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丹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 丹陽 212300)
2 型糖尿病為臨床常見慢性代謝性疾病(因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β 細胞功能障礙造成),主要特征為高血糖、脂代謝紊亂等[1]。目前國內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超過20 歲人群糖尿病患者的占比約9.7%[2]。初診2 型糖尿病患者可同時存在胰島素抵抗以及胰島素分泌不足,這與高血糖抑制胰島功能存在關聯[3]。高血糖可造成胰島β 細胞損傷加劇,并引發胰島素抵抗,而胰島β 細胞損傷后,分泌功能減弱,并可出現凋亡[4]。早期胰島β 細胞的損傷具有一定可逆性,故對于初診患者,可通過早期強化治療保護胰島功能,改善患者預后[5]。胰島素泵持續輸入與多次胰島素注射均屬于常用強化治療方案,為進一步探討更適合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的強化治療方案,本次研究選擇丹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21年1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的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30例,通過隨機對照試驗,探討了上述兩種方案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丹陽市第三人民醫院2021 年1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的初發2 型糖尿病患者30 例,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2)初次診斷為2 型糖尿病;(3)空腹血糖大于11.1 mmol/L ;(4)未接受其他降糖治療;(5)知情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2)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者;(3)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4)1 型糖尿病患者;(5)不同意參與研究者。對照組(15 例):男8 例,女7 例;年齡34 ~72(48.66±12.15)歲;體質量指數21 ~33(26.15±2.10)kg/m2。觀察組(15 例):男8 例,女7 例;年齡32 ~74(49.32±12.43)歲;體質量指數21 ~34(26.24±2.04)kg/m2。兩組的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多次胰島素注射治療,餐前15 min予門冬胰島素〔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220029,3 mL:300 IU(筆芯)〕皮下注射,睡前予甘精胰島素〔江蘇萬邦生化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220027,3 mL:300 IU(筆芯)〕皮下注射,用量結合患者體重計算,每日起始劑量為0.4 ~0.6 IU/kg,結合血糖監測結果進行劑量調整,持續治療2 周。觀察組則采用胰島素泵治療,置泵點選擇患者臍兩側皮下組織處,使用門冬胰島素(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210041,10 mL:1000 IU/ 瓶),具體用量以患者體重確定,初始劑量為0.4 ~0.6 IU/kg,其中50% 的胰島素持續皮下注射,剩余50% 分為三份,分別在三餐前15 min 泵入,結合血糖監測結果進行劑量調整,持續治療2 周。
1 兩組血糖指標的比較。于胰島素強化治療之前以及強化治療2 周后,采血檢測空腹(至少空腹8 h)血糖與餐后2 h(飲下50 g 糖水2 h)血糖,并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均采用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檢測。(2)兩組胰島素抵抗狀態的比較。于治療前后根據空腹血糖與胰島素水平,計算HOMA-IR 與HOMA-β。(3)兩組血脂水平的比較。于治療前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TC、TG、LDL-C、HDL-C 水平。(4)兩組低血糖情況的比較。統計兩組初診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強化治療過程中的低血糖總發生率進行比較。
采用SPSS 21.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血糖指標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項血糖指標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指標的比較(± s)

表1 兩組血糖指標的比較(± s)
注:* 與治療前比較,P <0.05。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 紅蛋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5 11.86±1.45 6.81±0.69* 16.49±1.67 8.33±1.52* 10.84±0.89 7.67±0.64*觀察組 15 12.10±1.53 5.44±0.52* 16.16±1.72 7.12±1.26* 10.75±0.91 6.22±0.52*t 值 0.441 6.141 0.533 2.374 0.274 6.810 P 值 0.663 0.000 0.598 0.025 0.786 0.000
治療前兩組的HOMA-IR 與HOMA-β 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HOMAIR 與HOMA-β 水平均改善,且觀察組水平更理想(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胰島素抵抗情況的比較(± s)

表2 兩組胰島素抵抗情況的比較(± s)
注:* 與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HOMA-IR HOMA-β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5 3.62±0.70 2.36±0.56* 13.53±2.17 37.68±5.19*觀察組 15 3.57±0.67 1.53±0.37* 13.48±2.23 53.20±7.61*t 值 0.200 4.789 0.062 6.526 P 值 0.843 0.000 0.951 0.000
治 療 前 兩 組 的TC、TG、LDL-C、HDL-C 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TC、TG、LDL-C、HDL-C 水平均改善,且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 s)

表3 兩組血脂水平的比較(mmol/L,± s)
注:* 與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TC TG LDL-C HDL-C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15 6.23±1.52 4.72±1.13* 3.88±0.73 1.89±0.35* 3.85±0.63 2.02±0.47* 1.21±0.34 1.53±0.40*觀察組 15 6.42±1.48 3.85±0.96* 3.93±0.76 1.36±0.31* 3.91±0.68 1.54±0.31* 1.23±0.32 2.04±0.39*t 值 0.347 2.273 0.184 4.390 0.251 3.302 0.166 3.536 P 值 0.731 0.031 0.856 0.000 0.804 0.003 0.869 0.001
觀察組的低血糖發生率為0.00%(0/15),低于對照組的40.00%(6/15),χ2=5.208,P=0.022。
近年來國內2 型糖尿病發病率不斷上升。2 型糖尿病主要表現為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并伴胰島素分泌不足[6]。胰島素抵抗與胰島β 細胞功能變化貫穿于糖尿病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高血糖狀態則會進一步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并加劇胰島β 細胞損傷,也可誘發血管病變,高血糖、胰島素抵抗、β 細胞損傷互為因果,在未得到及時治療的情況下,可形成惡性循環[7-8]。2 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損傷早期具有一定可逆性,故早期應當進行強化治療,以降低血糖,保護胰島β 細胞。胰島素是治療2 型糖尿病的有效藥物,其能夠實現對人體胰島素的補充,有助于控制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狀態,也能夠使患者的胰島β細胞功能部分恢復,是治療糖尿病的理想藥物[9-10]。初診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水平較高,常規口服降糖藥物的效果不佳,多采用多次胰島素注射治療,雖然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因注射過程復雜,患者的依從性較差;且治療期間容易出現血糖波動,可造成夜間低血糖與黎明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降糖效果。而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更接近生理性胰島素的分泌狀態,且應用方法簡單,患者痛苦小,依從性高,能夠提高血糖管理效果,并降低低血糖風險[11]。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經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血糖指標水平更優,且低血糖的發生率更低(P<0.05),說明該強化治療方案對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風險均有顯著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持續高血糖狀態可刺激胰島β 細胞的代償性分泌,而因β 細胞損傷,胰島素并未充分轉運加工即輸入血液循環,可造成高胰島素血癥[12]。同時,高血糖會導致胰島β 細胞釋放較多的氧自由基,加重細胞損傷,也會降低葡萄糖轉運因子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進而可加重胰島素抵抗。通過強化治療有效控制血糖,則能夠減輕糖毒性,逆轉胰島β細胞的功能損傷,有利于促進胰島素第一時相的分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緩解[13-14]。短期強化治療也能減輕脂毒性,提升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而采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可通過脈沖法持續輸入微量胰島素,并在餐前補充劑量充足的胰島素,可控制血糖穩定,患者血糖達標的時間更短,糖毒性解除更快,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可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的HOMA-IR 低于對照組,HOMA-β 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更有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的初期會出現胰島β 細胞的分泌異常,具體表現為第一時相分泌不足甚至是消失,脂肪分解增加,肝糖的輸出增多,肌肉攝取葡萄糖的量減少,血糖以及游離脂肪酸的水平均會上升,TG 也會儲存過多,可對胰島β 細胞產生脂毒性[15-16]。脂代謝異常可造成β 細胞脂肪酸氧化過程受到抑制,進而可開放β 細胞的鉀通道,胰島素分泌會減少;也會增加UCP-2 的表達,進而影響ATP 形成過程,減少胰島素分泌;還會通過誘導神經酰胺合成,加快一氧化氮形成,促使胰島β 細胞凋亡。而采用胰島素泵治療,能通過提供胰島素的持續輸注以及進食時的脈沖釋放,逆轉早期β 細胞損傷,也能夠減輕脂毒性,改善血脂水平。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的血脂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胰島素泵強化治療有利于改善脂代謝,可減輕脂毒性。
綜上所述,在對初診2 型糖尿病患者的強化治療中,采用胰島素泵方案的效果確切,能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減輕胰島素抵抗,且相關低血糖風險更低,治療方案安全可靠,值得推廣。但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費用相對更高,長期使用患者的經濟負擔較重,故考慮在患者血糖達標后,可轉為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