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麗
(湖北省丹江口市中醫院,湖北 十堰 442700)
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引起的一種病變,具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1]。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這一疾病的發病率也有所上升,而且發病人群趨向年輕化[2]。脂肪肝雖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患者的肝臟長期存在脂肪蓄積,會使肝臟發生纖維化,甚至硬化,引發較為嚴重的肝功能障礙,造成不良后果[3]。因此,臨床應對脂肪肝的診斷和治療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血液生化指標檢測在臨床病情診斷、預后評估方面占據重要的地位[4]。在脂肪肝的血液生化指標中,除了被廣泛知曉的血脂指標和肝功能指標以外,腺苷脫氨酶(ADA)、單胺氧化酶(MAO)也與其發病存在一定的關系[5]。本研究主要是探討血清ADA、MAO 及血脂檢驗在脂肪肝診斷及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在2021 年2 月—2023 年1 月期間丹江口市中醫院收入的脂肪肝患者中選取90 例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人50 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觀察組經影像學檢查和臨床癥狀觀察確診脂肪肝。(2)對照組身體狀況良好,無肝臟疾病。(3)溝通能力良好,能夠配合完成檢查和研究。(4)臨床資料完整。(5)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其他肝臟疾病。(2)存在膽道疾病。(3)存在心、肺、腦、腎功能異常。(4)存在腫瘤。(5)存在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6)存在創傷性疾病。(7)存在糖尿病。(8)存在營養不良。對照組:男29 例(組內占比58.00%)、女21 例(組內占比42.00%);年齡最小的33 歲,最大的71 歲,平均(55.12±4.77)歲。觀察組:男51 例(組內占比56.67%)、女39 例(組內占比43.33%);年齡最小的32 歲,最大的72 歲,平均(55.19±4.93)歲;病程最短的1 年,最長的9年,平均(5.63±1.28)年。兩組的性別、年齡相比,P>0.05。將觀察組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每組有30 例患者。
研究對象均進行ADA、MAO、血脂指標、常規肝功能指標檢測,方法是:在檢測前,讓研究對象保持3 天清淡飲食,不可吸煙、飲酒、飲咖啡或茶,禁止進行劇烈運動。在檢測前8 h 開始禁食,并在檢測前1 h 保持靜息狀態。抽取研究對象的肘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 的速度離心10 min,取血清進行檢驗。所用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使用酶法檢測ADA、MAO、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使用速率法檢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移酶(GGT)、堿性磷酸酶(ALP)、膽堿酯酶(CHE)。檢測中同類環節由同一工作人員完成,檢測試劑盒為同一品牌的同一批次,以減少檢測人員和工具造成的誤差。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ADA、MAO、血脂指標、常規肝功能指標,比較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的ADA、MAO、血脂指標、常規肝功能指標。
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ADA、MAO、TG、TC、LDL-C 水平均更高,HDL-C 水平更低,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ADA、MAO 及血脂指標的對比(mmol/L,± 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ADA、MAO 及血脂指標的對比(mmol/L,± s)
組別 ADA MAO TG TC LDL-C HDL-C對照組(n=50) 2.53±0.35 2.42±0.39 1.13±0.20 3.46±0.31 2.25±0.37 1.35±0.33觀察組(n=90) 3.51±0.33 3.67±0.31 2.52±0.37 5.12±0.54 3.49±0.36 1.08±0.26 t 值 16.475 20.809 24.616 19.966 19.336 5.337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相較于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的ADA、MAO、TG、TC、LDL-C 水 平 均 更 高,HDL-C 水 平 更 低,P<0.05。相較于輕度組,中度組的ADA、MAO、TG、TC、LDL-C 水 平 均 更 高,HDL-C 水 平 更 低,P<0.05。見表2。
表2 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ADA、MAO 及血脂指標的對比(mmol/L,± s)

表2 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ADA、MAO 及血脂指標的對比(mmol/L,± s)
注:t 值1、P 值1 為輕度組與中度組相比,t 值2、P 值2 為輕度組與重度組相比,t 值3、P 值3 為中度組與重度組相比。
組別 ADA MAO TG TC LDL-C HDL-C輕度組(n=30) 3.33±0.18 3.41±0.23 2.43±0.11 4.23±0.34 3.25±0.17 1.15±0.11中度組(n=30) 3.49±0.20 3.55±0.26 2.56±0.10 4.77±0.39 3.42±0.19 1.09±0.09重度組(n=30) 3.62±0.22 3.77±0.28 2.62±0.12 5.36±0.41 3.56±0.21 1.01±0.08 t 值1 3.257 2.209 4.790 5.716 3.652 2.312 P 值1 0.002 0.031 <0.001 <0.001 0.001 0.024 t 值2 5.588 5.442 6.393 11.620 6.284 5.638 P 值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t 值3 2.395 3.154 2.104 5.711 2.708 3.639 P 值3 0.020 0.003 0.040 <0.001 0.009 0.001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ALT、AST、GGT、ALP、CHE 水平均更高,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常見肝功能指標的對比(U/L,± s)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常見肝功能指標的對比(U/L,± s)
組別 ALT AST GGT ALP CHE對照組(n=50) 19.81±5.22 20.57±3.24 27.16±4.25 75.03±5.11 9.40±0.96觀察組(n=90) 36.52±7.33 28.71±5.43 50.05±8.15 83.02±6.07 10.37±1.01 t 值 14.229 9.677 18.492 7.881 5.54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相較于中度組、重度組,輕度組的ALT、AST、GGT、ALP、CHE 水平均更低,P<0.05。相較于重度組,中度組的ALT、AST、GGT、ALP、CHE 水平均更低,P<0.05。見表4。
表4 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常見肝功能指標的對比(U/L,± s)

表4 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常見肝功能指標的對比(U/L,± s)
注:t 值1、P 值1 為輕度組與中度組相比,t 值2、P 值2 為輕度組與重度組相比,t 值3、P 值3 為中度組與重度組相比。
組別 ALT AST GGT ALP CHE輕度組(n=30) 26.43±4.22 23.35±3.76 42.78±5.93 77.28±4.76 10.12±0.57中度組(n=30) 36.75±5.16 28.83±4.02 47.23±6.92 82.92±5.51 10.47±0.75重度組(n=30) 57.02±7.11 36.65±5.32 73.63±8.22 85.85±5.72 10.89±0.81 t 值1 8.480 5.453 2.675 4.243 2.035 P 值1 <0.001 <0.001 0.010 <0.001 0.046 t 值2 20.265 11.182 16.671 6.308 4.258 P 值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t 值3 12.638 6.423 13.457 2.021 2.084 P 值3 <0.001 <0.001 <0.001 0.048 0.042
據統計,脂肪肝的全球發病率可達25% 以上,我國的脂肪肝發病率高達27%[6]。導致脂肪肝發生的原因包括高脂肪、高糖、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飲酒、肥胖、糖尿病等[7]。根據肝細胞脂肪變性的程度,可將脂肪肝分為輕度(5%~32%的肝細胞脂肪變性)、中度(33% ~65% 的肝細胞脂肪變性)和重度(65%以上的肝細胞脂肪變性)三個等級[8]。臨床診斷和評估脂肪肝的方法包括肝臟病理檢查、超聲檢查等方法。其中病理檢查創傷性較大,臨床使用率較低。超聲檢查對早期脂肪肝的診斷敏感度和特異度并不理想。而脂肪肝患者體內血清學相關指標的變化在發病早期即可出現,因此血清學檢查對臨床盡早診斷脂肪肝具有重要的意義[9]。脂肪肝的發生與機體的脂肪代謝有直接的關系,且發病后肝功能會受到影響,故而血脂指標和肝功能指標檢測在脂肪肝的診斷和評估中較為常用[10]。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TG、TC、LDL-C 水平比對照組高,且病情越重的患者水平越高,而觀察組的HDL-C 水平比對照組低,且病情越重的患者水平越低,P<0.05。人體將食物中的脂肪吸收后會在肝內生成游離脂肪酸或TG,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肝內的TG 產生后無法被排出體外,就會導致肝內TG 聚集,引發脂肪肝[11]。其他血脂指標的合成和代謝又與TG 有關,因此臨床可見脂肪肝患者出現血脂指標異常。本研究中,觀察組的ALT、AST、GGT、ALP、CHE 水平比對照組高,且病情越重的患者水平越高,P<0.05。脂肪肝患者的肝細胞發生變性、壞死,體內自由基的水平及生物膜的通透性會有所增加,細胞質和線粒體內的ALT、AST 被釋放到血液當中,會引起血清ALT、AST 水平的升高[12]。GGT 會在脂肪肝患者體內抗氧化反應的作用下大量產生。脂肪肝患者體內脂肪酸的含量較高,可導致肝臟中出現較多的乙酰輔酶A,產生?;憠A,增加ALP、CHE 的水平[13]。了解脂肪肝患者血清學指標的水平可以幫助醫生和研究人員了解脂肪肝發生的原因和過程,為臨床采取有效的措施診斷和治療脂肪肝提供依據。本研究中,觀察組的ADA、MAO 水平比對照組高,且病情越重的患者水平越高,P<0.05。ADA 可以參與機體對嘌呤的代謝,對食物中的核酸起到分解作用[14]。脂肪肝患者體內核酸的水平增加,因此ADA 的水平也隨之提高。MAO 可以促使彈力蛋白與膠原結合,從而在肝纖維化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5]。肝細胞纖維化是脂肪肝患者病情進展的重要病理改變之一,因此脂肪肝患者血清MAO 的水平會有所升高。
綜上所述,脂肪肝患者與健康人之間、不同嚴重程度脂肪肝患者之間的ADA、MAO、血脂指標、肝功能指標水平均存在差異,上述指標在脂肪肝診斷及評估中的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