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翠英 楊建慧 米建惠
張家口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創新創業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更注重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感受、獲得知識。打破單純理論的講授,將任務活動融入課程中,更貼近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講授和學習特點。4S 理念是一種引導教師與學生活動的理念。能夠與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等有機融合,使課堂活動更加明確,操作性較強。因此,將4S 理念引入創新創業課程中,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能讓學生通過參與課程學習,達到課程的育人目標。
4S 理念(Stimulate、Support、Search、Share)是傅榮(2019)基于多個成功的創新教學案例,對其進行流程分析,從這些案例共性中發現程序性規律,從而得出普適性的教學理念,將成功的四個要素進行進一步提煉,即激發、支持、探索與分享,得到的適合“為創新而教”的教學理念。4S 理念注重學生的參與式、互動式學習。通過教學內容的活動化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手段的使用、靈活的考核將創新創業類課程由傳統的講授改變為活動參與式的教學模式。[1]
激發:美國管理大師提出的“目標管理”指出:人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學習者學習動力的過程就是教育者與學習者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通過目標的建立,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習者向著目標前進,最終實現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實現了對目標的管理。
支持:在學習者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學習資源布置和實施者,而是為學習者提供信息資源,由學習者和教學者共同設計活動的支持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所做的是分析學習者,為學習者提供的是學習資源、學習監控管理、學習記錄與反饋、答疑解惑、鼓勵學習者完成學習目標。
探索:當教育者為學習者提供了必要的目標和支持,學習者則需要以目標為導向,利用支持資源進行探索認知。在學習者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和目標的管理。
分享:在探索后,學習者要形成一個最終成果進行分享。分享要注重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形式可以為點評、投票、提問、建議、點贊等形式,通過學習者之間的分享互動,教學者可以觀察出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在這里要注意:學生可能會出現負向的反饋,教學者要適時進行引導和干預,將學習者進行正向引導。
4S 理念倡導通過任務的形式,激發學生探知知識的興趣,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干預支持,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最終進行成果分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導演的角色,而學生則是劇本的創造者和表演者。一個教學過程完成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的“導”與學生的“演”。而在“導”與“演”的過程中,需要首先激發學生“演”的渴望,再為學生提供“劇本”支撐,由學生進行“演”,最后實現成果分享[2]。
首先,大學生上課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存在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現象。主要原因是心理特征導致的,特別是價值認知,創業意愿等。不能激發創業意愿,但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通過有趣的活動,游戲和創業桌游,讓學生在模擬中玩耍,學到了知識,有了感悟,自己總結出知識,也達到了傳道解惑的目標。
其次,隨著翻轉課堂、PBL 教學理念不斷引入,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學生不僅是教學的接受者,更是教學的參與者。作為“00 后”的學生,他們更喜歡參與式學習,更注重自身的學習感受,更注重自主能力的發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的內驅力則推動著學生參與課堂的效力。
因此,應用4S 理念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通過激發學生、支持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5 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支撐點,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3]目前,各高校均以各種形式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但是課程開設層次、種類不盡相同。有些高校開設課程體系較為完整,包含創新思維、創業方法、創業管理、創業實踐等相關課程。但是有些高校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僅局限于一些理論課程。授課時、學時限制,課程內容偏重理論傳授,實踐教育環節薄弱。將4S 理念融入課程內容中,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設計為活動形式,將抽象的理論變為具體化,可以有效增補實踐不足的創業教育教學。學生將線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線下活動的實踐相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習效率。
4S 理念的應用,不僅是實踐課程的增加,同時也將理論知識由傳統的教師授課轉化為網絡學習。由教師錄制微課程,提供學生課前線上學習,課上進行實踐應用,實現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內容。
創業的成功并不是完全依靠教師的傳授,更多的是學習者的實踐。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依賴記、背而獲取,同樣是在學習者不斷地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而成。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大部分以課堂的理論傳授為主,依托一些大賽為實踐平臺,教學方法比較單一。[4]將4S 理念應用到課程授課中,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任務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創新創業的過程,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創新,更是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體現。
總之,4S 理念充分體現了創新創業類課程的實踐性、應用性的性質,創新創業知識和理論的傳授不能僅僅依托學生在做中學、干中學的過程中更好地體驗了創業過程和流程。
在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將4S 理念融入到創新創業課程中,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下面以《創業機會識別》為例,進行詳案設計。本課程教學共計90 分鐘/節。
【激發(時間10 分鐘)】從學生提供的品牌中選擇一個,進行品牌發展歷程簡述。(教師需要提前收集,做好信息整理)教師重點引出該品牌的由來。由此引出創業機會。并強調機會就在身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自己的身邊究竟有哪些創業機會?
【搶答】什么是創業機會?有學生完成。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回答問題質量,教師進行概念的強調。明確了概念,為后面的機會的發現活動提供保障。
【支持(5 分鐘)】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創業機會發現的活動要求。學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活動,才能保證教學的節奏。
1.小組團隊為單位,以學校校園為環境,進行創業機會發現。2.形式可以是記錄、拍照等。3.時間為30 分鐘。4.30 分鐘后,學生需要全部回到教室。5.小組選擇一個組內最佳機會,利用創業機會評估指標進行評估,最終確定一個作為最終項目,進行分享準備。
【探索(40 分鐘)】學生進行內部分工,在校園中進行創業機會發現。回到教室后,組內進行創業機會評價,最終確定一個創業機會作為本組的項目。
【分享(35分鐘)】小組進行分享和教師評價。
小組分享(20 分鐘):主要圍繞機會的來源、機會的評估進行闡述。其他組可以進行提問,分享組進行解答。如果出現未能解決的問題,則該小組需要重新評估該創業機會。反之,該小組創業機會可以轉變成為項目,作為后面知識學習的基礎。
教師評價(15 分鐘):教師在聽的過程中,選擇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創業機會,進行評價。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創業機會評價是否合理、準確,要加以引導。
通過這種課上限時完成,可以避免學生應付的心理。通過筆者的兩次教學對比,發現提前布置發現機會和課上限時發現機會,后者更受學生的歡迎。學生習慣了在課堂完成90 分鐘的學習。但是這種教室中、教室外相結合的形式,對于學生來講,比較新穎。同時,限時完成,可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緊迫意識,對學生的拖延癥也是很好的糾正過程。
創新創業課程的任課教師大部分沒有創業實踐,大家苦惱于實踐知識的匱乏,單純的理論傳授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學習。[5]通過4S 理念的課程設計,教師普遍認為該方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學生比以往更愿意參與教學中。教師對授課也更加有信心。教師普遍反映,這種課程設計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教師只需要在授課前做好教學設計,在過程中做好學生活動的引導,師生互動效果明顯提升。學生由以往的被動點名回答,轉變為現在的積極爭取機會表現,學生的團隊榮譽感明顯提升。教師對課程建設信心更足,不少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情,進行活動的創新,為學生設計一款符合他們自己特點的活動形式。如針對體育藝術類學生,教師根據學生特點,活動設計中偏重于講而非寫,更符合這類學生的學習特點。
通過對學生進行的課程問卷調查顯示,學生較以往年級相比,對課程更加滿意。學生的滿意度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明顯高于以往的授課方式。學生對活動設計模塊參與熱情較高,小組討論、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增強。同時,線上的自主學習任務完成質量較高,很好地實現了翻轉課堂。學生對課程的認可,不僅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的培養。
創新創業類課程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6]通過課程的活動,學生之間互動、討論,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等通識能力。
教學支持資源是4S 理念中的重要環節。豐富的資源支持可以為學生的活動實施提供保障。目前提供資源的多為教師錄制的微課程、案例等。相比真實的創業環境,這些資源略顯單薄。作為創業類課程,真實情景體驗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為學生提供一些真實的創業環境感受、創業者的真實分享等可能會更有支持力度。
4S 理念主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需要教學評價進行反饋。而活動的評價可能在凸顯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未能真正體現真實學習情況。盡管目前課程設計圍繞不同的活動進行了評價標準的設計,但是評價標準是否合理化、可量化,須在今后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驗證、修正。因此,細化、可量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活動評價是未來本課程設計需要繼續完善的方面。
總之,盡管課程設計在資源建設、評價機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總體來講,基于4S 理念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設計改變了以往傳統的講授為主、大賽為輔的授課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互動效率,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了教師的授課信心,促進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更有效地通過課堂實施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