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明
摘要:在高職院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各個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與此同時,校園的消防工作壓力呈現逐年變大趨勢,已經成為無法忽視的重大問題。校園一旦發生火災,不僅無法保證師生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負面影響。以廣西老牌高等職業院校為例,由于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成為擴招考生的第一選擇,但是由于建校年代較為久遠,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各區域消防配套建設明顯滯后。為更好保障校園消防安全,全校師生要做到“全校一盤棋”,全校師生要人人重視消防,人人參與消防。學校消防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校園消防安全管理細則,提出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可行性的解決措施,做到“一校一策”“一點一策”,構建起一個安全和諧的大學校園環境。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消防安全;應對策略
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院校的重視度不斷增加,政策越來越利好,由此也為我國職業教育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職業教育要成為“中國教育的脊梁、中堅”!各高等職業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但是與此同時校園消防安全矛盾也日益突出[1]。2022年3月16日,湖南某職業技術學院一男生宿舍發生火災,火勢蔓延至多間寢室,現場濃煙滾滾。該校一名工作人員稱,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一名目擊者稱,應系抽煙引發的火災。2022年4月3日下午,廣東中醫大學城宿舍K棟某宿舍突發火災,所幸消防員及時趕到,并將火災撲滅,未造成人員傷亡。經初步調查,起火原因為同學攜帶電動車電池回宿舍充電引發。每年各地高校都有不少火災事故,原因多為在教職工住宅區、學生宿舍違規使用電器、私拉電線給電動車充電、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不當等。因此,作為年代久遠的廣西老牌職業院校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2]。
一、廣西老牌職業院校發生火災的特點
(一)誘發火災因素多,發生火災概率大
廣西老牌高職院校大多創建于五六十年代,有五六十年代的舊樓、八九十年代的板樓,校園建筑的樣式可謂多種多樣[2]。原先年代的舊建筑消防建設標準不高,考慮不周全,加上各個時期的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學校擴招后,學生相對集中,用電頻率高,之前的消防配備捉襟見肘。
特別是在學生宿舍、飯堂等區域內,由于生活條件變好,師生追求更高的生活需求,致使吹風機、冰箱、空調等大功率電器的使用量不斷增加,違規用電、電線老化、超負荷使用等情況突出,存在極大的消防安全隱患[4]。同時,學生宿舍、飯堂等區域易燃物較多、面積較大、火災隱患點多面廣,如果出現問題,就很容易發生嚴重的火災事故,對學校、師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鑒于此,各學校在謀篇布局、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要加強對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視,學校消防管理部門要加強消防安全隱患檢查,并舉一反三,而且學校要加大年度消防經費預算[3]。另外,根據學校各區域用電的實際情況,應制定區域用電對策,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出現用電超負荷情況,及時發現,迅速更新電器設備,并進行電力增容,確保全校師生用電安全。
在消防方面,各學校應做到“一校一策”“一點一策”,抓好當下最當緊、最打頭、最重要的事情,進一步滿足新時期校園消防總體需求,從根本上減少火災發生的概率[4]。
(二)火災發生后火情升級迅速,滅火難度大
隨著時代的進步,消防要求越來越高,主要矛盾凸顯。
1.老舊高校消防配套跟不上,建設時沒有設置消防設施,耐火等級達不到要求,沒有進行有效的防火分隔。
2.新建設高校多為高層和連廊式建筑,發生火災后不能第一時間進行快速反應,導致火災發生后火情迅速升級,滅火難度大。
3.學校的教學樓、實訓樓、宿舍樓空調、電腦、儀器設備數量多,易燃、易爆。學生宿舍中存在大量的個人生活用品、衣物、床單被褥、床板等助燃物。教室和實訓室有空調、儀器、桌椅板凳等可燃物。
由此可見,學校一旦發生火情,火勢必會迅速向四周蔓延,如果單純依靠校園各區域配備的滅火器,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初起火災,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撲救困難。
(三)人員密集,疏散困難
由于學校作息時間比較統一,同一時間開展活動的人員數量較多,一棟樓內可能存在所有教室同時使用的情況。特別是夜間,學生進入深睡眠后,宿舍區內如果遇到火災,容易造成師生無法快速疏散逃生[5]。
二、高等職業院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探討
(一)消防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高等學校綜合管理主要圍繞師生的衣、食、住、行等,包括治安、食品、衛生、心理健康、消防等方面。部分高校把治安案件作為重點來抓,隨著人臉識別進出、指紋鎖等技防提高后,此類案件相對降低。但是關于校園火災,因為發生概率比較低,而且有消防救援隊兜底,往往被忽略。
部分學校的消防工作人員長期處于和平環境下,不深入了解、研究學校的消防應該怎么抓、怎么管,沒有消防意識,沒有戰斗意識[6]。一些消防工作人員只知道如果發生火災,就用滅火器去滅火,如果無法解決就報消防救援隊出警。部分學校分管領導不夠重視,主體責任難落實,導致整改工作沒有及時進行。
(二)校內人員消防安全意識薄弱
大學校園是人員密集場所,是重點防火單位。日常巡查中發現以下情況:一是部分學生宿舍存在違規使用吹風機、電磁爐等大功率電器和使用明火等情況。二是學生超負荷使用插排,且離開宿舍沒有及時拔掉插頭的習慣。
通過調查走訪,部分學生聽說過滅火器、一鍵報警器等消防器材,但不明白滅火器的指針顏色指向是什么意思,更沒有親自體驗過滅火器的使用。學校在組織消防培訓時,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沒有實現全覆蓋,或者只注重講,不重視驗收,造成學生不了解實際操作,如果發生火災,會出現兩眼一抹黑、不知所措的情況,釀成大錯。
(三)消防宣傳培訓力度不夠
部分學校職能部門、各學院并未真正重視消防宣傳培訓工作,僅僅滿足于應付檢查,走形式、走過場,很多消防知識宣傳、培訓仍浮于表面,并沒有把消防納入日常的安全教育中去[7]。
科技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鍵盤俠”越來越多,行動派越來越少。快節奏的生活、學習使師生大多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安全意識過于薄弱,將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
三、加強校園消防工作應對策略研究
(一)壓實消防安全責任,明確各級消防安全職責
進一步明確學校各部門、單位的消防職責,指定主要負責同志為本部門、單位消防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消防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具體負責消防工作人員為具體責任人。按照“誰管理,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消防工作原則,將學校各部門、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細化到崗、責任到人,實現校園消防安全工作的網格化、全覆蓋[8]。
(二)完善消防制度,提高消防管理
1.學校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條例》等相應法律法規為基礎,完善學校消防管理制度。
2.結合本校消防工作實際,制訂學校消防管理體系和應急指揮體系,建立學校消防指揮中心,做到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做到令行禁止。
3.提高消防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一方面,從專業消防公司聘請消防專家對學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及時“補鈣”。另一方面,面向社會招聘有經驗、專業、高素質的消防管理人員加入學校消防管理隊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高質量推進學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
(三)從源頭上消除消防安全隱患
1.規范施工前流程。學校在新建、改建、擴建時,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等法律規定執行,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報建流程開展工作,特別是施工圖紙設計完成后報消防設計審核,根據審核意見進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做好施工圖登記備案。現場施工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嚴禁擅自修改施工圖紙。
2.落實好施工后的驗收程序。施工完成后,學校要組織專業的消防檢測公司對現場的消防設施、設備進行檢測,并出具合格檢測報告。檢測完成后要按驗收流程向當地建設主管部門的消防科申請消防專項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創新消防安全培訓
1.傳統模式與新媒體培訓手段相結合。將校園消防教育融入到日常培訓、教學中,通過入職培訓、“青年大學習”“易班”等活動進行推廣,使消防教育成為新教職工入職和新生入學的第一門必修課,涵蓋國家和地方消防法律知識、校園火災預防基本知識、滅火器等消防器材使用方法等內容,并且做好學習考核,作為教職工崗位晉升和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10]。
2.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進行培訓。邀請校外消防公司培訓師或學校主管消防的老師召開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每學期定期開展消防滅火與逃生疏散演練,提高學校師生全員滅火、自救與互救等應急能力。
3.有條件的高校可進一步豐富教育形式。結合實訓教學,建立消防VR安全培訓屋,讓參與師生身臨其境體驗各類火災場景,利用虛擬電子滅火設備、模擬煙霧逃生體驗館,模擬火災情境,在3D模擬滅火消防體驗中學習消防安全知識。
4.結合學校實際,創作有本校特色的消防短視頻、情景劇等,并通過學校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抖音平臺等網絡媒介播出。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師生員工參與校園消防工作的濃厚興趣與責任感,提高積極性和主動性。
5.進一步加強學校微型消防站隊伍建設,提升消防安全管理專業化水平。加強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由保衛處組織,面向全校教職員工、退役士兵學生等志愿者組建校級消防救援隊伍;各部門、單位參照此形式組建本部門、本單位的二級消防救援隊伍;制訂微型消防站專門的管理規程,明確各級隊伍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定期開展火災應急處置演練,提升隊伍撲救初起火災能力和實戰水平。同時,加強日常巡查檢查,不留死角,早發現早處置,將火災扼殺在萌芽狀態[11]。
6.完善部門、單位負責人講“開學消防第一課”制度。將消防安全教育作為一門重要的教育課程,以此體現出消防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重視程度。
(五)加大校園消防資金投入
將校園消防標準化建設工作納入學校總體發展規劃,逐年加大消防資金的投入比例。
1.每年根據需要購置符合國家標準的消防器械器材,及時更換過期的消防器材,確保校園器材完好率在95%以上。
2.建設智慧化校園應急指揮中心,將學校各區域、各樓棟的消防控制柜互聯互通,統一指揮。通過統一消防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對消防重點部位進行重點盯防,將“人防、技防、物防”有機統一起來,實現實時監測、實時同步,分級分類處置,進一步提升校園應急能力。
結語
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消防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對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老牌高職院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進行分析研判,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希望提出的解決策略能夠對同類院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卞春發.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風險及防控[J].智庫時代,2019(12):260-261.
[2]張祥鵬.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研究與思考[J].才智,2016(11):185-186.
[3]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J].司法業務文選,2010(04):21-32.
[4]吳中杰.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專題研究,2022(23).
[5]方正.新形勢下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分析和預防對策[J].今日消防.2019,4(06):48-49.
[6]蔡宇飛.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1,7,(01):120,122.
[7]陳曉萍.淺析新形勢下高校消防安全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臺州學院學報,2020,42(02):82-85.
[8]白海將.高校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
[9]張洋.完善和健全消防監督管理新機制的對策[J].今日消防,2022.
[10]孫奉良,李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管理觀察,2013.
[11]高珊.高校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建設研究.消防界(電子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