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盼 張瀅丹
支原體肺炎作為一種下呼吸道感染疾患,在兒童群體比較多發,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在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中可占10%~40%,流行期間發病率明顯提升,常常發生在于秋冬兩季[1]。兒童支原體肺炎癥狀易反復,對患兒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長帶來極大的危害。大環內酯類藥物在目前兒童支原體肺炎治療中應用普遍,具有一定療效,然而隨著抗生素濫用現象不斷加劇,也導致其療效和預期存在差距[2]。中醫療法在兒童支原體肺炎治療中具有獨到優勢,中西醫結合能夠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治療效果[3]。通腑宣肺湯具備止咳宣肺、清熱解毒等功效,穴位敷貼作為中醫傳統外治法,對于兒童支原體肺炎癥狀也可起到良好改善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兒童支原體肺炎接受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20年8月—2022年7月研究對象選自重慶市合川區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將常規西醫治療患兒歸為對照組,共30例;將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患兒歸為觀察組,共30例。對照組:男、女患兒各有17例、13例;年齡3~5歲,平均(3.38±0.39)歲;病程2~8 d,平均(4.01±1.27)d。觀察組:男、女患兒各有18例、12例;年齡3~4歲,平均(3.37±0.35)歲;病程2~6 d,平均(3.95±1.31)d。2組患兒各項基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研究對比。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該研究進行。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診斷滿足《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5]相關標準,經X線胸片、實驗室檢查得到證實;②首次發病;③患兒能夠耐受本研究方案;④患兒家屬完全了解研究方案及內容,并在同意書自愿簽字。排除標準:①有哮喘、支氣管炎、肺結核等其他呼吸系統疾患;②心、肝、腎器官嚴重功能不全;③存在細菌性、病毒性肺炎;④存在先天性心臟病、先天畸形;⑤合并全身免疫系統疾病、造血系統疾病及感染性疾病;⑥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⑦智力低下。
1.3 方法全體患兒在入院后均實施相同的對癥治療方案,包括止咳、退熱、平喘、減輕痙攣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液(國藥準字 H20010606;生產廠家: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制藥廠)治療,將10 mg/kg阿奇霉素與100 ml 5%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勻,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每天治療1次,共用藥5 d。隨后暫停用藥4 d,并予以患兒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國藥準字 H10960112;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治療,每次口服10 mg/kg阿奇霉素,每天服用3次,共用藥3周。
在上述干預措施的基礎上,觀察組患兒予以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具體方法:通腑宣肺湯。藥方組成:生石膏30 g,魚腥草15 g,甘草15 g,虎杖15 g,杏仁10 g,厚樸10 g,牡丹皮10 g,牛蒡子10 g,赤芍10 g,清半夏8 g,麻黃5 g。并根據患兒癥狀體征進行加減,針對咳嗽加重患兒,加入威靈仙10 g,前胡6 g;針對便秘患兒,加入火麻仁6 g,大黃 3 g;針對消化不良患兒,加入陳皮5 g;針對發熱患兒,加入羚羊角粉2 g;針對痰量多且黏稠患兒,加入海浮石15 g,萊菔子15 g。由重慶市合川區婦幼保健院統一進行煎煮,取汁200 ml,分為早晚2次各服用 100 ml,加溫后口服,共用藥3周。穴位敷貼:辨證分型選取不同藥方開展穴位敷貼,①針對肺脾氣虛型患兒,予以茯苓、北沙參、天花粉、款冬花、知母、黨參、白術、麥門冬等藥材。②針對風熱閉肺型患兒,予以麻黃、杏仁、桔梗、天竺黃、石膏、薄荷、蟬衣等中藥。將上述中藥制作成為中藥膏劑,取合適的劑量分別在患兒雙側肺俞穴以及肺部啰音最嚴重的部位進行敷貼,使用醫用膠布進行妥善固定,保留10 h左右,根據患兒可感覺到敷貼部位灼燒感和充血潮紅為度,每天治療1次,每周治療5 d,共用藥2周。
1.4 觀察指標①統計分析在疾病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方面2組患兒存在的差異,包括咳嗽消退時間、喘息消退時間、發熱消退時間。②檢測分析在肺功能指標方面2組患兒存在的差異,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各項肺功能指標的測定,包括1 s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呼吸峰流速(PEF)、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③檢測分析在炎性因子水平方面2組患兒存在的差異,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于空腹狀態下采集患兒靜脈血液樣本3 ml,由重慶市合川區婦幼保健院實驗室進行炎性指標水平檢驗。常溫環境下靜置半小時隨后進行離心處理,通過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獲得上清液,并放置在冰箱保存等待檢驗。檢驗指標包括白細胞介素-2(IL-2)、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測定方法均采取的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流程嚴格執行相關操作。④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用藥后患兒疾病癥狀體征基本或完全不存在,X線胸片不見肺部病灶陰影,判定為顯效;用藥后患兒疾病癥狀體征得到有效減輕,X線胸片可見肺部病灶陰影吸收一半以上,則判定為有效;用藥后患兒疾病癥狀體征、X線胸片均未出現變化甚至惡化,則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及有效率相加之和。

2.1 癥狀體征消退時間相比于對照組,在咳嗽、喘息、發熱消退時間上觀察組顯著更短,2組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癥狀體征消退時間比較
2.2 炎性因子水平2組患兒治療前各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于同組治療前,2組患兒各項炎性因子水平都有明顯的下降趨勢(P<0.05);且觀察組相比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例,
2.3 肺功能指標2組患兒治療前各項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相比于同組治療前,2組患兒各項肺功能指標都有明顯的升高趨勢(P<0.05);且觀察組相比對照組上升更為明顯,2組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 (例,
2.4 治療效果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對照組和觀察組之間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例,%)
兒童支原體肺炎在臨床兒科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患兒發病后往往表現為持續劇烈的咳嗽、咳痰以及伴隨發熱癥狀,為患兒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極大威脅[6]。肺炎支原體屬于細菌、病毒之間的一種較小病原體,當前西醫在兒童支原體肺炎的治療中以大環內酯類藥物為主,其中以阿奇霉素最具代表性,該藥存在較長的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理想,可一定程度緩解疾病癥狀[3]。但是近年來因為耐藥性存在也導致肺炎支原體清除效果不佳,療效不理想[7]。在西醫基礎上聯合中醫療法有助于彌補西醫療法不良反應較多的不足,進一步改善療效。
中醫學將兒童支原體肺炎歸類于“咳嗽、風溫”等范疇,認為此病發生主要和外邪侵入機體有關,進而導致肺氣郁閉、肺失宣降,因此以理肺化痰、清熱解毒為主要治法[8]。本研究對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予以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結果可知,相比于對照組,在咳嗽、喘息、發熱消退時間上觀察組顯著更短;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顯著更高。這也提示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在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方面的效果明顯,可加快疾病癥狀改善。通腑宣肺湯方中甘草可起到清熱解毒等效果;杏仁、生麻黃可起到平喘、止咳等效果;石膏可起到清熱瀉火等效果;清半夏、厚樸可起到化濕、行氣等效果;赤芍、牡丹皮可起到清熱活血等效果;牛蒡子可起到清肺熱、解毒等效果[9]。以上諸藥配伍,從而發揮了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10]。穴位敷貼根據患兒證型的不同予以相應中藥藥膏敷貼在兩側肺俞穴以及肺部啰音嚴重部位,其中針對風熱閉肺型患兒的藥膏具有清熱化痰、辛涼宣肺等功效;針對肺脾氣虛型患兒的藥膏具有益氣養陰、健脾補肺等功效。穴位敷貼采取經皮給藥的方式,藥物透過皮膚進入深層組織,直達病所,有助于減少口服給藥帶來的不良反應,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手段[11]。
兒童支原體肺炎可導致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出現炎癥損害,一旦感染肺炎支原體可造成宿主細胞變態反應,分泌眾多炎癥細胞因子,從而損傷肺功能。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在各項肺功能指標方面觀察組顯著更高于對照組。提示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可以促進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肺功能的改善。臨床研究發現肺炎支原體肺炎病變實質也是炎性反應過程,包括IL-2、CRP、TNF-α等各種炎性因子在疾病發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TNF-α主要來源于單核細胞,可以對中性粒細胞進行激活,起到抗感染效果。支原體肺炎患兒TNF-α水平上升也提示病情更嚴重。IL-2屬于白細胞家族成員,在因為感染、創傷所導致的急性炎癥反應中可以加快合成蛋白質。CRP是診斷肺炎支原體肺炎的主要依據,當患兒存在高熱、感染等癥狀時,往往伴隨CRP水平異常升高。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在各項炎性因子水平方面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也表明了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能夠有效減輕患兒炎癥反應狀態。
綜上所述,兒童支原體肺炎患兒接受通腑宣肺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的效果明顯,可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減輕炎癥狀態,改善肺功能,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