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晉代吳方言的唇音聲母
——基于民族語言融合的視角

2023-10-10 05:30:36王素敏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9期
關鍵詞:語言

王素敏, 鐘 健

(防災科技學院 文化與傳播學院,北京 101601)

永嘉之亂使中原西晉王朝土崩瓦解,居住在我國北方的鮮卑、匈奴、羯、氐、羌相繼入侵中原。原來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的司馬氏政權被迫南遷,大批士族、漢族人民也相繼南遷,導致南北兩地居民的民族構成發(fā)生巨變。在北方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的接觸使他們不可避免地存在語言文化方面的隔閡、沖突與融合;在南方地區(qū),負載著中原文化的世家大族向江左地區(qū)遷徙,導致中原文化與江左文化發(fā)生激烈沖突、碰撞和趨同、整合。

民族的接觸與融合會引起語言的變遷。《顏氏家訓·音辭》記載南北朝時期的語言狀況:“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皆有深弊,不可具論。”[1]意思是說,中原語言雜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語言,南渡的北語也帶上了吳越方言的色彩。關于北語南渡的問題,陳寅恪《東晉南朝之吳語》[2]和郭黎安《關于六朝建康的語言》[3]從歷史的角度,周一良《南朝境內之各種人及政府對待之政策》[4]和余嘉錫《世說新語籠疏》[5]及劉泰廷《東晉南朝士人所持北音、吳語之交融概說》[6]從政治的角度,魯國堯《“顏之推謎題”與南北朝語言和方言》[7]和何九盈《論普通話的發(fā)展歷史》[8]從語言學的角度分別提出北語在南渡之后沾染了當?shù)貐窃揭舻奶卣鳌5珜τ凇澳先緟窃健边@個“染”字的具體內涵,前修時賢尚未提供語言事實方面的證據(jù)。本文以《經典釋文》所引徐邈音注和《字林》音注為對象展開研究。徐邈和《字林》的作者呂忱祖籍都是山東,呂忱一生未到過南方,徐邈于東晉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出生于京口,史書記載其為上層士大夫。根據(jù)兒童語言習得理論,可以推測徐邈不可能完全說京口地區(qū)的吳語,他的語言應該是以北語為主體且雜有吳方音色彩的新語言。有鑒于此,本文比較徐邈音與呂忱《字林》音,辨析吳方音的特征,進而將其與吳郡文人顧野王的《玉篇》比較,為“南染吳越”的“染”字提供語言事實上的證明。

一、材料與方法

結合文獻語境,用意義審定音切的方法,排除了《經典釋文》中解釋意義的、辨析形體的、明假借和表示異文的假性音切,共得到反映徐邈方音信息的音切1192條,其中涉及唇音的有103條;共得到呂忱《字林》反映齊魯方音信息的音切745條,其中涉及唇音的有60條。我們在這些真值唇音音切的基礎上分析徐邈和《字林》的唇音特點。

由于唇音材料相對較少,無法用反切系聯(lián)法系聯(lián)徐邈和《字林》的唇音反切。我們主要采用反切比較法和結合意義審定音切的方法,分析二者的唇音特征。反切比較法以《切韻》(《廣韻》)為標準,用徐邈、《字林》音切與其作比較,確定兩類讀成一類的比例為20%,因為《廣韻》音系的唇音特征是輕唇與重唇不分,《廣韻》輕重唇不分的比例為17.32%。為嚴謹起見,我們把這個交替的比例定得稍高一些。同時,徐邈、《字林》反切與《切韻》反切交替,情況復雜。交替是否反映語音關系,要看數(shù)量和比例。在交替比例不能起決定作用時,要輔助以文獻語境反映的語音關系來證明,這就是意義審定音切的方法。如:徐邈幽三韻類字7例:璆(居虬)、觩(音虬)、糾(居虬)、遒(在幽)、滫(相幼)、糔(相幼)、絿(音虬);其中,“遒,《切韻》(自秋切)”“滫,《切韻》(息有切)”“糔,《切韻》(息有切)”“絿,《切韻》(巨鳩切)”這4例是徐邈幽三交替《切韻》尤三。徐音尤三韻類字共15例:陬(側留)、妯(直留)、抽(直留)、傁(所流)、炰(甫九)、愀(在九)、庮(余柳)、茆(音柳)、扭(女酒)、憂(于救)、柚(以救)、臭(尺售)、讎(市又)、紐(女酒)、攸(以帚);其中,“傁,《切韻》(蘇后切)”(候一)是徐音尤三交替《切韻》候一,其他14例全部是徐邈尤三對應《切韻》尤三。總體來看,徐邈幽三、尤三韻類字共22例,其中,二者發(fā)生交替的共4例。這樣,幽三、尤三交替數(shù)占總數(shù)之比為18%。這個比例很難說明徐邈反切系統(tǒng)尤三開、幽三開是否區(qū)別。這就要結合文獻語境來看。《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釋文》:“休命,虛虬反,美也,徐又許求反。”《左傳·昭三》:“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釋文》:“休,虛喻反,徐許留反。賈云:燠,厚也;休,美也。”“徐又許求反”,此處的又音即《左傳·昭三》音義中的“許留反”,表示“痛念之聲”義。所以,徐邈對“虛虬反”和“許求反”的注音音值是不同的,徐邈反切系統(tǒng)幽(虬)、尤(求)是不能區(qū)別的兩個韻類。

綜合以上,本文以《經典釋文》這部書為研究范圍,以書中陸德明所引的南北朝時期徐邈、呂忱的唇音音切為研究對象,以《切韻》音系為參照,用反切比較法和意義審定音切的方法分析、歸納南北朝時期南北兩地不同的語音系統(tǒng)。同時,對南北兩地的語音系統(tǒng)進行比較,進而得出南北朝時期民族遷移所帶來的語音變遷。

二、晉代吳方言的唇音聲母特點

(一)徐邈唇音聲類

1.用反切比較法看唇音聲類的關系

用aA/bB/cC/dD4個字母代表4種發(fā)音方法,分別是清、次清、濁、次濁;大寫代表博普蒲莫,小寫代表方芳符武。下面以《切韻》五十一聲類為標準,主要從發(fā)音部位、發(fā)音方法兩個角度對徐邈的唇音聲類特點進行分析。

(1)方類與博類

徐邈方類對應《切韻》方類(aa型26例):柎(音鈇)、邠(甫巾)、封(甫用)、披(甫髲)、陂(甫寄)、藩(甫言)、賁(甫寄)、諞(甫淺)、標(方遙)、炰(甫交)、嶓(甫河)、并(方聘)、掊(甫垢)、俾(甫婢)、秕(甫里)、跛(方寄)、邴(甫杏)、畀(甫至)、庇(方至)、閟(方冀)、鷩(方利)、蔽(方四)、芾(方蓋)、塴(甫鄧)、辟(甫亦、補亦)、偪(甫目)。

徐邈方類交替《切韻》博類(aA型5例):嶓(甫河)、把(甫雅)、嬖(甫詣)、頒(甫云)、氛(扶云)。

徐邈方類交替《切韻》芳類(ab型3例):丕(甫眉)、姇(方附)、拊(音府)。

徐邈方類交替《切韻》符類(ac型2例):臏(扶忍)、辟(甫亦)。

徐邈方類交替《切韻》蒲類(aC型3例):逋(方吳)、炰(甫交)、掊(甫垢)。

徐邈博類交替《切韻》符類(Ac型1例):紕(補移)。

總體看來,徐邈方類與博類aa型26例,aA型5例,Aa型3例。細音對應《切韻》細音26例,洪細交替8例。加進不同發(fā)音方法的例子:ab型3例,ac型2例,aC型3例,Ac型1例,即不同發(fā)音方法之間,細音對應《切韻》細音5例,洪細交替4例。在對應徐邈方、博二類的《切韻》反切中,細音與細音對應31例,洪細交替12例,洪細交替占總數(shù)之比為38.7%。可以認為徐邈不區(qū)分方類與博類。

(2)芳類與普類

徐邈芳類對應《切韻》芳類(bb型2例):漂(敷妙)、皫(芳表)。

徐邈芳類交替《切韻》普類(bB型5例):紕(孚夷)、伻(敷耕)、淠(孚蓋)、撲(敷卜)、踣(敷豆)。

徐邈芳類交替《切韻》方類(ba型2例):葑(音豐)、猋(芳遙)。

徐邈芳類交替《切韻》符類(bc型5例):剽(敷遙)、沨(敷劍)、泙(敷耕)、蚹(音敷)、諞(敷連)。

徐邈芳類交替《切韻》蒲類(bC型1例):仆(敷木)。

徐邈普類交替《切韻》蒲類(BC型1例):沛(普蓋)。

總體看來,徐邈芳類與普類bb型2例,bB型5例,洪細交替數(shù)大于對應數(shù)。加進不同發(fā)音方法例子:ba型2例,bc型5例,即細音對應細音共7例;bC型1例,為洪細交替;BC型1例,為洪音對應洪音。細音對應細音9例,洪音對應洪音1例,洪細交替6例,交替與總數(shù)之比為37.5%。這說明徐邈不區(qū)別芳類與普類。

(3)符類與蒲類

徐邈符類對應《切韻》符類(cc型11例):縫(扶用)、陴(扶移)、貔(扶夷)、蚍(扶夷)、摽(符表)、牝(扶死)、矉(扶眞)、蕡(扶畏)、便(扶捐)、圯(扶鄙)、敝(扶滅、符滅、伏滅)。

徐邈符類交替《切韻》蒲類(cC型17例):蓬(扶公)、龐(扶公)、芃(符雄)、韸(音豐)、培(扶來)、陪(蒲來、扶杯)、皰(扶交)、炮(扶交)、旁(扶葬)、洴(扶經)、罷(扶彼)、扁(扶忍)、部(扶茍)、偝(扶代)、孛(扶憒)、暴(扶沃)、薄(扶各)。

徐邈蒲類交替《切韻》符類(Cc型2例):脾(蒲隹)、蠯(薄雞、父幸)。

徐邈符類交替《切韻》普類(cB型1例):伾(扶眉)。

材料顯示,徐邈符類與蒲類cc型11例,cC型17例,Cc型2例。細音對應細音11例,洪細交替19例。加進不同方法的例子:cB型1例,為細音對應《切韻》洪音。交替數(shù)與總數(shù)之比為64.5%。這說明徐邈不區(qū)別符類與蒲類。

(4)武類與莫類

徐邈莫類對應《切韻》莫類(DD型4例):夢(莫公)、霾(莫戒)、沔(莫顯)、銘(音冥)。

徐邈武類對應《切韻》武類(dd型2例):盟(亡幸)、刎(亡粉)。

徐邈武類交替《切韻》莫類(dD型7例):蒙(武邦)、摩(亡髲)、冥(亡定)、弭(武婢)、袤(亡侯)、厖(武講)、埋(武乖)。

徐邈莫類交替《切韻》武類(Dd型1例):侮(亡撫、音茂)。

總體來看,徐邈武類與莫類DD型4例,dd型2例,dD型7例,Dd型1例,交替數(shù)與總數(shù)之比為57%。這說明徐邈不區(qū)別武類與莫類。

2.結合文獻注音看徐邈唇音聲類

(1)方類與博類

《尚書·太甲上》:“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釋文》:“辟,必亦反,徐甫亦反。”

《尚書·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釋文》:“辟,徐補亦反。”

上面兩例中“辟”字都是“君王”義。也就是說,對于同一個“君王”義,徐邈注了一個“甫亦反”、一個“補亦反”。只能認為這兩個反切是異形同音音切,“甫”是方類,“補”字是博類。這說明徐邈不能區(qū)別方類和博類。

(2)芳類與普類(缺例)

(3)符類與蒲類

《周禮·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樂侑食。”注:“鼎十有二,牢鼎九,陪鼎三。”《釋文》:“陪,徐蒲來反。”

《左傳·昭五年》:“飧有陪鼎。”《釋文》:“陪,薄回反,徐扶杯反。”

這兩例的“陪”字都是“疊加、相重合”義。徐邈注的兩個音“蒲來反”“扶杯反”只能是同音異切。因此,徐邈不能區(qū)別蒲類和符類。

(4)莫類與武類

《詩·柏舟》:“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釋文》:“侮,音武,徐又音茂。”

《禮記·曲禮》:“禮不踰節(jié),不侵侮,不好狎。”《釋文》:“侵侮,徐(云)亡撫反”

《周易·盤庚上》:“汝無侮老成人。”《釋文》:“侮,亡撫反。”

《左傳·宣十二》:取亂侮亡兼弱也。”《釋文》:“侮,亡呂反。”

《柏舟釋文》中“侮”是名詞“侮辱”義,《曲禮釋文》中“侮”是動詞“欺負,侮弄”義。《柏舟釋文》的音茂是徐邈的又音。除非有證據(jù)證明這個又音也是為“侮辱”的意義作注,不能直接認為這里徐邈的“又音茂”也是和《釋文》首音注同一意義。《釋文》一共有4個侮字注音:《盤庚上釋文》《宣十二釋文》沒有一例可證明徐邈的“音茂”是為“侮辱”的意義作注。只能認為這里的音茂是徐邈為動詞“欺負、侮弄”義作的音。所以,徐邈的“音茂”和“亡撫反”是同音異切。因此,徐邈不能區(qū)別武類和莫類。

反切比較法和《釋文》反切材料都證明了徐邈的方芳符武和博普蒲莫是不區(qū)別的,即只有洪音博普蒲莫一組。

(二)《字林》唇音聲類

1.用反切比較法看唇音聲類的關系

(1)方類與博類

《字林》方類對應《切韻》方類(aa型1例):鳺(甫于)。

《字林》博類對應《切韻》博類(AA型4例):蚆(音巴)、豝(百麻)、秕(音匕)、編(布干)。

《字林》方類交替《切韻》博類(aA型11例):昄(方但)、閉(方結)、襮(方沃)、犦(方沃)、駁(方卓)、髀(方爾)、貶(方犯)、穮(方犯)、嬖(方豉)、楓(方廉)、秠(夫九)。

總體來看,《字林》方、博類共16例,其中細音對應《切韻》細音1例,洪音對應《切韻》洪音4例,洪細交替11例。方類與博類洪細交替數(shù)占總數(shù)的11/16,交替比例為69%,遠大于25%,反映《字林》音不分別方類與博類。

(2)芳類與普類

《字林》普類交替《切韻》芳類(Bb型4例):副(匹亦)、豐(匹忠)、孚(匹于)、仆(匹往)。

《字林》普類對應《切韻》普類(BB型4例):眅(匹姦)、媲(匹地)、盼(匹間)、剽(匹召)。

總體來看,《字林》普、芳類共8例,其中洪音對應《切韻》洪音4例,洪細交替4例,交替數(shù)占總數(shù)的50%。這個比例說明《字林》芳類與普類尚不能區(qū)分。

(3)符類與蒲類

《字林》蒲類對應《切韻》蒲類(CC型2例):藨(平兆)、欂(平各)。

《字林》符類交替《切韻》蒲類(cC型8例):駜(父必)、仳(扶罪)、鵧(父隹)、魴(音房)、憑(父冰)、瓣(父見)、軷(父末)、批(父節(jié))。

《字林》符、薄類共10例,其中《字林》細音交替《切韻》洪音8例,洪音對應《切韻》洪音2例,洪細交替數(shù)占總數(shù)的80%。該比例說明《字林》的符類與薄類不能區(qū)分。

(4)武類與莫類

《字林》武類對應《切韻》武類(dd型4例):蝒(亡千)、蟁(亡巾)、冕(亡辯)、鸍(亡支)。

《字林》莫類對應《切韻》莫類(DD型4例):皿(音猛)、坶(音母)、鹛(音眉)、獌(音幔)。

《字林》武類交替《切韻》莫類(dD型18例):霾(亡戒)、甍(亡成)、蟊(亡牛)、昧(亡太)、霡(亡革)、堥(亡牢)、楙(亡到)、夢(亡忠)、冥(亡定)、滅(武劣)、冕(亡辯)、貉(亡白)、霿(亡弄)、睦(亡六)、蛑(亡牢)、鸍(亡支)、姆(亡又)、堥(亡周)。

《字林》武、莫類共26例,其中《字林》細音對應《切韻》細音4例,《字林》洪音對應《切韻》洪音4例,洪細交替18例,交替數(shù)占總數(shù)的69%。這說明《字林》不區(qū)別武類與莫類。

2.結合文獻注音看唇音聲類

(1)方類與博類

《詩·揚之水》:“素衣朱襮,從子于沃。”《釋文》:“襮,音博,《字林》:方沃反。”《切韻》:“襮,黼領,博沃切”;“衣領,補各切”。

《字林》:“方沃反”,反切上字“方”是方類,對應《切韻》“博沃切”的“博”(博類)、“補各切”的“補”(博類)。

《詩·載芟》:“厭厭其苗,綿綿其麃。”《釋文》:“其麃,表嬌反,蕓也。《說文》作“穮”,音同,云:‘穮,耨鉏田也。’《字林》云:‘穮耕禾閑也。方遙反。’”

《字林》的“方遙反”是為“穮”字作音;《集韻》:“穮,悲嬌切,耘田除草。”《字林》“方遙反”,切上字“方”(方類)對應《集韻》“悲嬌切”的切上字“悲”(方類)。

上兩例說明《字林》音切上字“方”可以對應《切韻》的博類,也可以對應《集韻》(《切韻》未收“穮”字)的方類。這說明《字林》音的方、博是不區(qū)別的兩聲類。

(2)普類與芳類(缺例)

(3)蒲類與符類

《詩·生民》:“取蕭祭脂,取羝以軷。”《釋文》:“軷,蒲未反。《說文》云:‘出必告道,神為壇而祭為軷’,《字林》父末反。”《切韻》:“軷,蒲蓋切,祭道神,又蒲葛切”;“蒲撥切,將行祭名”。

《字林》“父末反”,切上字“父”(符類)對應《切韻》“蒲蓋切、蒲撥切”的切上字“蒲”類。

《書·顧命》:“相被冕服,憑玉幾。”《釋文》:“憑,皮冰反,下同。《說文》作憑,云:‘依幾也’。《字林》同,父冰反。”《切韻》:“憑,憑托,扶冰反。”

《字林》“父冰反”,切上字“父”(符類)對應《切韻》“扶冰反”的切上字符類。

上兩例說明《字林》音切上字“父”可以對應《切韻》的蒲類,也可以對應《切韻》的符類。這說明《字林》音的符、蒲是不區(qū)別的兩聲類。

(4)莫類與武類

《詩·采蘋》:“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釋文》:“姆,莫豆反。《字林》亡甫反,云:‘女師也’。鄭云:‘姆者,婦人五十無子出,不復嫁,以婦道敎人,若今時乳母也。’”《切韻》:“姆,女師,《說文》作娒,莫侯切。”

《字林》“亡甫反”,切上字“亡”(武類)對應《切韻》“莫侯切”的切上字莫類。

《禮記·郊特牲》:“冕,玄冕齋戒。”《釋文》:“亡展反,《字林》亡辯反。”

《切韻》:“冕,亡辯反,冠冕。”《字林》“亡辯反”,切上字“亡”(武類)對應《切韻》“亡辯反”的切上字“亡”(武類)。

上兩例說明《字林》音切上字“亡”既可以對應《切韻》“莫侯切”的切上字“莫”(莫類),也可以對應《切韻》“亡辯反”的切上字“亡”(武類)。這說明《字林》音的武、莫是不區(qū)別的兩聲類。

據(jù)以上材料可知,《切韻》唇音所分細音方芳符武與洪音博普蒲莫8類,《字林》唇音不區(qū)別洪細,只有4類。這4類也可以叫作普蒲莫。它們與《切韻》博普蒲莫的區(qū)別是《切韻》這4類有與之對立的細音方芳符武,《字林》音則無。

(三)徐邈、《字林》與《玉篇》唇音聲類比較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徐邈的唇音博、方交替占總數(shù)的38.7%;普、芳交替占總數(shù)的37.5%;符、蒲交替占總數(shù)的64.5%;武、莫交替占總數(shù)的57%。《字林》唇音博、方交替占總數(shù)的69%;普、芳交替占總數(shù)的50%;符、蒲交替占總數(shù)的80%;武、莫交替占總數(shù)的69%。從交替比例來看,徐邈和《字林》的唇音都只有重唇音。但是,祖籍同為齊魯方言區(qū),《字林》的作者呂忱的博、方交替比例比徐邈的更大,這說明徐邈的博、方類開始分化得比《字林》要早。呂忱一生未到過南方,而徐邈是南渡之后的文人,他的語言應該更多地維持了北方語言的特點,南渡之后又受到吳方言的影響。徐邈的唇音分化是否受到了江東方言的影響呢?可以用反映江東方言的《玉篇》唇音來進一步證明:如果江東方言的博組、方組是分立的,就說明徐邈的唇音受到江東方言的影響。

對于《玉篇》的唇音聲母,前人作過詳細的研究。周祖謨[9]指出,《玉篇》是考察六朝吳音的重要材料,能夠反映六朝江東方音的實際狀況。他認為,江東方音的唇音博、方是分開的兩類。歐陽國泰[10]認為,《玉篇》基本上分為博組和方組兩類音。河野六郎[11]認為,《玉篇》基本上分為博組和方組兩類音。綜合各家研究,可以認為江東方言的唇音有博組和方組兩組。徐邈的博組、方組開始分化,呂忱只有博組,兩人唇音特征不同的原因應是徐邈南渡之后受到了當?shù)胤窖缘挠绊憽_@也是語言的接觸與融合的結果。

三、從唇音聲母看中原語言文化與江左語言文化的融合

南渡后的中原士族與江左士人的接觸與融合,必然帶來語言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上文通過對徐邈、《字林》唇音的研究,得出《字林》的唇音博組與方組是不分立的,徐邈的博組與方組已經開始分化。徐邈、《字林》的唇音不同,原因是徐邈南渡之后受當?shù)貐且舻挠绊?帶上了吳音特色。但是,就整個語音系統(tǒng)而言,南渡北語更多地保留了北語的特征,因為北方遷居江左的世家大族在政權上、文化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這些中原移民基于其在政治、文化和人數(shù)方面的優(yōu)勢,對遷入地的江左文化有巨大影響力,使江左文化圈經受了強烈的沖擊。南遷以后,世家大族仍然秉承中原語言文化,并以此嚴格教導子弟。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語訛替,以為己罪矣。”[1]233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士大夫子弟,數(shù)歲以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1]65這都反映了東晉至南朝中原南渡士族對子弟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視。《文心雕龍·聲律》:“張華論韻,謂士橫多楚,《文賦》亦稱知楚不易;可謂銜靈均之聲余,失黃鐘之正響。”[12]這是劉勰對陸機作文使用吳語的批判。可見,當時的雅音仍然是中原世家大族帶過來的北語,當?shù)貐钦Z則受到輕蔑。

然而,江左語言文化亦對中原語言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過江者老去,在江東出生的北人雖仍被視為中原士族,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但自幼浸于吳音之中,其語言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當?shù)貐且舻慕?而帶有吳方音色彩。上文得到徐邈的博組、方組開始分化,呂忱只有博組,江東方言的唇音有博組和方組兩組。徐邈、呂忱語音特點不同,就是因為徐邈是南渡之后生于江東并在此成長,其語言在這過程當中必定會沾染吳方音特點。正如胡寶國所說:“東晉中期以后,僑人使用吳語應該是相當成熟了,他們已經可以模仿江南民間流行的吳歌進行創(chuàng)作。”[13]《世說新語箋疏》“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條下論曰:“東晉士大夫僑居久,又與吳中士庶應接,自不免雜以吳音,況其子孫生長江南,習其風土,則其所操北語必不能盡與洛下相同。蓋不純北,亦不純南,自成為一種建康語。”[14]可見,南渡士人的語言也受到江左語言的影響。

中原語言文化與江左語言文化各自的特點導致兩者之間的沖突與碰撞。但是,二者又在碰撞中不斷地交流、融合與趨同。就語言而言,融合的過程大體是先出現(xiàn)雙語現(xiàn)象,接著,如果兩個民族關系越來越密切,其中某一個民族就會放棄自己的語言而接受另一個民族的語言。融合完成后,即便是被替代的語言,也會在勝利者的語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跡。徐邈祖籍為齊魯?shù)貐^(qū),且是上層士大夫,他的語言一定保留了南渡前北語的底子。但是,由于他出生在江左且長期生活在吳音的環(huán)境下,他的語音出現(xiàn)了一種介于吳音和北音的中間狀態(tài)。正如《顏氏家訓·音辭》記載的南北朝時期的漢語已經“南染吳越,北雜夷虜”。也就是說,北語作為語言的勝利者,也帶上了吳方音的色彩。文化方面,中原士族以其政治上的優(yōu)勢、文化上的感染力,引領了南方文化的潮流,使得江左士人競相仿效。《抱樸子》的《疾謬》和《譏惑》篇就談到當時江左吳人從禮俗觀念到語言和書法藝術等方面效仿中原士人的情況。同時,遷居異域的中原士人要和江左士人和平相處,也必然受到江左地區(qū)語言、習俗、文化觀念上的影響。如《樂府詩集》中屬于南朝民歌的《子夜吳歌》《子夜四時歌》,反映出江左音樂深得中原南遷之士欣賞,且廣為朝廷樂官演奏。

總之,江左語言文化、中原語言文化各自有選擇地從對方的文化基因中選取有利因素,最終相互融合并趨于統(tǒng)一。 因此,東晉江左地區(qū)的語言并非是簡單的北語與吳語并存,而是形成一種以北語為基礎且雜有吳音特點的新語音。江左文化亦呈現(xiàn)出以傳統(tǒng)中原文化為主題、以吳文化為特色的新面貌。

四、結語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期,語言成為民族融合中的重要因素。語言接觸會使語言之間相互影響,逐漸形成語言融合。永嘉之亂后,在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北方地區(qū),各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融合,融合后的語言成為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共同語。值得肯定的是,語言融合在增進國家統(tǒng)一、提升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加強民族互動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西晉末年,大批北方士族豪門南遷,給南方注入了新鮮的文化因子,促進了不同民族間語言文化的融合,逐漸形成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六朝文明”,為盛唐文化奠定了基礎,對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豐富與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總的來說,永嘉之亂帶來的社會變遷,在客觀上促進了南北各民族在語言文化上的接觸與融合。這場社會變革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推動了語言文字的發(fā)展。

猜你喜歡
語言
詩之新,以語言創(chuàng)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
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一区|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亚洲|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a免费|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色图区|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18|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国内a级毛片| 日韩天堂网| 欧美综合激情| 欧美伦理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在线国产91| 91人妻在线视频| 不卡午夜视频|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午夜欧美在线|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婷婷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色婷婷综合在线|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成人亚洲天堂| 日本91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成人免费|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无码高清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毛片| 日韩av手机在线|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2014|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综合网址|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青草免费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