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 林魯瑩 梁倩 梁婷嬋 潘茵



[摘要]文章調查中文醫學科技期刊表格編校質量現狀以及對《學術出版規范 表格》(CY/T 170-2019,以下簡稱《表格規范》)的執行情況。文章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收錄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檢索這些中文醫學核心期刊最新出版內容中包含表格的論文,并選取檢索到的各刊論文中的1個表格,共計258個表格納入研究樣本,再依據《表格規范》,總結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表格編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的表格編校不規范主要集中在表注末尾句號缺失(54.3%),量和單位的標注不規范(38.4%),數值表示方式不規范(33.3%),文字格式(如正斜體、上下標等)不規范(16.7%),表注中縮寫解釋缺失(8.1%),表注中特定名詞定義(如是否吸煙、是否飲酒等)缺失(4.7%)等。中文醫學科技期刊應提高作者、審稿人等期刊主體的規范意識,發揮稿約和標準的規范作用,提升編輯專業技能,以改善表格編校存在的不規范現象,提升中文醫學科技期刊表格編校質量。
[關鍵詞]標準;科技期刊;表格;常見問題
表格是按一定邏輯關系排列單元格,用于顯示數據、事物分類等,便于直觀呈現、快速比較和引用分析的表達形式[1],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編校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技期刊的專業水平。多項研究顯示,科技期刊中部分表格的編排整體呈現混亂和不統一的狀態[2-7]。第一個全面、權威、專門的表格標準《學術出版規范 表格》(CY/T 170—2019,以下簡稱《表格規范》)于2019年5月29日發布,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學術出版物表格的構成及其要求、分類、內容和編排等。陳浩元等對《表格規范》的要點進行了解析,將一些要求性條款與之前表格編排的依據標準進行了對比,并為非要求性條款提出了實施建議[8]。文章以中文醫學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依據《表格規范》,調研中文醫學科技期刊表格編校質量現狀,了解其執行《表格規范》的情況,分析和梳理表格編校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以期提升中文醫學科技期刊表格編校質量。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文章選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收錄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為研究對象,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華醫學期刊全文數據庫以及期刊官方網站,檢索這些中文醫學核心期刊最新出版內容中包含表格的論文,并隨機選取檢索到的各刊論文中的1個表格,共計258個表格納入研究樣本。檢索時間為2023年2月—3月。
(二)調研指標及細則
文章以《表格規范》為依據[1],參照陳浩元等對《表格規范》的解讀[8],按照“表號”“表題”“表頭”“表身”“表注”“其他”的順序,制訂調研指標及細則,如表1所示。
二、結果與分析
筆者經調研發現,按照問題出現的頻次,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表格編校常見問題部分情況,如表2
所示。
(一)表注末尾句號缺失
《表格規范》把表注分為出處注、全表注和內容注三類,并對它們的引出、排版位置、排列順序提出了建議,同時明確規定了內容注的“注末應用句號”,全表注“每條注文應獨立排為一段,末尾用句號”的要求,且在示例中都添加了句號[8]。在調查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中,表注末尾句號缺失的期刊共有140種,占比54.3%,其中大部分期刊都是在表注內容的斷句之間用逗號、分號和句號等,只是在末尾刻意地不用句號,究其原因,可能是作者誤將《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對圖表題末尾句號的說明用于圖表注,導致表注末尾句號缺失。《表格規范》則對此進行了明確規定。
(二)量和單位的標注不規范
表格中量和單位的標注問題主要是表示方法不妥和位置不當。在調查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中,表格中量和單位的標注最常見的問題是表示方法不妥:表頭的單位被放置在括號中,而不是用“/”與量的名稱或符號隔開,存在此類問題的被調查期刊數量高達97種,占比37.6%;有98種被調查期刊的單位隨表題后標出,未放置在表格右上方,占比38.0%;有2種被調查期刊的“%”未統一放置在表頭中。由于《表格規范》對單位位置的規定采用的是非要求性條款“宜在表的右上方”,因此單位隨表題后標出不應看作是錯誤,相反地,這種將單位放置于表題后的習慣性標注方法亦可推行。
此外,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單位隨表題后標出的98種被調查期刊實際上標出的不僅是單位,還包括例數n=X,以及n(%)、(x±s)、M(P25,P75)等數據呈現方式,這些是《表格規范》未涉及的。因此,與單位的標注方法類似,表格中涉及例數、數據呈現方式全部相同,亦推薦隨表題后標出;若同一行或同一列此類數據相同,則建議在表頭中統一標出。
(三)數值表示方式不規范
表格中數值表示方式不規范主要指表身中同一列中相同量的數值未對齊和表身中同一量的數值修約數位不一致。在此次調查中,數值表達方式不規范現象存在于86種被調查期刊,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表身中同一列中相同量的數值未對齊。在調查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中,大部分表格數值都采用不同的對齊方式,如居中排、個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左括號對齊、右括號對齊、首位對齊、末位對齊、“~”“/”“-”“±”符號對齊等,但是仍有67種被調查期刊的表格中數值未按照上述任意一種方式對齊。
第二,表身中同一量的數值修約數位不一致。共有19種被調查期刊的表身中同一量的數值修約位數不一致,主要體現在“~”“/”“-”“±”等符號左右的數值小數點后位數不一致,同一統計值如P值、t值項下的數值小數點后位數不一致。
(四)文字格式(如正斜體、上下標等)不規范
在調查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中,常見的文字格式(如正斜體、上下標等)不規范問題包括“*”未上標、mL寫成ml、數字千位或千分位未空格、CI未斜體、vs未斜體、例數n未斜體、統計值t未斜體、基因名稱未斜體、種屬名大小寫錯誤等。
(五)表注中縮寫解釋缺失
筆者調查發現,有21種被調查期刊表格的表注中縮寫解釋缺失。表頭和表身中出現的BMI、ALT、AST以及實驗分組中的縮寫詞等英文字母縮寫雖然有些可能是常識,或者在論文內容首次出現時列出全稱,并加以解釋,但是鑒于表格的自明性特征,且便于讀者閱讀表格,表格中出現的縮寫應以表注的形式一一進行解釋。
(六)表注中特定名詞定義(如是否吸煙、是否飲酒等)缺失
表注中特定名詞定義(如是否吸煙、是否飲酒等)缺失問題存在于12種被調查期刊。特定名詞指研究在統計時存在歧義的項目。例如,是否吸煙的定義。什么人群是吸煙群體?什么人群是不吸煙群體?之前吸過煙,現在戒了屬于哪一類群體?只吸過幾次煙的是否是吸煙人群?若表頭或表身中出現類似是否吸煙、是否飲酒等特定名詞,研究應在表注中予以明確定義,并視具體研究中實際統計情況而定。再例如,出生體重(正常、低、高),胎齡(足月產、早產、延期產/過期產)等特定名詞,這些也都需要在表注中進行定義,即出生體重正常值、偏低和偏高的具體范圍,足月產、早產、延期產/過期產的具體胎齡范圍。
(七)表格編校的其他常見問題
第一,表格中連續數的分組有重疊或遺漏。共有9種被調查期刊表格中連續數的分組有重疊或遺漏,多表現在年齡的分組。例如:25—29歲、30—34歲、35—39歲應改為25—<30歲、30—<35歲、35—<40歲;45—60歲、≥60歲應改為45—<60歲、≥60歲。
第二,全表注的每條注文未獨立排為一段。《表格規范》把表注分為出處注、全表注和內容注三類,出處注指表格中引用他人的部分,全表注和內容注分別指對表格和表格中某些內容加以注釋或說明的文字。在調查的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中涉及全表注的僅有11種,其中6種期刊表格的全表注接排在內容注后,未進行分行、分段。由此看出,有相當一部分被調查期刊的表格目前是不區分全表注和內容注的。
第三,“下同”類問題。表注中的“下表同”“表3同”等內容有違表格的自明性原則,每個表格的表注都應完整表述。共4種被調查期刊表注的統計學解釋后有“下同”類字樣,如“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 <0.05,**P <0.01(下同)”。
第四,轉頁接排的表格橫表頭上方未加“表××(續)”或“續表”字樣。共有9種被調查期刊的表格涉及轉頁接排,其中7種期刊注明“續表1、(續表)、(續表1)”等字樣,雖然這些用法算不上錯誤,但是在學術期刊中應按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來書寫。
(八)《表格規范》中非要求性條款的探討
第一,表格出處注宜以“資料來源”引出。有11種被調查期刊的表格涉及出處,均未以“資料來源”引出,其中:10種期刊的表格在表頭中單辟一欄“參考文獻”或“數據來源”,并將參考文獻序號分別標注在相應處;1種期刊將參考文獻序號標注在表題右上標。這與陳浩元等對表格一般不設“資料來源”這個出處注的論述是一致的[8]。
第二,全表注宜以“注”引出。筆者調查發現,有69種被調查期刊的表格沒有以“注”引出,其中有3種期刊為全表注,其余是內容注,《表格規范》未提及內容注的引出形式。大多數內容注是在全表注之后引出,此全表注的“注”可以理解為統領全表注和內容注,因此在表格沒有全表注的情況下,內容注建議以“注”引出。
三、結論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的表格編校對《表格規范》的一些要求性條款執行情況總體尚可,問題主要集中在表注末尾句號缺失、量和單位的標注不規范、數值表示方式不規范、文字格式(如正斜體、上下標等)不規范、表注中縮寫解釋缺失、表注中特定名詞定義(如是否吸煙、是否飲酒等)缺失等,而在一些非要求性條款方面則不統一。筆者建議單位、例數n =X等數據呈現方式隨表題后標出;出處注不需要以“資料來源”引出,可以在表頭中單辟一欄或將參考文獻序號隨表題后標出;全表注和內容注都以“注”引出。
為了提高中文醫學科技期刊表格的編校質量,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提高作者編排表格、審稿人審閱表格、讀者閱讀表格的規范意識。中文醫學科技期刊編輯部或期刊社應充分發揮教育培訓的職能,通過期刊官方網站、微信等多媒體平臺及時發布、轉載表格編校標準和規范,為作者、審稿人、讀者提供相關學習資料,宣傳規范表格編校的重要性。執行主編或資深編輯可定期面向作者、審稿人及讀者開展線上講座,剖析來稿問題,明確表格編校規范,增強作者和審稿人對表格編校的規范意識。
第二,在稿約中制訂嚴格的表格規范。中文醫學科技期刊應通過稿約直接向作者精確傳達具有可操作性的投稿要求,并給出樣表,包含表格編寫過程中的易錯點和《表格規范》等,便于作者查閱、對照、檢查所投稿件表格存在的問題,以及表格編寫是否符合規范。
第三,重視并嚴格執行表格相關的標準和規范。中文醫學科技期刊應將表格編校質量納入對學術期刊及期刊出版公司(集團)的監督管理范圍,嚴格執行表格標準和規范。例如,中文醫學科技期刊根據《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在內部制度中增加表格編校記錯條目,進一步明確表格每處記錯的合理算法,以引起各方對表格標準和規范的重視。
第四,提升編輯專業技能。中文醫學科技期刊編輯應主動學習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尤其對新標準的出臺應保持一定的敏感度。編輯也可以設置復盤周期,每隔一段時間復盤編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中文醫學科技期刊編輯部或期刊社還應鼓勵編輯參加專業技能培訓,與同行交流學習,不斷提高編校技能。
四、結語
文章通過調查258種中文醫學核心期刊表格編校質量的現狀,了解中文醫學核心期刊表格編校對《表格規范》的執行情況,總結和梳理表格編校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對一些非要求性條款提出表格編校建議。未來,筆者將擴大研究樣本量,除了重點關注表格的格式部分,還應對表格內容涉及的偽造、篡改數據及盜用他人表格等學術不端行為進行調研,并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學術出版規范 表格:CY/T 170—2019[EB/OL].(2019-05-29)[2023-
07-25].https://hbba.sacinfo.org.cn/attachment/onlineRead/9d1df63d27ce27c2d10f17c2df5c573ba0cf683b30c25cbefe4f0f96ce91ffd5.
[2]張福穎,倪東鴻.科技論文中圖表編輯加工的8類情形[J].編輯學報,2019(04):391-394.
[3]李東.幾個非常見錯誤表格的修改實例[J].編輯學報,2013(05):437-439.
[4]徐苗蓁,周晴,宋艷,等.醫學論文統計表的“不一致”現象[J].編輯學報,2017(04):354-356.
[5]郭柏壽,潘學燕,楊繼民.科技文稿表格編輯加工中常見問題分析[J].今傳媒,2014(11):135-136.
[6]吳江洪,時艷釵.科技期刊表格編排差錯的實證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17(02):95-100.
[7]王麗恩,王繼紅,鄧群.學術期刊中5種不規范、不自明表格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5(02):58-61.
[8]陳浩元,王媛媛.科技學術期刊使用《學術出版規范表格》的要點提示[J].編輯學報,2019(04):386-390.
[基金項目]2023年度“翰筆計劃醫學中青年編輯”華譽—美捷登專項科研項目(項目編號:HBJH-2023-D52);2022年施普林格·自然—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英文編輯及國際交流人才培養基金課題(項目編號:CUJS-GJHZ-2022-25)。
[作者簡介]張喬(1987—),女,遼寧遼陽人,海南醫學院雜志社編輯;林魯瑩(1991—),女,海南樂東人,海南醫學院雜志社編輯;梁倩(1992—),女,海南海口人,海南醫學院雜志社編輯;梁婷嬋(1990—),
女,海南文昌人,海南醫學院雜志社編輯;(通訊作者)潘茵(1991—),女,河南南陽人,海南醫學院雜志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