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新鳳
(隴南市成縣陜西師范大學成州中學 甘肅 隴南 742500)
對于學生來說,小升初能否順利度過,會直接影響著他們升入初中后幾年的學習狀態。但由于初中的課程種類較小學更多,而且很多課程的內容與小學相比,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思維邏輯方面都和小學有著較大的差別,同時也增加了許多小學沒有的課程,使學生的壓力驟然增加。另外,步入初中后,孩子的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隨著孩子們逐漸步入青春期,這些細微的變化也會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與發展狀況。因此,本文根據孩子小升初階段所出現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家長、老師及學生應如何面對和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宜剛剛步入初中的生活,順利完成這個過渡階段,從而使學生能夠更自然的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
在升入初中的前期,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非常大,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進行理解、分析與思考,在面對小學的問題時,可能死記硬背還有點作用,但對于初中的學業來說,可能不會起作用。如今大部分學生剛剛升入初中后,面臨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作業量增多,留給學生的復習時間、預習時間越來越少。部分家長與孩子都反映出,當前學習的壓力太大,孩子很焦慮。在這種情況下,又不想被同級的孩子落下,所以也只能一個比一個努力,在努力學習的環境下,孩子就很難再去適宜其他的環境因素了[1]。
小升初發生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的環境發生變化,校園面積變大,教師數量變多,接觸的學生也變多了,身邊的同學組成更加復雜。
(2)教學的內容發生變化,升入初中后,學習的課程變得更多,更復雜,學生的任務更加的繁重。例如語文這門課程,在小學五年級的課本中,大概是五萬字左右,而初一的語文書字數達到了十四萬字,初二達到了十八萬字,且初中的語文課程內容比小學的更加繁瑣、也更加讓人晦澀難懂。科目內容中,常識性的類型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的知識種類卻越來越強,因此,很多學生在步入初一后,最先產生的情緒就是緊張、害怕,在感到新鮮感的同時也在擔心自己能否適宜。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同學由于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情,最終導致跟不上學習的節奏,導致成績下滑。
(3)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改變。在小學的課堂中,大部分都是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在課堂上,老師一步一步給學生示范如何操作、學習,學生就一步一步的跟著做,學生的主要任務基本就是聽老師的話,每天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學習任務就算完成了。而到了初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留給學生自己自主安排,要學會自學,除了對知識最基本的記憶之外,更要加強自身對知識的思考與理解。
(4)對成績的評價機制發生變化。小學和初中的成績評分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小學,考90 分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在初中普通學生大部分都是70-85 分左右。有些孩子的成績會不如小學時優秀,如果教師和父母不及時對其進行干預,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信心,導致成績下滑。而有些在小學成績很優秀的學生,到了初中發現成績不如以前,會更容易難過,產生嚴重的落差感,也會影響其在初中的學習與發展。
(5)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生變化。在步入初中后,孩子的身高、體重等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人體的各個器官逐漸走向成熟,其思維邏輯能力和記憶力也會逐漸加強,開始了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2]。
(6)初中的管理方法發生變化。在小學時,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教師對學生的管理都非常嚴格,從上學到放學,學生基本都離不開教師的視線,做什么都是先報告老師。在初中,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逐漸放寬,逐步向自我管理的模式過渡,主張學生樹立自我的意識,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但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種學校管的很松的心理,從而也會對自己的要求放任自由。
2.1.1 提前對課程進行預習。通過提前對課程進行預習,可以提前對課程內容有一個了解,發現疑難點,然后等老師講課的時候,可以格外注意這部分的內容,便于自己理解。同時,提前預習也可以讓學生提前掌握課程的基礎知識,從而在課堂上能更快地跟上老師的思路,積極與老師互動,保持良好的聽課狀態。尤其對于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來說,預習就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成績好的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前者的做題效率快,完成度高,在同一時間里,他們所用的時間較少,因此也能比別人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預習。因此,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更要重視預習的重要性,提前預習,就可以為自己省下更多的時間,這樣可以更快地完成作業,從而留出更多的時間預習,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
但也有一個問題,如果留給學生的時間本來就很短,應該怎么辦呢?這就要求學生要合理對時間進行劃分,對于一些難度較簡單,內容不復雜的課程,可以對其付出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對于一些難點,復雜的內容,就要對其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才能更牢固的掌握整體課程的內容體系。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先記在筆記本上,在課后再進行研究。預習課程的好處就是在課堂上可以更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更好地理解老師的講課內容,優化課堂聽課效果[3]。如果有一門課程時間較緊張,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預習,可以在上這門課的前一個課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這節課進行快速瀏覽,掌握大概的內容,使自己能夠熟悉大概的講解內容,以便能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
2.1.2 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足夠的精神去面對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步入初中后,課程增多,作業量也隨之加大,學生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學習與休息的時間,勞逸結合,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同時,要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要養成午休的習慣,這樣才能保證下午的學習效率。在晚上,不能學習到太晚,以免影響到第二天學習的精神狀態。在晚上臨睡前,不要做一些難度較大、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務,也不要喝刺激性的飲品,要將自己放松,做一些較簡單的任務或習題。另外,有條件的話也要堅持每天做運動,保證身體的機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2.1.3 學生要培養自身的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學校中,同學是與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我們身心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能促進自己自信心的提高。面對新的學校,新的環境,新的社交群體,學生們可以在與曾經的朋友保持良好關系的同時,多去接觸新的朋友,努力和每一位同學、老師都保持一種和諧的朋友關系,使自己的心情能得到及時地傾訴。
2.1.4 面對壓力,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釋放出來。釋放壓力可以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釋放壓力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運動、唱歌、聽歌、與朋友出去玩等等,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釋放壓力[4]。
2.1.5 要學會獨立,自己主動去探索環境、適應環境。只有自己獨立才能支撐自己更好地生活,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學會獨立照顧自己,獨立研究學習的方法。如果發現自己不太適應某個教師的講課思路和方式,可以自己主動去找尋更多的方法,而不是逐漸對這門學科失去信心。
2.2.1 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
學生在步入初中時,大多數的心情都很復雜,很緊張。教師在這個時候要主動親近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濃厚有愛的課堂氛圍。在學生的眼中,教師的幾句話、幾個眼神,都可能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與情緒,甚至導致學生出現焦躁、自卑等心理。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與性格,以身作則,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帶領學生,塑造更加健全的心靈與品質。
2.2.2 培養學習方法
目前,新課程的標準是倡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合作學習,同時也建議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拘泥于課本的知識,而是更多的對課本內容進行延展,擴展學生的思想與視野。尤其在學生剛剛步入初中時,面對一切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教師要利用學生這個特點,迅速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堅持啟發式教學的授課方式,建立情景式教學,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初期要盡量把初中內容與小學內容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調整學生錯誤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他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過渡。在平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記筆記、課前做好預習、保證充足的睡眠等等,為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一步一步帶領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5]。
2.2.3 加強課后的輔導
由于升入初中的學生都來自于不同的小學,各自的學習模式、學習水平都有所不同,對于一些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對他們的重視,及時幫助他們學習,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培養學生建立起積極的學習心態,對于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有耐心地解決,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提高課堂的整體效果。
2.2.4 教育過程中弘揚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萌芽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發展都比較敏感,在升入初中的前期,對于新的學習環境與社交環境等方面,都會與小學時期的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一些適應能力較強的學生,在進入到一個新的陌生環境后,自身有著很強的好奇心。而有一些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面對這種新環境時,可能會產生抵觸的心理,更想多一點父母的陪伴與照顧。面對這類學生,初中教師要多給予身心各方面的疏導與關照,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在這個銜接時期,初中教師若是對學生做好心理、生理、能力等方面的銜接,將會對學生往后的學習和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意義。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教師要主動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倡導師生平等的關系。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積極組織每位學生都參加,保證讓每位同學都有體驗感、參與感。另外,在課余時間,校內可以開展藝術活動,比如演講、歌唱比賽、辯論賽等,通過這些活動來陶冶同學們的情操,也可以加速學生們的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提供開展藝術活動,可以使學生的不同特長都得到展示的機會,不僅使自身得到了滿足,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友好關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心理素質。
學生的教育不僅僅發生在學校中,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環境,會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教育。經研究表明,家庭的教育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作為家長,在孩子步入初中的前期階段,更應該建立起正確的教育觀,讓孩子在一個和諧積極的家庭中健康成長。因此,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準備工作也是促進學生升入初中銜接的重要環節。
2.3.1 幫助孩子做好心態調整的準備
在孩子步入初中之前,家長可以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并實事求是地告訴孩子,初中的壓力比小學大很多,讓孩子事先做好心理準備。如果初中在附近的地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帶孩子事先去新初中了解一下學校的整體概況,熟悉熟悉新環境。另外,如果有已經上過或正在上中學的親朋好友的孩子,也可以聊聊天,讓他們為自己的孩子介紹一下中學的情況。這些做法都可以減輕孩子的壓力與焦慮的心情,有利于度過升入初中這一時期。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自主學習、預習等,提高孩子的主觀學習性。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相關的書籍,可以更好地幫助對初中課程的理解。
2.3.2 推動孩子自主安排學習
由于初中比小學的課程增加了很多,且教師也不會像小學教師一樣時時刻刻看著,初中的教師更看重學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想取得好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己是否具有自覺性。自主學習體現在孩子的各種學習習慣之中,因此家長更要積極培養孩子樹立起更加良好的學習習慣。
2.3.3 教會孩子管理好時間
孩子步入初中之后,課程驟然增多,孩子的學習與休息時間都被緊急壓縮,這個時候很多家長與孩子都會不知所措。這個時候的重點就是要把時間進行有效的劃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時間具體化,明確規定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今天的事情不拖到明天再做;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計劃,把需要完成的任務借助清單羅列出來等[6]。
2.3.4 指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家長對孩子要盡可能的真實,從家庭的角度出發,讓孩子真實認識到自己家庭的狀況,包括家庭的資金狀況和父母的工作等等。同時,家庭在做決策時,也要考慮孩子的意見,讓他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孩子知道,他不僅是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也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也要教會他尊重別人,尊重自己。在選擇朋友方面,也要慎重,對于好的朋友,要珍惜、重視,同時也要適時地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引導孩子恰當地與異性交往。
小學升入初中的階段是孩子學習路上的關鍵時期,也是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父母與老師都要對孩子具有足夠的耐心,正確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心態與學習習慣,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各種研究表明,在小學尤其是六年級后半學期到初一上學期這一小升初過渡的關鍵期,是學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候,更要加強對學生的重視,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也要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保證自身健康成長和學業進步,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對整個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