢獻度與產業發展的支撐度作為人才培養的量化標準,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等有效對接,合理平衡好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崗位供需程度,避免出現專業教學的無效發展,進行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的錯位發展,從而增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成果[7]。
想要充分發揮出“四鏈融合”在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實踐的價值,要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借助制度的力量來進行“四鏈”各要素之間的融合,從而為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提供助力。首先,需要發揮出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以政府宏觀指導,增強室內設計專業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及人才鏈的有序對接,如政府部分出臺相關的稅收優惠、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扶持等來鼓勵產業鏈資源融入到高校教育鏈、人才鏈發展中,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共建等項目的合作程度,提高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其次,高校針對“四鏈融合”建立對應的制度體系,以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為基礎,對“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在教育鏈中進行頂層設計、合理規劃,確保讓各鏈素之間的融合起到實質性作用,切實實現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避免出現融合深度不夠、流于形式、時效性不強等問題。以產業鏈為例,高校需要深度挖掘產業鏈中職業崗位的專業技能、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等內容,將這些要素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融入教學實踐中,從而實現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完善的制度體系可以讓“四鏈融合”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現可持續發展。
教師作為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的實施者,也是教學創新實踐的執行者,其教學水平、專業能力、專業素養等都關乎“四鏈融合”程度及教學創新質量。因此,高校在進行“四鏈融合”模式下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創新過程中,需要打造出一支一專多能的師資隊伍,確保教師能夠深度理解“四鏈融合”的內涵價值,在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借助各鏈素來增強教育成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一專多能師資隊伍構建中,需要發揮高校內部師資力量,借助集中培訓、外出深造、科研創新、跨專業產業合作等方式組建跨學科的專業教師隊伍,增強室內設計專業教師綜合素養。同時,加大外部引進工作,借助校企合作、校外招聘等渠道,引入兼具崗位職業能力和專業水平的教師隊伍,為后續實踐教學打好基礎,強化“四鏈融合”的教育效果。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市場對室內設計專業人才需求標準逐漸提高,傳統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大學生成長需求,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成為高校室內設計專業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借助“四鏈融合”能夠將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全面聚焦產業發展前沿需求,針對行業發展趨勢,借助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的深度融合,創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協同創新和協同育人的教育格局,“四鏈融合”讓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更具有方向性和實效性,是提升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