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菊
摘要: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模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給初中生提供了思維空間和交流機會,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可以讓數學難題迎刃而解。尤其是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倡導學生踐行自主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讓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1]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把握合作學習的原則,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選擇適合學生的合作任務,激發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分析了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討論了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 初中數學? 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從調動初中生合作興趣的實際出發,設計出富有趣味性、實用性的合作內容,使學生活躍于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2]
一、提高教師素質,引導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一種學習模式,學生需要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取得良好學習效果。[3]這種學習模式可以有效地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數學教師要想發揮合作學習的最大功效,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和需求,學習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協同學習策略,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輔導。教師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在合作學習中起到倡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對學生的思維不能干預太多,要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要在學習中給予學生幫助。而且教師也要真正融入到合作學習中去,在學習中與學生成為伙伴,耐心傾聽學生的所思所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向縱深發展,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教師需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合作問題,這些問題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路,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同時,教師要定期對學習小組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各小組之間的均衡發展。[4]
二、以教材為核心,設計合作活動
數學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和根本,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教材為核心,合作學習也是如此,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進行課堂設計,引導學生樂于參與合作,提升自我,夯實數學基礎,選擇合作方案,設計合作活動,貼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現行數學教材所選內容均屬精品,對學生的學習、深造和內在修養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幫助。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一定要規范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也要加強對教材的研讀和探究,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在課堂上把握節奏,確保小組運行的有效性。教師設計的合作活動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應先提出比較簡單的協作題,這樣便于學生在小組中相互磨合、相互溝通、各抒己見,在數學學習中增強自信。隨著教學進度的不斷深入,再由任課教師提出疑難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把合作學習的優越性體現出來。此外,數學教師還應當拓展課本知識點、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去參加各種活動、總結數學學習經驗、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實踐表明,合理運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從關注“數學”到關注“素養”,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形成數學建模意識和抽象思維。
三、創設合作情境,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初中學生需要學習經驗和廣泛的學習機會,借助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調動多元感官參與課堂互動,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初中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但這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通過情境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沉浸其中,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精髓,養成自主學習的自覺性。由此可見把情境融入到合作學習中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學生能在情境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設計問題情境,巧妙地將合作題融入情境,將問題展示出來,既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觀感,又能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鍛煉。教師教學應貫徹啟發和誘導的原則,為保證投入合作的學生預留足夠的“等待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和甄別,尋找數學規律。數學教師要選擇生活中常見的數學現象,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還可以通過設計生活情境,也可以選擇與數學教學相關的生活案例來進行課堂合作教學。
綜上,合作學習模式促使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持續的興趣,帶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數學教師要在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滲透合作學習,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還要做好合作學習評估工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龐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18).
[2]唐湘榮.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6(26).
[3]陳琳.試分析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8).
[4]倪猛.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