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蓓 江蘇省無錫市亭子橋中心小學

在小學階段開展科學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并能夠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轉化為理論指導和實踐技能,充分地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課堂評價是教師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任何一門科目的學習,都需要評價環節和反饋環節來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生本教育理念已經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它要求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趣味性科學課堂,還要基于此結合教學評價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查,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科學客觀地認識自我,從而不斷完善和提升自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得到精準的反饋,從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多元化評價體系可以根據學生日常的學習狀態和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突出之處在于,它可以充分挖掘并發揮學生的潛力,不單單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依據,而是從多個方面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評定,并且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教師的客觀性評價及鼓勵。這種評價方式體現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老師的關注,并深刻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愛。
多元化評價方式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展現自我。在多元化體系下,學生之間是相互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這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此外,利用多元化評價體系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在現代化教育模式下,大多數學校和教師都開始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也開始設立科學趣味課堂。但是,由于傳統教育觀念對教師產生了深遠影響,部分環節仍然存在不足,使得這些課堂的設立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特別是在現階段的小學中,部分教師的評價方式仍然較為單一,以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教師和家長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而沒有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學生的發展狀況,對學生之后的學習也較為不利。還有一些學校更是將小學科學課堂的建設單純地看成一項任務,使建設過程存在形式化問題,并沒有真正理解小學科學趣味課堂建設的內涵和意義。由于教學手段的重復使用,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不能激起學生對小學科學的學習興趣,不僅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種種現象表明,當前我國小學科學趣味課堂的建設過程中,仍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方面。因此,教師應該針對當前小學科學趣味課堂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已有的改革方案基礎上,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式和新需求來不斷地完善和創新。
小學生的性格活潑好動,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歡表現自己,也渴望得到外界的評價和認可。以小組合作競賽的方式來開展趣味課堂教學,不僅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滿足小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讓學生通過參與合作和競賽來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老師,也為教師綜合評價的質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時,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性格特征以及道德品質,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增強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更容易打開思維,發揮想象力,進行合作交流與探究。同時,學生能夠在競爭中,深度挖掘自己的潛力,重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為教師的多元化評價提供思路。
以蘇教版小學科學“蠟燭的變化”這堂課的講解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蠟燭燃燒實驗進行觀察和討論。通過對蠟燭在整個燃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整體形態變化、殘留物以及燃燒時所散發出的氣味等多個方面的狀態進行記錄,來分析和討論實驗結果,讓學生明白蠟燭的燃燒屬于物質變化中的哪一類、是否僅是形態的變化、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等。然后組織學生成立專門的評審團,對每個小組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進行評價,給出得分。最后,對每個小組的得分情況進行統計,選出得分最高的小組,讓小組代表分享實驗心得和在實驗中的收獲等。教師要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并鼓勵其他小組向優秀小組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競賽的方式,使教師的評價更加多元化。不僅讓教師從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上對學生進行考查,還能夠從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及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使小學科學課堂充在滿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作能力,從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觀察是小學科學課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可以進一步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科學的觀察不僅僅包含學生用肉眼去觀察事物,還應該包含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信息的收集,并基于此開展創新實驗。在此過程中,要遵循事實,精準記錄,為科學的評價奠定基礎,使學生得到客觀而精準的評價。
以蘇教版小學科學的“植物與環境”為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以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不同環境中的植物,讓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找出植物各自不同的特點,激發其求知欲和探索欲,感受科學的獨特魅力和趣味性。接著,讓學生根據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長環境來分析植物的生長習性及構成,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要對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進行層次化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根據評價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更好地提升自我。這樣不僅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教師以生為本的科學教育理念,也能促進師生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讓小學生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成長。
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知識掌握程度及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這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的關鍵內容之一。要想充分發揮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優勢,并基于此開展小學科學趣味課堂的建設。教師可以利用實踐作業來拓展多元化的趣味課堂活動,使科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趣味。實踐性作業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科學思維,還有利于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從多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綜合能力。
以學習蘇教版“力的運動”這一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游戲活動,使學生了解力的作用以及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與力的關系。首先,可以讓兩個同學進行掰手腕比賽,讓彼此感受到對方的力。其次,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準備實驗工具,如海綿、橡皮泥、彈簧等,分別對其用力,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豐富的趣味活動中,讓學生利用簡單的工具來制作一個簡易的測力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親自動手,將科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實用性,理解科學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讓科學知識更好地外化為實踐技能,從而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幫助,也為教師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提供有利條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與課堂內容的融合,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小學科學趣味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它們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參與度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小學科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轉化知識轉變為具體生動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可觸碰性。
例如,在學習“哺乳類”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展示,講述自己對于哺乳動物的理解。其次,教師要以學生已經認識的哺乳類動物為基點,采用問題引導的方式,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最后,對比分析后以分組形式進行討論,總結出哺乳類動物的各項特征以及生活習性等,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再如,在學習“摩擦力”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影響摩擦力的相關因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分別是關于接觸面的光滑程度與摩擦力大小關系的實驗視頻以及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的實驗視頻,讓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相關因素,并在實驗視頻播放的過程中牢記實驗過程,通過仔細觀察,模仿后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小學生對于實驗的印象,也可以使小學科學實驗更加科學嚴謹,實驗效果達到理想化的程度。最后,要對實驗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并以表格的方式在幻燈片中呈現。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表格的數據內容以及實驗過程的視頻進行交流,使學生在共同研究和探討中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實驗結論。總的來說,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小學科學趣味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且更加有趣,也為教師進行多元化評價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多元化評價體系的運用改變了單方面由教師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的現狀,實現了由家長、學生本人及其同學等多人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即以學生自評、互評、個體評和小組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來對每個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發展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科學的評價方式,使每個主體都能夠在其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新的進步和提升。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導評工作,還要將有效的信息和評價性語言提供給學生,從而用于學生自評和互評等過程中,讓學生在進行自我評價以及他評時能夠有話可說、有據可依。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也可以教導學生養成遵循事實、相信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推動自身的發展和提高。
由此可見,要想充分發揮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導向、激勵和發展功能,就必須要做到評價目標與評價手段的多元化,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效結合的原則,使每個學生個體都能夠發現自身長處,樹立學習自信心,從而使激勵性評價機制更加完善。
綜上所述,基于多元化評價來構建小學科學趣味課堂,可以讓教師從更加真實、客觀和全面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科學學習潛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從而給每位學生都能夠提供展示自我和鍛煉自我的機會和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進行科學觀察,實現小學科學與生活內容的充分融合。通過開展實踐作業、趣味活動以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形式,使教師對學生進行多個維度的評價和考查,不僅可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進一步促進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