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婕 沈娟

摘要:目的:在高職院校構建廈實施“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探索在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備賽期間對參訓選手核心能力影響和存在優勢廈不足,為賽項訓練模式完善提供理論廈實踐依據。方法:選取我校經歷“以賽促訓”備賽模式訓練的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在參訓前后進行核心能力評價及訓練體驗問卷調查。結果:參訓選手賽項相關6大核,心能力均顯著提升,參訓體驗總結為“競賽培訓模式對能力的影響”和“競賽培訓模式優缺點”兩大主題。結論:該競賽培訓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選手健康與社會照護競賽核心能力,后續可以通過多舉措加強校企合作,落實產教融合推進訓練模式的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健康與社會照護;競賽;以賽促訓;核心能力
“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最初為世界技能大賽賽項之一,2017年中國選手首次參加該賽項的競賽。賽項要求選手在不同的場合(醫院、長期照護中心、日間照護中心及家庭)為照護對象提供服務,滿足其心理、生理和社會方面整體需求。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改革試點賽中,首次設置該賽項競賽,并于2021年將其設置為國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競賽項目,競賽要求選手在提供照護過程中具備組織與管理能力、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創新和創造能力等六大核心能力。
為更好地結合賽項考核要點,提升競賽成績,助力高質量健康照護人才培養,基于選手訓練過程,在高職院校構建實施“以賽促訓”備賽模式,探索其在健康與社會照護備賽期間對參訓選手核心能力的影響和存在的優勢及不足,為后續賽項訓練模式完善提供理論及實踐依據。
一、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經歷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競賽“以賽促訓”備賽模式訓練7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護理專業,年齡20-22歲。
(二)方法
1.“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
該模式利用階段性校內選拔賽及不同類型的健康與社會照護比賽達到訓練學生競賽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質目的,具體舉措包括“浸潤型選拔”和“遞進式培育”模塊。
(1)浸潤型選拔模塊。以賽項競賽經驗積累及創新為基礎,逐漸形成了浸潤型選拔模塊,通過層層選拔,分類遞進,挑選最優參賽選手的同時創新教學改革,服務人才培養。主要包括儲備選手“池”建立:結合“賽教結合”模式,通過競賽模塊課程學習及考核,自主報名,教師推薦,完成初篩工作,建立儲備選手“池”;校內選拔賽助力:賽季內召開多次階段性校內選拔賽,結合專業課程學習不斷挖掘補充后備力量;教師團隊角色強化:指導教師團隊早期融入儲備選手訓練,在歷次選拔賽中擔任專家、評委及顧問等,重點培養具有潛力的參賽候選人,經過選拔賽打磨塑形,提高選手競技水平。
(2)遞進式培育模塊。基于浸潤型選拔模塊中建立的儲備選手“池”,首先要競賽護航:通過參加校內技能競賽、各學會組織技能競賽等,累積參賽經驗并訓練參賽候選人競技水平及心理素質,為省、國賽種子選手確定夯實基礎。其次要競賽強化:重視省級、國家級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省級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等各類競賽的重點備賽工作,優中選優,選取最優秀的1-2名選手進入最終省級及以上競賽備賽集訓團體。指導教師開展一對一不間斷指導,反復模擬競賽場景強化訓練,教師團隊每周、專家團隊每兩周驗收備賽成果。
(三)效果評價
結合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競賽公布的選手競賽核心能力要求,設計“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訓練核心能力評價問卷”分別在參訓前后對集訓選手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備賽訓練對學生競賽6大核心能力的影響。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核心能力評價、訓練體驗,6大核心能力評價采用Liken5級評分法,從完全未掌握、基本未掌握、不確定、基本掌握、完全掌握分別計1-5分。訓練體驗以開放性問題書寫,研究結果采用匿名方式,并以編碼A-G替代姓名。
(四)統計學方法
1.量性數據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I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質性數據分析
采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研究法對進入最終階段集訓7名選手訓練體驗及完善建議進行分析,以內容分析法進行數據處理、編碼分析、提取主題詞,直到不再出現新的主題詞。由兩名研究者參與保證分析質量。
二、結果
(一)一般資料
7名經歷備賽模式訓練選手,均為女生,護理專業,平均年齡20.71+0.76,經歷競賽集訓時長為6-12月,均曾在校級、省級或國家級相關競賽獲獎,其中2人次(28.57%)國家級競賽獲獎,4人次(57.14%)省級競賽獲獎,6人次(85.71%)校級競賽獲獎。
(二)競賽相關核.心能力評價
(三)訓練體驗分析
通過提取7名訓練的選手的訓練體驗描述中的主題詞,直到不再出現新的主題詞。凝練出“競賽培訓模式對能力的影響”和“競賽培訓模式優缺點”兩大主題,其下又包含分主題。
1.競賽培訓模式對能力的影響
(1)“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明顯提升能力。參訓選手總結通過“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訓練,有很大提升的能力并分析原因。其中,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被6名參訓選手強調,參訓選手B說:“通過訓練明顯提升了我的語言溝通能力,這些交流的過程持續在整理實際照護的全部過程,無論是評估、技能操作還是健康宣教方面。”選手C也體會到健康照護對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視。另外,技術操作能力的提升也被多名參訓選手提及,選手E表示:“溝通、共情、操作這三個非常關鍵,集訓中無時無刻不在訓練這三方面,貫穿整個訓練的過程。”
(2)“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提升缺乏的能力。參訓選手總結通過“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訓練,對需要提升的能力分析原因。與核心能力評價結果類似,多名選手提及,組織與管理、創新和創造能力需進一步提升,選手F回顧自身在參加賽項競賽中出現的問題:“在比賽過程中,會對案例進行一定的修改,標準化病人也會設置一些障礙,需要我們具備較高的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及時有效應對,取得更好的競賽成績,而自身在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選手A指出自身在創新能力中的不足,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要求選手對行業及產業的新進展、新技術有一定的認識并能夠在實際照護中有一定的體現,但是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對這些內容的關注還是不夠,多集中在競賽任務的完成,對創新這些加分能力還需要鍛煉,也有多名選手反思了組織與管理能力不足。
2.競賽培訓模式優缺點
(1)“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的優點。多名選手對該培訓模式優勢進行總結,選手F表達了早期接觸賽項并將競賽內容融人專業課程的優點:“在學習健康評估課程同時,就已經將賽項的評估等關鍵點融入其中,也是通過課程教師推薦,成為儲備選手,開始賽項進一步的接觸和訓練。而在后續的很多課程如‘護理基本技術‘內科護理‘康復護理的學習中,也都有跟這個比賽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學習,潛移默化地幫我打好基礎。”選手C還提到了參加了多次校內選拔比賽及驗收的經歷:“接觸這個比賽以來,經歷了一共三輪學校組織的選拔比賽才真正成為集訓選手,集訓期間保持每兩周一次的驗收,這些比賽和驗收時刻提醒我不能松懈,同時通過老師的點評、自己的反思,幫助自己更快地進步。”選手B回顧了備賽訓練過程中與其他集訓選手以及指導老師團隊共同學習、提升的經歷:“這幾個月指導老師的全程陪伴、教育和支持是我最寶貴的財富。還有一起集訓的伙伴,我們一起討論賽題,一起構思創新點,一起磨煉技能,讓我獲益匪淺。”
(2)“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的不足。參訓選手在訓練體驗中也提到訓練模式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是訓練期間校外交流學習的缺乏,選手C:“訓練基本是在學校的實驗室完成的,缺乏實際環境的體驗,最好能更實際化一點,比如一些康復、老年人的內容,可以去醫院康復科及老年科,養老機構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開展實踐學習,真正感受照護對象情況。”選手D希望指導老師團隊中雖然有臨床兼職教師作為顧問,但是參與較少,希望能夠更多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緊扣行業產業發展需求及照護實際。選手B也認為指導教師與臨床及實際照護聯系不足,還有部分選手描述了集訓及比賽與自身學業、升學及就業等的矛盾及沖突問題。
三、討論
(一)“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選手健康與社會照護競賽核心能力
“以賽促訓”培訓模式通過反復多次基于標準化病人結合照護案例的校內選拔及驗收競賽,校外提升競賽等多種形式,賽訓結合,參訓選手對各項核心能力的前后測表明,該訓練模式有效提升選手的賽項相關核心能力(P<0.05)。究其原因,該訓練模式以“浸潤型選拔”和“遞進式培育”兩大模塊為具體實施舉措,組織階段性校內選拔賽及參加不同類型的健康與社會照護類型比賽以達到訓練選手競賽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一方面通過浸潤性選拔,不僅保證了高質量選手的人選及參訓,實現了全員參訓的同時選手早期即進入種子選手池開始持續接觸賽項訓練,深化對競賽形式及內容認識的同時提升認同感。另一方面,通過遞進式培育,參加多項比賽鍛煉選手應賽能力及心理素質同時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強化訓練。
具體訓練內容緊扣賽項,結合標準化病人實施基于案例的整體照護流程,針對性強化訓練參訓選手在實踐工作中所應具備的組織與管理能力、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等健康與社會照護服務中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另外,在與標準化病人互動過程中,訓練參訓選手實施基于案例情景的整體化照護流程,應對各類緊急情況、工作中的矛盾、照護對象提出的問題等,體現人文關懷且符合道德倫理。
(二)“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完善提升建議
結合參訓選手核心能力自我評價及訓練體驗,在核心能力培養中,針對參訓選手的組織與管理、創新和創造能力提升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探索及完善針對性訓練措施提升參訓選手在健康與社會照護過程中的相關能力。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幫助參訓選手深入了解和認識行業及企業照護新進展、新技能,提升創新能力;通過鼓勵參訓選手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等培養創造能力;通過定期到養老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開展實踐訓練組織管理能力;通過標準化病人腳本及案例庫建設,設置多樣化障礙及應急情況,提升應對突發情況的組織及管理能力。
另外,建議通過多舉措加強校企合作,落實產教融合推進訓練模式的改進和完善。不僅與綜合醫院合作,還應加強與養老機構、日間照護中心、康復醫療中心等不同健康照護機構的合作,不僅在種子選手集中加強訓練的過程中,參訓選手定期至健康照護機構開展實踐專項訓練,還可通過搭建多元化綜合實訓平臺,拓寬專業實踐領域至健康照護機構并融入課程實踐教學、課中課間見習、畢業實習等多個階段,有機融入訓練模式的“浸潤型選拔”和“遞進式培育”模塊。同時推進專兼職教師培養及合作,落實“內培外引”,專任指導教師團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到各類健康與社會照護機構開展進修學習。結合世界技能大賽健康與社會照護賽項發展,支持指導教師團隊參與國內外相關培訓、訪問交流等,緊扣賽項國際化發展趨勢。
結語
“以賽促訓”競賽培訓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選手健康與社會照護競賽核心能力,后續可以通過多舉措加強校企合作,落實產教融合推進訓練模式的改進和完善,提升競賽成績的同時,助力高質量健康照護人才的培養。
作者簡介:林婕(1984-),女,漢族,江蘇蘇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老年照護、安寧療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