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自玲
(白銀市白銀區第三小學 甘肅 白銀 730900)
目前,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所呈現的知識以基礎為主,各類知識中聯系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可謂:“世界萬物皆數學”,學好數學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辨、反應、邏輯等各方面能力,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中低年級主要以計算為主,幫助學生打好計算基礎,加強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中高年級開始逐漸涉及繁多的知識點,包含各種公式、定理、概念等一些抽象性內容,很多學生學習起來稍顯吃力,難以對知識完全消化與吸收,難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融入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站在數學角度去深入思考,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體現數學思想的真正價值,以及深度學習的效率。
正所謂數學思想方法也就是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結合。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形式;數學思想則是為數學方法提供有效指導,在數學學科中充分體現奠基性、總結性等特征。事實上是對數學知識本質上的認識與了解,從一些具體的數學內容和數學認知中提升的數學觀點,在此過程中反復應用,是建立數學體系、分析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途徑??梢哉f數學思想是學習數學的關鍵與精髓,也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思維發展、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數學知識之間、與其他學科之間、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站在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提出關鍵性問題,深入推理、判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數學思想的運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加深入,對知識思考、分析、開發、延展,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品質,有效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推陳出新,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應用。數學思想方法分為幾大類型,其中體現最為基礎的包括:化歸思想、分類思想、建模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類比思想、歸類推理思想這六大數學思想方法,每種思想法都有自身的優勢,在實際應用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為數學教育事業提供有力保障。
所謂深度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已經確立學習內容的前提條件下,對數學知識進一步深入探究,展開批判性分析,對學生綜合知識的整合和運用能力進一步強化,并能夠把握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思路,進一步拓展學生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深度學習的主要特征,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與批判,建構數學知識框架,豐富學生自身學習經驗,將知識能夠有效銜接、整合、深層次加工優化,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特色,滲透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在知識中探索新知,對數學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數學思想方法促進深度學習,核心要點就是能夠把握數學知識的構造,能夠抓住數學知識的精髓,讓學生能夠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自主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點,采用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
數形結合思想這一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經常運用,通俗意義上的理解便是數與形的結合,數與形是密不可分的,數較為抽象化,形較為直觀化,主要是將代數問題與圖形結合起來,能夠把抽象的內容轉化為直觀的形,也可以將復雜的形轉變為具體的數,這樣可以深入探究題目,鉆研數學知識,加強學生的數學敏感度,不斷鞏固知識、攻克難題,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使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化繁為簡,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各類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勤于觀察和分析,懂得兩者的自由轉換,培養學生思維多變、思維創新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幫助學生緩解心理障礙,減輕學習負擔。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展開乘法計算的練習,通過選擇邊與高不同的三角形,引導學生來計算三角形面積。通過這樣的練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乘法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還能讓學生深入理解三角形面積的相關知識。在開展習題練習時,教師要給予學生科學引導和啟發,通過乘法計算,在腦海中呈現出三角形圖形,結合圖形來計算三角形面積。不得不說,數形結合思想法與當前教學的思想理念不謀而合,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數學思維,打開數學思路,告別以往死記硬背、機械式刷題的現象,能夠對數學公式靈活掌握,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轉變,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數學建模實際上就是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當中,運用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語言等,由抽象化轉化為數學模型的一種教學手段。對數學模型的理解并不是對現實的模擬,而是通過分析、提煉后,能夠采用數學公式、數學符號、數學圖表等模擬客觀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聯系。通俗理解也就是根據實際問題來建立數學模型,根據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對了解的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假設、分析等,利用數學符號、語言來表述建立數學模型。建模思想對小學生來說十分有意義,幫助學生提升興趣和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數學知識就是這樣神奇多變,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和逆向思維,從多維度、多方面考慮問題,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建模也是如此,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尋求多種建模方法,并將多種不同的數學建模方法充分整合,得以綜合運用,不斷加強建模方法的關聯性,巧妙運用多種模式,能夠達到高效的數學建模教學的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各個數學建模步驟之間的聯系進行捆綁,從中協調處理,通過建模方法網絡圖的模式讓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建立數學建模的知識體系,從而能夠形成綜合性數學建模方法,有效促進學生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還是以“三角形的面積”為例,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正方形,在從正方形中畫出一條對角線,此時變成兩個三角形。這時,教師會向學生拋出問題:
師:“如果正方形的邊長是4cm,那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16cm2。”
師:“那畫出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生:“是正方形的一半?!?/p>
此時,教師可以引出三角形的面積,也就是:三角形面積=底×高÷2 這一數學模型。教師可以將數值進行更換,鼓勵學生來自主思考和驗證,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入,并讓學生全面掌握,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繼續提出相關問題,如:“若這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運用以上得出的公式,是否可以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呢?”通過問題的引入,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數學建模,通過完成數學建模設計,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協作意識,能夠讓學生親自體會數學建模的價值,培養學生知識運用的思想意識,實現深度學習的教學效果。
化歸思想相較于其他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基礎性,要求教師將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篩選、提煉,把知識化繁為簡,帶領學生們走進知識探究中,走向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會由一些簡單直觀的知識朝著四周進行拓展,幫助學生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構建一個知識框架,通過數學思想對知識進行細分,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創設真實的情境,深度探究問題,通過思考、觀察、探討、推理、驗證、類比等各種方式,對知識活學活用,運用化歸思想解決數學實際問題,把抽象知識轉變為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知識應用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形式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之處呢?”、“三角形與正方形是否能夠拼接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呢?”
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們展開數學實踐,邊動手拼接、邊思考相關問題,對知識進行全面探究。接下來教師繼續追問: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等于正方形面積與兩個三角形面積的總和呢?”
生:“是的?!边@也是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思考得出的結論。而這一學習過程就是化歸過程,將復雜的知識進行轉變,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推動學生走向深度學習的這一過程,通過傳授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活躍數學思維,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能夠站在數學角度去辨析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