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丹
(福建商學院,福建福州 350012)
ESG 理念強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夠幫助企業應對環境、社會及治理等方面的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對企業長期價值產生積極影響。但承擔ESG 責任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資金,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及ESG 實踐的可持續性。關于ESG 責任對財務績效產生的影響,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結論。大部分研究認為履行ESG 責任能夠對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但也有部分研究指出ESG 表現與財務績效并不存在顯著關聯[1]。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履行ESG 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影響機制,以準確地分析ESG 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現有研究指出履行ESG責任能夠提高企業聲譽[2],推動研發創新[3],減少融資約束[4],從而促進企業創造更多價值。但目前較少文獻對履行ESG 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影響路徑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基于此,本文梳理了ESG 責任的內涵,基于杜邦分析框架研究履行ESG 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路徑,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ESG 責任指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所承擔的一系列責任,主要包括以下3 個內容:①環境(Environmental)方面的責任。涉及企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可持續發展,包括降低碳排放、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管理環境風險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同時,環境責任還促使企業尋找或發展更環保、高效的生產技術和方法,開發綠色產品,發展綠色供應鏈,并與科研機構、環保組織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建綠色商業生態。②社會(Social)方面的責任。涉及企業與投資者、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包括誠信經營、為股東創造回報、公平雇傭、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和員工福利、尊重和保護消費者及供應商權益、支持社區發展和慈善事業等,以增加社會福利和促進社會發展。③公司治理(Governance)方面的責任。涉及企業的董事會結構、內部控制和透明度,包括建立有效的董事會、監管風險和合規性、防止腐敗和不道德行為、確保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透明度,以保護股東權益和完善公司治理體系。
通過積極承擔ESG 責任,企業能夠獲得股東、客戶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認可和支持,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業績和回報,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杜邦分析框架中,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企業財務績效的代表指標,受到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利息負擔率和稅收負擔率等5 個財務指標的影響,這5 個指標分別代表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財務杠桿、財務負擔和稅收負擔。履行ESG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路徑圖如圖1所示。

圖1 ESG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路徑圖
盈利能力直接關乎企業財務績效,銷售利潤率提升對凈資產收益率產生正向影響。根據杜邦分析法,銷售利潤率主要受銷售收入和經營成本的影響。積極履行ESG 責任能夠促進綠色創新、節能減排,推動企業與利益相關方建立良好的關系,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形象,有利于增加企業銷售收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
在銷售收入方面,環境責任能夠推動企業積極開展綠色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收入水平。李媛媛等[5]指出,ESG 關注企業在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能夠提高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傾向于選擇環境友好型產品,并愿意為其支付一定的環境溢價[6],綠色創新能力的提升能夠推動企業研發,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有助于企業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力,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履行社會責任也能促進企業積極關注消費者的利益和需求,通過尊重和保護消費者權益,企業能夠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度和忠誠度,吸引更多潛在客戶,鞏固并擴大市場份額。
在經營成本方面,履行環境責任能夠促進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積極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也能夠提高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7],減少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摩擦,降低招聘和培訓成本。然而,為降低環境影響,企業可能需要購買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或增加環境研發投入。為了履行社會責任,企業需要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力度,這都可能會在短期內增加經營成本,對企業盈利造成負面影響。
營運能力的提升會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資產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越能夠有效地利用自身資源,獲取更多收益。根據價值鏈理論,企業的價值創造是經由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售后等一系列活動組成的價值鏈完成的。當價值鏈上的各利益相關方能夠更高效、有序地分工合作,企業就能迅速地組織各類商業資源,開展價值創造活動。積極履行對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能夠促進企業與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正面互動[2],將有助于企業贏得利益相關方的信任和支持,減少生產經營中的摩擦,提升營運效率,提高財務績效。
在企業內部,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勞動生產率是提升企業營運能力的關鍵,而員工素質、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都是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企業積極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保障員工權益,為員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能夠提高企業在就業市場的聲譽,吸引和留住高素質人才,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為員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發展機會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7],提升員工工作效率,降低員工離職率,減少招聘和培訓的時間成本,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
在企業外部,供應鏈效率對企業的營運能力產生重要影響,供應商和客戶是影響供應鏈效率的重要利益相關方。踐行ESG 理念能夠推動企業與可靠的供應商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建可持續的商業生態,確保供應鏈上的產品符合環境和社會標準,減少因供應中斷或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提升供應鏈效率。尊重和保護客戶權益能夠增加客戶信任和忠誠度,有利于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客戶關系,提高銷售能力和產品周轉率,減少營運資金占用。李勇建等[8]指出企業的ESG 優勢有利于降低供應商與客戶的集中度,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及穩定性,有助于提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經營效率。
財務杠桿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權益乘數的提高能夠提升凈資產收益率,但增加財務杠桿也會提高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企業需要靈活地將財務杠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履行ESG 責任能夠提高經營透明度,促進企業主動向投資者和債權人披露ESG 信息,緩解融資約束,推動企業向目標資本結構調整[9]。通過提供全面、準確的ESG 信息,企業能夠增進投資者和債權人對經營狀況的了解,消除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投資者和債權人基于全面、準確的信息,能夠做出合理、穩健的融資決策,有利于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根據信號傳遞理論,ESG 信息披露也能夠向外界釋放積極信號,展示企業良好的經營狀況及ESG績效,提高企業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隨著投資者越來越關注企業履行ESG 責任的情況,企業的ESG 績效能夠增加分析師的關注度[10],擴大企業在投資者中的影響,投資者亦會通過投資行為對履行ESG 責任提供正向反饋,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聲譽和融資競爭力。XIONG 等[4]指出ESG 績效向市場傳遞的積極信號能夠促進機構投資者增持股票,緩解融資約束。融資約束的緩解能夠提高企業融資的靈活性,推動資本結構調整,改善企業的負債結構,減少財務杠桿對財務績效產生的不利影響。
財務負擔意味著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利息費用,會降低企業的凈利潤及可用于運營和投資的現金流,對財務績效產生負面影響。除了市場利率和市場風險溢價等外部因素,債權人對企業風險的評估也是影響債務資本成本的重要因素。履行ESG 責任能夠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經營合規性和透明度,降低違約風險和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債權人對企業風險評估的準確性,為企業創造有利的融資條件,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履行ESG 責任能夠提升公司治理體系,提高經營規范性,降低經營風險,減少負面事件對企業的沖擊,避免債務違約事件的發生;也能促使企業增強董事會獨立性,防止高管權力腐敗,避免管理層的不道德行為對債權人利益的侵蝕,降低債務違約風險,減少企業債務資本成本。此外,公司治理責任也能夠促進企業信息披露,增加債務融資中的信息供給,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發生,有利于債權人對企業風險做出準確的評估。李井林等[11]的研究指出,信息不對稱會抬高債權人的風險溢價補償,而ESG 信息披露能夠增強債權人的信任感,降低風險溢價補償和融資成本。債務資本成本的降低能夠減輕企業財務負擔,為業務拓展提供更多可支配資金,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和投資回報率,從而提升整體財務績效。
稅收負擔會降低企業的利潤水平,對財務績效產生負面影響。雖然承擔ESG 責任的目的并非避稅,但是ESG 責任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提升財務績效。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推動綠色創新和節能減排,以及承擔社會責任進行的公益捐贈,這類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節稅作用。
為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研發活動提供稅收優惠。積極履行ESG責任能夠推動企業進行綠色創新[5],在提高創新能力的同時,也能讓企業享受到相關的稅收優惠或減免。政府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方面亦出臺了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在節能環保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企業開展環境保護、節能減排項目,購置環保及節能設備等環境責任行為也能夠減免一定的稅收。
企業通過開展公益捐贈履行社會責任,能夠獲得稅收便利。根據劉春濟等[12]的研究,為了讓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的扶貧政策,開展扶貧捐贈,政府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寬稅收管制,或提供稅收優惠,從而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整體而言,ESG 責任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政府會對符合政策方向的ESG 行為給予一定稅收優惠或減免,這為企業的稅收籌劃和稅負降低創造了空間。較低的稅收負擔意味著企業可以保留更多的盈余用于研發、生產和投資,有助于提高財務績效。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僅要追求經濟利益,還要積極履行ESG 責任。雖然履行ESG 責任可能會在短期內對財務績效帶來不利影響,但是長期來看,積極履行ESG 責任能夠通過提升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調節財務杠桿、降低財務負擔和稅收負擔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影響。因此,企業應當重視ESG 責任的履行,并將ESG 責任納入戰略規劃,制訂合理的ESG 行動計劃、加強ESG 信息披露,從而促進財務績效提升,提高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企業應當認識ESG 實踐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并積極將ESG 責任融入企業的戰略規劃之中,平衡好財務目標和ESG 目標,通過持續的ESG 實踐與責任履行,逐步實現ESG 績效與財務績效的良性互動和共同增長。為準確評估ESG 績效對戰略目標和財務績效的影響,企業還需要制定與ESG 相關的評估指標和關鍵績效指標,并形成ESG 評價體系,以衡量ESG投資的風險及其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企業應當通過制訂詳細的ESG 行動計劃,有序推進ESG 責任的履行,并定期對ESG 的履責情況進行評價和調整。在制訂計劃時,設定ESG 目標,評估ESG 目標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將ESG 目標設定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企業還要建立跨部門的合作機制,各部門共同制定和執行ESG 行動計劃,包括責任部門、進度安排和ESG 績效評價與反饋等。此外,企業還應定期跟蹤評估履行ESG 責任的進展情況及其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并根據評估結果對ESG 行動計劃進行調整和改進,確保企業切實履行ESG責任。
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向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和公眾披露ESG 信息,提高ESG 責任履行的透明度,包括企業的ESG 責任目標、計劃及績效等。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企業可以采用國際通行的ESG 報告框架,如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框架、SASB(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標準框架等,確保ESG 信息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此外,加強對ESG 信息披露的審計,對ESG 信息披露進行獨立鑒證,提高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加強ESG 信息披露,可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資源。
ESG 責任履行能夠提升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是促進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杜邦分析框架,對企業ESG 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路徑展開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履行ESG 責任主要通過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財務杠桿、財務負擔和稅收負擔等5個路徑對財務績效產生影響。長期來看,積極履行ESG 責任能夠對財務績效產生正向影響。企業可以將ESG 責任納入戰略規劃、制訂合理的ESG 行動計劃、加強ESG 信息披露,以促進財務績效和ESG 績效同步增長,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履行ESG 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對于不同行業或地區的企業,其影響機制不盡相同,本文尚未能進行更深入具體的分析,在后續的研究中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或地區開展更細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