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華,張旭光,廖小剛,孟宇軒,繳平·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伴隨汽車制造技術水平的提升,車間對沖壓零件外觀提出了苛刻要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切屑問題一直影響著面品質量,尤其勾修邊切屑,已成為老大難問題,也成為車間抱怨的重災區。
避免使用勾修邊工藝需要產品配合更改才能實現,現實情況下產品經常無法滿足工藝要求。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切屑的產生原因,從刃口加工數據上優化勾修邊工藝,減少切屑的產生來滿足車間的生產要求。
圖1為正修邊示意圖,在三種修邊中切屑最少,車間可以接受。

圖1 正修邊示意圖
圖2 為側修邊結構示意圖,切屑問題有所增加,但車間能夠接受。此切屑問題是斜楔運動機構有一定間隙造成的,尤其長期使用的磨損導致導滑面間隙變化,進而引發其他間隙變化。定期維護驅動機構,調整沖裁間隙,可以達到控制切屑的目的。

圖2 側修邊結構示意圖
圖3 為勾修邊結構示意圖,多數情況切屑問題較為嚴重,并且車間不能接受。從實際生產經驗反饋,調整沖裁間隙并不能有效消除勾修邊切屑。

圖3 勾修邊結構示意圖
勾修是側修邊的一種特殊情況,具有側修邊所有的缺陷,除此之外還有獨特的結構特點。
從圖1 中可以看出,正修邊的側向力在上模座可以被抵消掉,工作過程中間隙變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生產狀態切屑是穩定的,間隙調好后可以很好地控制切屑。
從圖2 中可以看出,側向力由驅動塊抵消,大部分振動可以消除,缺點是側修邊屬于運動過程抵消,由于運動間隙的緣故,穩定性低于正修邊。
從圖3 中可以看出,勾修邊的驅動與刃口在同一側,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振動使得驅動塊不能有效消除側向力,容易引起修邊間隙的波動并產生更多的切屑。
影響振動產生的原因有速度、側向力、沖裁力等。速度涉及SPM,減少SPM 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成本,顯然不是經濟方案;不能有效抵抗沖裁產生的側向力是勾修結構缺點,所以從降低沖裁力方面著手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案。
降低沖裁力可以有效降低勾修過程中的振動,從而有效減少切屑,減小沖裁力方法如下。
雖然加大沖裁間隙可以減小沖裁力,但是加大沖裁間隙本身就容易產生毛刺及切屑,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緩切刃口優化可以降低沖裁力,有效減小振動,保持間隙穩定。常規上模刀塊緩切刃口切入深度一般在4~6mm,如圖4所示,沖裁力約為原來的1/2左右;將緩切刃口調整為3 ~11mm,薄板沖裁力可以降低為原來的1/5 左右,采用調整優化后的緩切刃口方案見圖5。

圖4 一般緩切刃口示意圖

圖5 緩切優化示意圖
舉例:料厚為0.7mm,修邊長度250mm,DC54D+Z,抗拉強度按照30kg/mm2,剪切系數0.7,沖裁力計算如下。
⑴無緩切刃口時沖裁力:
P=0.7×250×30×0.7=3675kg
⑵一般緩切沖裁力系數0.5:
P=0.7×250×30×0.7×0.5=1837kg
⑶優化加高緩切刃口,沖裁力系數0.2:
P=0.7×250×30×0.7×0.2=735kg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通過加高緩切刃口,將沖裁力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有效消除工作時產生的振動。結合工藝盡量減小勾修邊線長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分析結果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生產現場并不是所有的勾修邊產生切屑都很嚴重,有些勾修邊線較短,修邊沖裁力很小,并不會產生較多切屑。
勾修邊工藝中,減少切屑的有效方案是減小修邊沖裁力,同時,模具結構強度須需按照高標準設計,適當增大回程緩沖氮氣彈簧力量。在應用勾修邊工藝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⑴料厚較厚時,修邊力很大,不適用勾修工藝,建議料厚t ≤1.0mm;
⑵修邊長度過長,同樣大幅度增加修邊力,建議修邊線長度控制在250mm 以內;
⑶較高級別高強度鋼板,修邊力非常大,不建議使用勾修邊。
在多個項目應用優化緩切刃口方案后,勾修邊切屑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滿足適用范圍條件下,勾修邊工藝可以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