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丹 徐文勝 楊海燕
干眼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眼表損傷且淚膜穩定性缺失的疾病,多發于老年女性群體中,該病主要由淚膜不穩定、眼表發生損傷和神經異常等因素引起的患眼畏光、癢痛、干澀,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影響[1]。近幾年,臨床上治療干眼癥的主要藥物有人工淚液,其作用主要有濕潤眼表組織、補充淚液等,雖可有效減輕臨床癥狀,但只治標不治本,不能對干眼癥徹底治愈[2]。干眼癥在中醫上被稱為“白眼痛”,該病患者的中醫證型為陰虛濕熱證,中藥熏蒸是指將藥液加熱所形成的蒸汽直接用于患者眼部,通過中藥熏蒸的熱效應,使患眼淚液循環得到改善,促進淚液分泌,對患眼組織營養狀況進行有效調節[3]。但目前關于中藥熏蒸輔助西藥人工淚液治療干眼癥患者的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干眼癥患者采用中藥熏蒸輔助人工淚液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谷城縣人民醫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8例干眼癥患者,分為對照組(64例)、觀察組(64例),分組方式:隨機數字表法。對照組64只患眼,其中左患眼30例,右患眼34例;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3例、41例;年齡24~67歲,平均(55.98±7.99)歲;病程4~24個月,平均(16.79±5.76)個月。試驗組64只患眼,其中左患眼31例,右患眼33例;男女性患者分別為19例、45例;年齡25~68歲,平均(56.01±7.58)歲;病程5~23個月,平均(16.54±5.83)個月。2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深入對比性其他數據。本研究符合倫理要求,且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的實施方法、義務及權利、收益及風險已有詳細了解,并簽署相關文件。
1.2 診斷標準干眼病西醫和中醫的診斷標準分別符合《干眼的診斷與治療規范》[4]和《干眠的中醫思辨》[5]。
1.3 納入與排出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角膜或虹膜未發生病變者;雙眼發病者;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本研究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用藥依從性差者;有眼部外傷或手術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人工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江西珍視明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217049,0.1%×5 ml)治療,2滴/次,4次/d。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中藥熏蒸輔助治療,方劑組成為:薄荷、秦皮、玄明粉、金銀花、紅花各11 g,野菊花、桑葉、黃柏、當歸各12 g。配以10倍量水混合,灌入中藥薰蒸治療儀(上海朗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YM026)中,加熱至散出蒸汽,保持火候,以藥液不翻滾、不濺出為標準,進行熏蒸,20 min/次,2次/d。2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接受治療2個療程。
1.4.2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②淚液分泌量、淚膜破裂時間。使用Schirmer氏淚液分泌實驗檢測并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淚液分泌量;將Schirmer淚液試紙放置在患者下眼瞼結膜囊內,記錄患者閉眼5 min后試紙潤濕長度;采用 20 g/L 熒光素對眼結膜顯色和鈷藍色光掃描檢測并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淚膜破裂時間[6]。③炎性因子水平。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淚液進行白細胞介素-1(IL-1β)、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檢測,使用默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試劑盒檢測。④干眼癥狀評分、熒光素角膜染色評分。治療前后評估2組患者的干眼癥狀,記錄患者是否出現異物感、干澀感、灼燒感或眼部刺激感等癥狀,分值為0~4分,患者無上述任何癥狀表示為0分,患者很少出現上述任何癥狀表示為1分,患者偶爾出現上述癥狀表示為2分,患者經常出現上述癥狀表示為3分,患者持續出現上述癥狀表示為4分,分數越高表示干眼癥癥狀越重[7]。⑤熒光素角膜染色評分。將角膜劃分為4個象限,根據染色程度評分,無角結膜熒光素染色為0分,角膜染色點≤5個為1分,角膜染色點6~10個為2分,角膜染色點>10個或染色融合成片為3分,分數越低,表明角膜功能越好[9]。
1.4.3 療效判定標準判定標準參照《干眼的診斷與治療規范》[4],治療后患者異物感、干澀感、灼燒感或眼部刺激感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淚液分泌量>10 mm/5 min,淚膜破裂時間>10 s表示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淚液分泌量5~10 mm/5 min,淚膜破裂時間5~10 s表示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淚液分泌<5 mm/5 min,淚膜破裂時間<5 s表示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淚液分泌量 淚膜破裂時間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的淚液分泌量均升高,且試驗組比對照組高(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淚膜破裂時間均延長,且試驗組比對照組長(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淚液分泌量 淚膜破裂時間比較 (例,
2.3 2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后,2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 2組患者干眼癥狀評分 熒光素角膜染色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的干眼癥狀評分、熒光素角膜染色評分降低(P<0.05),且試驗組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干眼癥狀評分 熒光素角膜染色評分比較 (分,
干眼癥是多見的眼科慢性疾病,是由于黏蛋白缺失,大量炎癥細胞占領、浸潤淚腺組織,損傷淚腺功能,淚液減少分泌等引起的,患者會出現眼部灼燒感、視覺疲勞、異物感等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者導致患者失明[9]。目前,西醫臨床治療干眼癥中人工淚液應用廣泛,本研究使用的人工淚液是玻璃酸鈉滴眼液,其具有較高的保水性,可浸潤眼表組織,能作用于角膜和淚膜表面,使眼部異物感等癥狀得到緩解的同時,使淚膜穩定,促進角膜功能恢復,但單獨使用治療干眼癥患者后復發率較高[10]。
干眼癥屬于中醫上“燥證、神水將枯、白澀癥”等范疇,該病是由于肝腎不足,濕熱蘊積于脾胃,造成陰血虧虛,五臟失調、燥熱傷津,氣血瘀阻、目珠失潤引起的,故主要以滋陰散瘀、清熱平肝為原則來治療干眼癥,中藥熏蒸是一種中醫外治的方式,具有散邪養陰、行氣通絡之效[11]。本研究中藥熏蒸方劑中,薄荷清利頭目、清涼疏肝;桑葉具有散熱平肝、疏風清目的作用;玄明粉、黃柏、秦皮有泄熱明目、清熱潤燥之效;當歸能活血通絡;紅花可祛瘀活血;金銀花性干寒,可用于目赤腫痛,具有散熱疏肝、清熱消腫的作用;野菊花性微寒,具有散熱清肝、疏風明目的功效。上述諸藥合用,能起到養陰疏肝、清熱散瘀、潤肺明目的作用[12]。
為了提升干眼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中西醫聯合使用,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與單獨使用人工淚液比,中藥熏蒸輔助人工淚液能更有效地提升干眼癥患者的臨床療效。這與祁恩[13]研究結果一致,其主要是通過中藥熏蒸的熱療與中藥的雙重作用,中藥藥性通過皮膚直達患處,充分發揮了清熱明目、養陰燥濕的功效。淚膜穩定性缺失是引起患者發生干眼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淚液分泌量比對照組高,淚膜破裂時間比對照組長,表明與單獨使用人工淚液治療相比,中藥熏蒸輔助人工淚液治療可有效促進干眼病患者淚液的分泌并提升淚膜的穩定性。這與樊穎等[14]研究結果一致,是由于神經系統與淚液分泌有關,中藥熏蒸可同時調節肝、脾、腎三條經絡氣血,能刺激淚腺區的經脈,促進淚液的分泌,使患眼水分得到補充的同時,起到修復角膜組織損傷的作用;另外人工淚液達到營養角膜、滋潤眼表、提升淚膜穩定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炎性因子IL-1β的升高會引起淚液分泌異常,IL-1β和TNF-α能激活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號通路,刺激炎性細胞因子表達[15]。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試驗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比對照組低,表明中藥熏蒸輔助人工淚液治療后比單獨使用人工淚液治療能更加有效抑制眼表炎性因子的分泌,從而降低眼表被炎癥侵害的程度,這與王芮文等[16]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是中藥的熏蒸使患處血管得到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反應物質的吸收,且薄荷中的酚類和蒲公英的醇類提取物能抑制MAPK信號通路,減少炎性因子的產生;此外本研究所用的人工眼液玻璃酸鈉滴眼液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干眼癥狀評分、熒光素角膜染色評分比對照組低,表明中藥熏蒸輔助人工淚液治療可更好地改善干眼癥患者的干眼癥狀,使角膜功能損害降低,這與何清等[17]研究結果一致。有研究表明,菊花中所富含的黃酮類物質有顯著抗炎作用,可減輕眼表損傷,維持淚膜的穩定,顯著改善患者干眼癥癥狀[18];另外人工淚液玻璃酸鈉滴眼液能補充角膜營養,使角膜組織損傷得以修復,淚膜穩定性增加,從而改善干眼癥患者治療后的干眼癥狀。
綜上,中藥熏蒸輔助人工淚液治療干眼癥患者能增加淚液分泌量,提升淚膜的穩定性,有效抑制眼表炎性因子的分泌,提升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