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儀 韓衛萍
辦學特色
我校藝術與科技專業始建于1995年,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五。
專業下設展示設計、博物館展陳、照明設計三個專業方向。
專業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為先,堅持“為人民而設計”的辦學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立足行業、面向社會、強化應用、突出實踐”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寬闊的學術視野、基本的研究能力、良好的文字應用能力,既有傳統文化底蘊又有時尚設計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展覽展示及相關產業的公司企業、科研單位、院校、從事科研、教學、設計及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錦色——魯錦特裝展位設計
設計者:吳倩儀
指導老師:韓衛萍
院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作者闡述:魯錦色彩絢麗、工藝復雜,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是代表齊魯大地的民間文化精髓之一。畢業設計根據山東宇生文化有限公司項目實題,結合企業需求,以宣傳、推廣魯錦產品、促進企業發展為出發點,進行魯錦特裝展位設計。首先通過實地和線上調研,了解了魯錦相關的背景資料以及企業的訴求,下一步進行設計構思,明確了設計目標定位和展示初步框架,然后經過初步設計、修改深化設計等過程完成了方案設計。展位分為接待區、精品展示區、產品展示區、科普展示區、互動體驗區、洽談區、展演區等部分,系統展示了魯錦相關知識和企業多樣化的產品。展位主體造型提取魯錦織機的形態并結合魯錦紋樣經緯縱橫的特點進行設計,呈現出具有文化根脈與時代精神的效果。
指導老師 韓衛萍
韓衛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專業教師,有較豐富展示設計實踐經驗,主要參與設計工程項目有:“奮進的山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展示設計與山東區域發展戰略主題展館展覽展示設計等。
導師點評:該畢業設計立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為人民而設計”為己任,“設計服務民生”,服務山東地方經濟建設,結合企業需求,通過展位設計和創意手段宣傳魯錦文化,為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注入力量。
設計過程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學生通過前期調研、實地走訪,對魯錦的工藝特點、圖案紋樣、色彩等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在設計時結合魯錦的特點,提取其紋樣、色彩等元素,進行了初步創意設計、形態推演形成四個初步方案。在后續優化設計時,聚焦魯錦紋樣經緯縱橫的特點,同時提取紡織機的形態,將兩種元素有機融合,使用交錯的框架結構形成了開放的展示空間,魯錦線條的使用又讓展示空間更富于變化。
展位功能分區合理,結合展會特點,設置有接待區、精品展示區、產品展示區、科普展示區、互動體驗區、洽談區、展演區等分區。在展位外側設有魯錦精品展示櫥窗和非遺傳承人現場展演舞臺,以吸引觀眾。觀眾從主入口進入后,設有前言和科普展示區,通過圖文展板和多媒體視頻介紹魯錦概念、發展歷程、織造工藝、紋樣特點等內容。同時設置了互動體驗展項“來紡織一匹魯錦吧”,通過多媒體互動,使觀眾體驗到紡織的樂趣。在科普展示區域穿插擺放展臺,展示魯錦的各種產品,同時空間中垂落的魯錦布料,為空間增添氛圍感。
空間色彩契合魯錦產品的藝術風格,選取魯錦常用的大紅、桃紅、黃、棕黑等顏色,突出魯錦特性的同時,給人以熱情、熱烈的觀感。同時展位底色選用具有現代感的白色,讓整體設計在色彩上體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展示方式上,加入了豐富的展項互動體驗設計,包括:魯錦紡織互動體驗、魯錦紡織現場展演、多媒體演示等,使展示空間更具觀賞性和互動性,把展覽的重心轉移到以人為本,使觀眾的參觀模式由被動轉為主動。同時在燈光和材料應用上,展位注重照明設計,豐富的燈光給整體空間增添了層次和科技感。部分展墻選擇不同顏色的半透明亞克力材料,增加空間的通透性,豐富了視覺效果。
該設計既體現了魯錦原有的樸素的文化情懷,又通過多媒體、互動體驗等現代化展示手段,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魯錦的文化內涵,感受魯錦產品的獨特魅力,達到了推廣企業產品和宣傳魯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