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萍
(泉港區(qū)界山玉湖中心幼兒園 福建 泉州 362800)
幼兒園是學生踏入小社會的第一步,在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去踏出家庭,踏出父母的懷抱,認識到新的朋友,也開始一步步去接受知識。但是在幼兒園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學習還是以玩樂為主,沒有攀比和學習上的壓力。到了小學,學生就會有成績上的壓力。如果在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過渡階段沒有做好銜接工作,很多學生在全新的小學階段都會適應的比較艱難,而且,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做不好銜接工作不僅僅是關乎學生學習方面的問題,對學生心理與身體上的影響也很大,會影響到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學校、教師、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都要更加關注幼兒園與小學教育之間的銜接工作,為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懷抱。
在當前很多幼兒園教學中,學生的教育更加趨向成熟化,很多教育的內(nèi)容知識點并不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階段,用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去約束幼兒的行為,要求幼兒在上課的過程中行為端正、安靜聽講等等。這些用于約束高年級學生的手段放在幼兒的身上,會嚴重束縛幼兒發(fā)展的天性,更嚴重的是在幼兒階段就讓幼兒產(chǎn)生厭學心理。另外,在幼兒教育中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幼兒教學的內(nèi)容失去了他們應有的色彩和活躍,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反而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1]。
幼兒園與小學教育工作的銜接主要是幼兒園與小學一年級之間的銜接,但是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幼兒園與小學都是各做各的,很多學校都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說,因為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幼兒園,所以在實現(xiàn)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家長作為其中的鏈接,是否應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呢。很多家長把學生,交給幼兒園交給小學之后就完全撒手不管,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部交由學校進行管理,家長這樣的思維是錯誤,沒有很好地將家庭中的影響教育發(fā)揮出來,也沒有在小學與幼兒園工作銜接中充當樞紐,不能梳理雙方的信息并進行溝通。有時候小學和幼兒園都在積極地開展銜接工作,但是由于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差異,在工作銜接中往往會產(chǎn)生矛盾,使得銜接工作失去了本身意義。
在當前的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中,師資力量薄弱是銜接工作無法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影響的原因。幼兒園教師大多只熟悉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特點和相關知識,對于小學階段是如何開展教育的,又會涉及到哪些知識點是不熟悉的。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師來說,他們對幼兒園教育的了解也是非常的少。從教學這方面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不管是幼兒園教師還是小學教師都應該拓展知識庫,去認識了解對方的工作,才能更好在銜接工作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學生來說,幼兒園是他們進入的第一個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中他們有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熟悉的生活以及熟悉的朋友,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地方,上到小學之后所有東西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再加上對幼兒園的深厚情感,一切都是從頭開始的小學給了他們很多挑戰(zhàn),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是不愿意接受的。這對學生的過渡階段來說是非常不利,如果沒有調(diào)節(jié)好會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發(fā)展。
從幼兒園階段的學生可以說是剛剛學會認識這個社會,外界的一切事物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新奇。在這個教育階段,幼兒園教師應該抓住他們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點,重點培養(yǎng)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學會學習,并且愿意主動去學習,讓幼兒在這個階段就先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以為將來步入小學階段學習做好鋪墊[2]。
當幼兒進入小學學習之后,他們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各種陌生的環(huán)境以及老師和同學,因此,注重學生能力的銜接是非常重要的,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對學習的適應能力,生活上的獨立能力以及人際交往上的能力,學習上的適應能力可以讓學生快速接受小學階段與幼兒園階段與眾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上不至于掉隊;生活上的獨立能力可以讓學生快速適應小學中的生活,對于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也能適應的游刃有余;人際交往上的能力可以讓學生更快地熟悉身邊的環(huán)境,交到更多的朋友,并且能夠與朋友和新老師和諧相處。由上可知這三個能力對于學生順利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幼兒園教學中幼兒園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這三個方面的能力發(fā)展,幫助學生順利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活,實現(xiàn)兩個階段的學習過渡。
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工作,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實現(xiàn)的[3]。但是,就如前文所說的存在問題情況一樣,當前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信息溝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兩者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這就導致銜接工作無法有效地開展。
針對這種情況,幼兒園與小學之間應該多開展交流活動,互相了解雙方的情況,并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在幼兒園中積極調(diào)整幼兒教學活動,讓幼兒提前先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讓他們真正進入小學時不會產(chǎn)生很明顯的抗拒心理。同時,小學與幼兒園也可以互相合作,幼兒園在課外活動中可以帶領幼兒到小學中進行參觀,讓他們提前感受小學中的學習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這可以在幼兒心中先對小學有大致的了解并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另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幼兒教師在講解相關教學內(nèi)容是也可以適當?shù)剡M行支持知識延伸,給學生普及一下小學階段的相關知識,并以更加有趣的方式講解出來,讓學生先對小學階段將要學習的東西產(chǎn)生興趣和好奇心,幫助學生做好咨詢方面的鋪墊。
除此之外,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也應該開展教學沙龍,或者是教研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兩方教師共同去探討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去做好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工作,了解幼兒當前發(fā)展的心理特點,并對幼兒進入小學之后可能會產(chǎn)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總結,并針對這些總結出來的問題在幼兒園教學中進行合理化的教學調(diào)整,有效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小學也應該針對這些問題去制定未來進行教學的方法與策略,讓幼兒進入小學之后可以更好的去適應小學生活。
在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工作中,家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本質(zhì)上來說,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的除了學校之外就是家庭教育,特別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能通常是過著學校與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所以學生在生活習慣和行為舉止上很多程度都受到家長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與小學教育工作銜接中,幼兒園與小學都應該更加重視家長在這方面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幼兒園教師應該多與家長進行聯(lián)系,平時多舉辦家長會和親子活動,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學活動中,讓家長可以了解更多的人教育方法,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對幼兒產(chǎn)生更加有意義的影響[4]。
另外,在家長會中,教師也應該明確地跟家長提出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重要性,并積極的邀請家長參與到其中,要求家長,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先給學生做好鋪墊,讓學生不畏懼小學生活,并且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具有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要學生的承受能力更加強大,這些能力都是學生在小學中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交到新朋友的重要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影響重大。從更長遠的方向來看,這樣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走得更遠。
教師的能力對于幼兒的健康發(fā)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與小學都應該更加重視教師隊伍的素質(zhì)培養(yǎng)。特別是在幼兒園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中,教師的能力素質(zhì)就更能體現(xiàn)出來的,如果幼兒園教師可以在知識儲備和教育能力方面更加強大,他們就會對小學階段,要學習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教學模式都有一定的認識,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幼兒園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將要面臨的小學生活積極進行教育模式的調(diào)整,采用更加積極有趣的教育模式,幫助學生提前了解和認識一下小學階段將要學習的知識點。當然,在幼兒園中只是對小學階段的知識進行一個淺層的認識,并不要求學生熟悉或者完全吸收,畢竟小學階段的知識對于幼兒園學生來說是超綱的,教師也需要遵循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給學生更加正確的教學。同時,具有高素質(zhì)教學能力的教師也應該更加關注幼兒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發(fā)展,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讓學生以更加優(yōu)秀的面貌快速去適應小學生活。
總的來說,幼兒園與小學工作的有效銜接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這需要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以及家長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這三方需要加強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積極的參與進來,努力地找出當前銜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現(xiàn)狀,并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法進行改變,努力地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學習做好鋪墊工作,保證幼兒身心健康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