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穗
(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02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為破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明確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了加快知識產權強區的建設,廣西近年來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發展機遇,促進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但是,廣西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人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越來越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越來越緊迫,面臨的國內外競爭壓力越來越嚴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支撐,迫切需要通過建設創新型廣西所激發出來的強大創新動力,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
專利代理行業助力創新主體進行技術創新,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成知識產權,再由知識產權轉化成生產力,維護創新主體知識產權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支撐,專利代理行業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對提高廣西的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隨著廣西專利事業的蓬勃發展,廣西的專利代理行業呈現以下3 個特點:一是行業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專利代理機構總量達到67家,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723 人,執業專利代理師為197人。二是行業發展平穩有序。截至目前,有9家專利代理機構成立10 年以上,其中有6 家代理機構成立年限超過20 年,近半數執業專利代理師的執業年限超過5 年。三是行業監管持續強化。2022 年,對無資質專利代理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處罰,共處理4批涉嫌被認定為非正常的專利申請。
本文專利數據來源:一是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理管理系統提取的2012—2022年廣西專利代理機構、專利代理師數據,經人工篩選、梳理得出正確有效數據;二是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代理人考試報名系統提取2012—2022年廣西參加全國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報名通過人數和考試通過人數,經人工篩選、自行整理剔除錯誤信息,最終得到正確有效數據。
截至2022 年,廣西專利代理機構總量達到67 家(如圖1 所示),其中本地專利代理機構為35 家,專利代理分支機構為32 家(引進區外分支機構30 家,區內專利代理分支機構2 家),本地專利代理機構和分支機構數量基本持平。

圖1 2012—2022年全區專利代理機構總量數量變化情況
2012年之前,廣西專利代理機構數量變化不大,維持在9 家以內。從2013 年開始,首次引進區外分支機構,共7 家,代理機構總年度增長率高達77.78%,增長率為10年以來最高。此后,每年均有新的代理機構成立或引進,其中2017 年新增9 家專利代理機構,為11 年來專利機構新增最多的一年。截至2022 年,專利代理機構總量達到67家,與2012年相比,增長7倍多。
雖然廣西專利代理行業取得了一定進步,本地專利代理機構數量有一定的增長,但是本地專利代理機構數量與全國及發達省市相比還具有較大差距。從全國區域分布上看,2022年本地專利代理機構數量排名前五位的省市依次為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和上海。其中:北京居首位,共930家,占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總量的20.57%;廣東位列第二,共717家,占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總量的15.86%;江蘇、浙江和上海分別為513家、323 家、294 家,分別占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總量的11.34%、7.16%、6.50%。廣西本地專利代理機構數量累計35 家,僅占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總量的0.77%,全國排名第二十位,西部地區排名第五位。
隨著廣西專利申請量和專利代理業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專利代理師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截至2022年,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723 人,其中取得全國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達463人,取得試點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書的170人。現有本地執業專利代理師165人,說明真正進入專利代理行業的執業人員還不多,僅占全區取得專利代理資格人數的22.82%。區外引進代理機構代理師32 人,還遠遠未能滿足廣西專利事業發展需要。2012—2022 年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人數變化情況(如圖2 所示)。近10 年來,廣西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的人數呈現過“山車式”的變化。2012年,南寧首次作為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常設考點,當年獲證人數為44 人,其中取得全國證的有21 人,取得試點證的有23 人;2014 年獲證人數最多,突破100 人,其中獲全國證的有64 人,獲試點證的有42 人,增長率最高;2015—2018 年獲證人數有起有伏,各年獲證人數分別為80 人、59 人、68 人、52 人。2019—2022 年由于試點證取消,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人數只有通過國證的人數,2019年為歷史最低,僅有30 人,2020 年小幅增長至44 人、2021 年有37 人、2022 年有47 人。廣西執業專利代理師在全國排名第二十位,在西部地區排名第四位;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的人數在全國排名第十八位,在西部地區排名第三位,執業專利代理師占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人數的22.82%。

圖2 2012—2022年取得專利代理師資格人數變化情況
2012—2022 年,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通過人數隨著報名人數的減少而減少,但是考試通過率趨穩(如圖3所示)。2013年,報名通過人數有876人,但是考試通過人數僅為66 人,考試通過率是近10 年最低,僅為7.53%。2014年,報名通過人數和考試通過人數是近10 年最多,分別為899 人和106 人,考試通過率為11.79%。2019—2021年因受疫情影響,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報名通過人數一直走低,分別為342 人、321 人、279 人,考試通過人數分別為30 人、44 人、37人,考試通過率分別為8.77%、13.71%、13.26%。2020年雖然報名通過人數不多,但是考試通過人數不少,考試通過率為近10 年最佳。2022 年報名通過人數有所回升,為353 人,考試通過人數為47 人,考試通過率為13.31%。

圖3 2012—2022年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報名通過和考試通過情況
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專利代理行業監管的相關政策。2022年,對無資質專利代理違法行為立案3 起,已辦結查處2 起,共罰沒金額23.58 萬元。共處理4 批涉嫌被認定為非正常專利申請,申請撤回率達到98.8%。6月查處首例無資質專利代理案件,實現廣西無資質專利代理案件零突破,推動廣西專利代理行業健康良性發展[1]。
運用SWOT 分析方法對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為深入研究廣西專利代理行業提供依據[2]。
一是內部環境分析。從優勢(S)來看,廣西的專利代理行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潛力逐步增大;部分代理機構逐漸成長為行業的領頭企業,成為帶動全行業發展的標桿;專利代理機構和代理人參與知識產權工作的積極性很高,表現出強烈的發展愿望。從劣勢(W)來看,廣西的專利代理機構數量少、從業人員少和整體規模小,地域發展不平衡;專利代理服務的內容、種類單一,缺少高端服務;缺乏足夠的行業關注度和吸引力。二是外部環境分析。從機會(O)來看,國家和廣西正在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外部政策環境日趨良好;政策的實施為廣西專利代理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和政策環境;社會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意識逐漸增強,為專利代理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從威脅(T)來看,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的激勵和引導欠缺;無資質代理對行業的負面影響比較明顯;國家打擊非正常專利的決心很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廣西的專利代理行業的規模和服務能力仍處于起步階段。專利代理行業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知識產權工作正處于上升期,專利代理行業恰逢難得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廣西專利代理行業自身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也比較明顯。加快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的發展,應當充分借助外部良好的發展機會,合理規避外部環境威脅,保持并持續擴大內部發展優勢,消除內部發展劣勢[2]。
一是規范專利代理行業的政策法規尚不完善。近年來,從國家層面到自治區層面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不斷加大對專利事業的投入力度,但對專利代理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偏弱,使專利代理行業發展較緩慢。廣西針對專利代理行業制定的政策法規基本套用國家現有的政策法規,沒有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出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規和標準,對如何增強專利代理機構的服務能力,缺乏具體的政策指導。
二是專利代理行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無論是與北京、深圳等專利代理行業發展較發達的地區相比,還是從廣西近年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需求來看,廣西專利代理機構普遍存在數量不足、規模偏小、地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目前,廣西本地專利代理機構占全國本地專利代理機構總量(3 934 家)的0.86%,不足1%。專利代理師超過10 人的只有3 家,6~9 人的為7 家,3~5 人的為12 家,1~2 人的為12 家,專利代理分支機構有33 家,常駐專利代理師分別只有1 人,主要分布在南寧、柳州、桂林等經濟較發達和R&D投入較高地區,仍有河池、崇左等6 個地市還沒有設立專利代理機構或工作站,也沒有執業專利代理師。
三是業務種類單一、范圍狹窄。專利代理機構缺乏高端知識產權服務人才和能力,服務內容較為傳統,缺乏特色服務和重點聚焦地方產業知識產權需求、組織開展產業知識產權服務、為產業的國際化問題提出知識產權對策和建議及主動為企業開展專利導航、分析、預警等高端服務。絕大部分專利代理機構在專利糾紛訴訟、專利權復審無效、無形資產評估等服務方面的能力缺失,截至目前,廣西專利訴訟代理人僅27人。不足以支撐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需要。
四是內部管理無序,外部惡性競爭持續。從專利代理機構內部工作管理、獎懲制度缺失;再到外部同行之間惡性競爭,以低于市場正常價格承接業務,造成服務質量不佳。同時,專利代理機構缺乏與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司法和仲裁機構等相互交流的平臺,對國家和區內外行業形勢以及各種實時信息的了解不足與把握不及時,代理服務相對傳統,先進性和創新性缺乏。
五是社會認知度不夠,宣傳力度不足。社會公眾對專利代理行業的認知度不高,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專利代理機構投入力度不夠,行業組織協管力度不足,把握輿論導向、組織宣傳活動、通過各種有效渠道和形式向社會公眾,特別是技術創新主體傳遞專利代理信息的意識不強[3];專利代理機構本身缺乏向社會公眾展示自身的平臺,同時代理機構看重眼前利益,主動服務意識不強。
一是制定出臺規范專利代理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在全面實施國家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的框架下,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出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規和標準,建立健全專利代理行業獎懲制度。加大對專利代理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在申報項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在促進本地專利代理機構發展與壯大的同時,吸引發達地區的高端的專利代理機構在廣西設立分支機構,進而帶動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是加大對專利代理行業的扶持力度。目前,廣西專利代理機構數量不足、大多規模偏小,急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企業和行業的發展給予扶植和支持[4]。專利代理行業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具有高素質、高水平、高含金量的特點。應當將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范圍,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扶持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盡快發展與壯大。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對廣西專利代理師的培養力度,減免全國專利代理師考試廣西考生的報名費,增加考試報名通過人數,為行業擴大規模和地域發展做好堅實的后盾。
三是開闊業務視野,拓展業務范圍。專利代理機構要加大對不同專業領域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積極深入專利代理行業發達地區取經、學習、交流,提高專利代理團隊整體業務素質,組建結構合理、服務全面的高端團隊。與司法和仲裁機構開展合作,以便開拓專利法律訴訟、專利分析、專利戰略研究等高端業務[4]。充分利用廣西知識產權協會的平臺,為企業搭建各種服務的橋梁。
四是創新專利代理行業監管方式,強化專利代理行業品牌建設。2021 年廣西首次開展專利代理機構能力評估工作,對服務規范、誠實守信的專利代理機構,要選其作為行業的標桿,發揮其示范作用。利用廣西知識產權協會的平臺給專利代理行業制定行業標準或規范,鼓勵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同業監督,引導專利代理行業依法執業、誠信經營[5]。
五是提高社會公眾認知度,加大對專利代理行業的宣傳力度。專利代理機構也要自律,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打造服務口碑和品牌。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要重視專利代理行業發展和加大經費和項目的支持力度。通過各種媒介和參與重大知識產權活動,比如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廣西活動、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等,向創新主體,尤其是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企業宣介。專利代理機構積極到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自治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及培育單位、自治區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廣西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廣西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及有關企業舉行專利知識的授課和交流,既加深社會公眾對專利相關知識的了解,也能提升專利代理行業的被認知度。
廣西專利代理機構要準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更深入地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持續嚴格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通知》精神,切實推動廣西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維護專利法立法宗旨,恪守誠實信用原則,以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和引領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區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開展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深入分析專利代理行業存在的問題,研究并提出推進廣西專利代理行業發展的對策,逐步提高廣西專利代理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可以增強專利代理機構對廣西知識產權工作的支撐作用,為廣西知識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