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摘要民族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民族個性和地域風格的文化樣態。民族文化豐富的內容與深厚的底蘊,為我們進行陶瓷雕塑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與營養。今天已涌現出了大量以民族文化為創作根基的優秀藝術家,本文對當代民族文化題材陶瓷雕塑創作現狀進行梳理研究,總結其藝術特點,并對其未來進行展望。
關鍵詞? 陶瓷雕塑;民族文化;創作
0引言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并具備極強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在藝術領域里民族文化有著眾多的體現,例如著名中國畫畫家黃胄、趙培智、丁紹光,雕塑家曹春生、田世信、曾成鋼等等。中國陶瓷雕塑的發展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西周建筑陶瓷雕塑、唐三彩、宋代青白瓷雕塑、明清釉上釉下彩瓷塑,直至今日,我國陶瓷雕塑發展歷史悠久,為當代陶瓷雕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民族文化題材的陶瓷雕塑涌現出眾多藝術家,如今如何發展民族文化題材的陶瓷雕塑依然是我們所需要探索的方向。
1當代民族陶瓷雕塑創作的現狀
陶瓷雕塑是兼具繪畫、雕塑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是以陶土或瓷土燒成的硬質材料雕塑。當代民族陶瓷雕塑是指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創作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雕塑作品,它融合了傳統的陶瓷工藝和現代藝術表現形式,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出民族文化、社會現實、個人情感等主題。民族陶瓷雕塑也是中國雕塑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泥塑、彩繪、粉彩等。在現代民族陶瓷雕塑發展中,越來越多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民族陶瓷雕塑作品出現在人們面前,這些作品中有許多是以中國傳統陶瓷工藝為基礎創作出來的。民族陶瓷雕塑作品不僅反映了創作者個人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追求,同時也是一個時代審美取向和社會文化精神面貌最好的體現。民族陶瓷雕塑具有眾多的藝術表現形式,按照材料特性可以分為陶雕塑、瓷雕塑、陶與瓷結合雕塑等。當代陶瓷雕塑快速發展,民族題材的陶瓷雕塑也有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其中有孫家缽、趙忠勤、劉士銘、田世信、梁洪等,孫家缽的《牧歸圖》表現了牧民的放牧生活,對民族生活刻畫得活靈活現,將觀者一下拉入到他們樸實而有趣的放牧日常中。趙忠勤在陶瓷雕塑創作方面勇于開拓創新,大膽嘗試新的藝術形式,打破了傳統的陶瓷雕塑僅限于單純的寫實技法的局限,注重在創作中追求生活、感受生活,采用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對傳統陶瓷雕塑技藝進行了大膽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代表作品有《侗家糯香》《侗家樂》《母親》《唱完這山唱那山》等,刻畫了侗族的生活場景與人物形象,手法簡潔明了,讓我們認識到侗族的整體風貌,更體現出民族的團結。劉士銘的雕塑作品既有古典雕塑的典雅精致,又有現代雕塑的新穎簡潔;既有傳統雕塑的古典意趣,又有現代雕塑的時代氣息;既有古代雕塑的深邃意境,又有現代雕塑的藝術語言。其《馬背上的愛情》是一對夫妻在飛馳的馬背上的形象,注重形似的表現,讓我們體會到不一樣的愛情。《蒙古姑娘的水車》描繪出姑娘打水的生活,造型簡潔生動,女子的形態美麗動人,卻又刻畫出樸實的生活。《羊皮筏子》表現出少數民族的實用工具,讓我們對少數民族有更多的認知。田世信的代表作有《高坡上》《對酒當歌》,其中《高坡上》是1988年創作的,用陶土的質感展現了拙樸率真、憨態可掬的少數民族女子,整體造型圓潤,女子用衣袍包裹全身的形象讓人一眼可以看出少數民族的特征,將民族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眾多藝術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在民族陶瓷雕塑上得到體現,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民族特性,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2當代民族陶瓷雕塑的藝術特點
當代民族陶瓷雕塑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當代民族陶瓷雕塑通常在傳統的陶瓷工藝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的創作理念和技術手段,它們將傳統的民族元素與當代的審美觀念相結合,創造出富有獨特韻味和現代感的作品。
(2)獨特文化的表達。當代民族陶瓷雕塑注重對民族文化的表達和傳承,通過雕塑作品展現民族的歷史、傳統、信仰和價值觀。同時,藝術家也在創作中加入了創新的元素,嘗試新的表現方式和形式,以適應現代社會和觀眾的需求。
(3)多樣的題材與形式。當代民族陶瓷雕塑作品的題材和形式豐富多樣,它們可以是人物形象、動物形象、風景場景或抽象的符號和意象。藝術家常常通過雕塑的形象、姿態、色彩和紋飾等方面,表達對生活、自然、人文等各種主題的思考和情感。
(4)技藝與審美的融合。當代民族陶瓷雕塑追求藝術技藝與審美觀念的完美融合。藝術家在創作中注重雕塑的造型、比例、紋理、色彩和光影效果等方面的處理,以達到藝術形式和美感的統一。
3當代民族陶瓷雕塑的未來展望
在研究和展望當代民族陶瓷雕塑時,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傳統技法與當代思想的結合。當代民族陶瓷雕塑既需要傳承傳統的陶瓷工藝和技術,又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傳統技法和審美觀念可以為當代藝術家提供靈感和素材,同時他們也需要探索新的表現方式和材料應用,以適應現代社會和觀眾的需求。
(2)文化表達與社會關注。當代民族陶瓷雕塑可以通過表達民族文化、歷史傳統和精神價值,弘揚民族文化自信和認同感。同時,藝術家也可以通過作品關注社會問題,傳遞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正義的觀點,引起觀眾的思考和共鳴。
(3)跨界融合與國際交流。當代民族陶瓷雕塑可以與其他藝術形式進行跨界融合,例如與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相結合,創造出更具創新性和多樣性的作品。此外,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是推動當代民族陶瓷雕塑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交流,可以拓寬視野,吸收各種文化的營養,推動作品的發展。
(4)技術應用與數字化時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數字化時代的來臨,當代民族陶瓷雕塑也可以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創作和展示。例如,數字雕塑技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可以為藝術家提供更多的創作可能性,并為觀眾帶來全新的體驗。
4總結
當代民族陶瓷雕塑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需要與時俱進,與社會和科技發展相結合。通過不斷探索創新,關注社會問題,跨界融合和國際交流,當代民族陶瓷雕塑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兼容并蓄地吸收了現代藝術的元素和技術手段,通過多樣的題材、形式和表現手法,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同時也反映了當代社會和文化的變化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沖云,張吟玲.從我國陶瓷雕塑發展淵源看民族審美文化[J].中國陶瓷,2009,45(08):66-68.
[2]張盛楠.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陶瓷雕塑中的應用[J].陶瓷,2021(10):20-22.
[3]李國信.淺談陶瓷雕塑的文化與表現[J].江蘇陶瓷,2017,50(04):4-5,7.
[4]李勇.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特征及價值發現[J].民族藝術研究,2010,28(01):109-113.
[5]耿海東.分析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特征及價值[J].藝術品鑒,2016(0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