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麗
摘要:智障學生雖然在身體或心理機能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他們同樣需要接受適合其群體身心特點的體育教育。為此,在開展體育教學中,更要尊重其個體差異,盡可能地滿足不同智障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基于此,本文從體育教育對智障學生的意義為切入點,分析當前智障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性地提出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能夠讓智障學生獲得最大化的發展,以更健康的身心來適應社會。
關鍵詞:體育教學 智障學生 學習興趣 培養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界秉承的教育理念。在開展實際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智障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教師需要認真對《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進行研究,根據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創新出更多能夠培養智障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體育教學中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的意義
(一)有利于發展智障學生身體機能
智障學生由于某些因素,其身體協調性相對較弱,要想在體育學習中完成或掌握一套較為復雜的體育動作相對較難。在做操時,有的智障學生掌握了伸手動作,則不會做出踢腿動作。或者有的智障學生的左右手動作協作性較弱等等。這些問題是在智障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情況。所以,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選擇智障學生所能適應的方式來矯正,讓其能夠在一個輕松的氛圍與教學環境中,加深對動作要領的理解,為智障學生身體機能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有利于智障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
研究發現,智障學生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其體質并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體育老師還可以利用體育教學時間,讓學生觀看中國體育健兒在殘奧賽場的比賽。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而且智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體育活動,能夠通過意志和體能的較量,培養其堅韌、樂觀、頑強的精神。不僅可以激發智障學生的愛國熱情,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
二、對智障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不足
在經過多年對智障學生體育教學工作后我發現,當前智障學生體育教學需要進一步完善,部分體育老師設計教學內容時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隨意性較大、欠缺系統性等不足。還有在開展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缺少對個體差異的關注,針對性不強,在教學內容上主要是以走步、跑步、跳繩等項目為主。
三、體育教學中激發智障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一)結合智障學生感知特點創設教學氛圍
在此環節中,需要認真為智障學生布置好教學場地。并通過重新調整隊形、教學內容等方式,激發智障學生對體育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情境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實物情境、視頻、音頻等方式來體會體育運動的魅力。比如,可以利用飲料瓶,在其中填上小石子來作為體育活動的道具,吸引學生注意力。但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準備活動時,并非單一地組織學生進行跑步熱身。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由練習或小組結伴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智障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起到熱身效果,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會有所增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1]
(二)通過針對性示范為學生樹立正確動作要領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學情進行針對性運動示范。引導學生對老師的動作要求進行觀察,可以在學生腦海中構建相應的記憶表象。在后續老師的組織安排下,能夠讓這種記憶表象進行“內化”,再通過學生自身的思維加工,能夠讓其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老師在進行示范時,需要根據學生學情,結合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步驟進行明確。比如:當學生在觀看了體育比賽后,老師可以為學生及時進行完整的動作示范。要求學生對整個動作進行觀察,并對每一個動作細節形象、結構和過程進行了解。再根據教學要求來進行動作分解,通過慢速或常速的方式進行多次示范。耐心地為學生講解每一個分解動作的要領,從而激發學生嘗試的欲望與學習興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老師的正確示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動作的形體美、力度美、嫻熟美,從而讓智障學生可以獲得心理感受。自然其對學習體育技術動作會產生較強的興趣。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動作,一定要做到準確、熟練、輕快、優美、大方,從而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欣賞示范動作,并在教師的鼓舞下,產生嘗試的心理,最終提升學生學習動作技能的興趣。[2]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智障學生的體育教學較為特殊。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個性的關注,做好有效的引導,才能夠激發其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在老師的展示下,學生才能以更積極的態度學習體育知識、以更健康的心理狀況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增強智障學生的信心。
參考文獻:
[1]莊溪山.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20(5):12-13.
[2]張通南.在體育教學中激發智障學生的興趣初探[J].中外交流,2017(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