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順 張 誠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 年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指出要“為每一位適齡兒童、少年提供合適的學習機會”,關能“關注學生差異,適當增強課程選擇性,提高課程適宜性”。讓初中生獲得個性化學習體驗,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江蘇省淮安外國語學校成立了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名特優教師培養方案、青年教師過關課實施方案等制度。學校始終堅持把新課程改革作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減負與提質、嚴管與厚愛、考試與評價,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學校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通過聽課、座談、考試與評價等多種手段廣泛調研,對“以生為本”的個性化學習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課前——微課助學”“課中——互動內化”“課后——反思提升”的“三環三案”智慧課堂模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第一環節,教師課前利用“暢言智慧課堂”平臺發布電子導學案、微課、音頻、實驗視頻、PPT 等資源。學生自學完成后,登錄作業平臺完成在線知識自測,并將答案提交到作業平臺上,系統將自動統計分析出學習者每一道題目的正確率并反饋給教師。教師登錄系統查看學生高頻錯題,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個性化教學策略。
第二環節,合理組建個性化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就預習時出現的問題,內部探討交流。小組內一般會安排組長組織討論,一名組員負責記錄,每位組員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在組間質疑對抗,不斷掀起個性化學習的思維風暴。討論完畢后,小組派代表展示點評,拓展提升。展示方式可口頭匯報、可角色表演、可板書、可使用平板電腦拍照上傳,讓每個學生都處于展示的緊張和興奮狀態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及時診斷學情,助力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第三環節,教師依據學情,精講點撥,并利用訓練案進一步拓展升華,提升學生應用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合作和展示的具體情況,讓學生有針對性地觀看微課,解決疑難問題。對于微課中沒有涉及的問題,教師可現場答疑、點撥。點撥案主要包括知識、方法、規律的總結和歸納,點撥策略的設計與思考,重點、難點的遷移訓練等內容。教師在教學流程中,隨時捕捉有效教學信息,進行適度、適時的點撥指導,提煉提升。對個性化學習生成的問題,要加以鼓勵、引導、解決。同時,教師要善于追問、拓展、總結。點撥做到要言不煩,“點”要起到畫龍點睛、點石成金的效果,“撥”要達到撥云見日、撥亂反正的目的。本環節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一步。
整堂課的最后是利用訓練案進行當堂檢測。訓練案應分級設置習題,既要有基礎題,又要有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綜合題;既可以是書面練習,也可以是提問、展示等多種形式。習題要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易錯、易混淆點,中考的考點來設計。
通過開展行政干部“領航杯”示范課、骨干教師“成就杯”示范課、青年教師“成長杯”過關課等,推進“雙減”,提質增效。各學科教研室、備課組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認真備課,圍繞文化自信、思維能力、語言運用、審美創造等元素,每周組織不同層級、不同范圍的教研活動,發揮團隊智慧,強化磨課研課,優化教學設計,彰顯高效課堂,達成“雙減”目標。
學校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以課程結構化引領教學變革,努力實現大單元設計、項目化教學及結構化教學的目標,開展“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學校每年都組織面向全國的公開教學活動,2022 年因疫情舉行了線上公開直播教學活動,進行同課異構40節課,三場專家講座,在線參與觀摩人數達到10萬余人次。
為貫徹“雙減”理念,落實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織了“基于新課標的課例教學”觀摩及研討活動?;顒由婕罢Z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和物理六門學科,由備課組長、教研室主任“下水執教”,帶頭展示,帶領教師朝著新課標的方向,將“雙減”工作向前推進。
學校多次邀請知名學者、教育專家來校講學,抓住一切機會送教師外出學習、參加培訓等,開闊教師眼界,為他們的專業發展提供平臺。每周的組內互評課成為常態,“聽、評、研”環環相扣,促使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形成個性化的風格特色。教師間的“悅讀碰撞”“課題共研”“沙龍分享”以及“基本功大賽”“教師考學”“命題競賽”等,也進一步促進教師提升基本功,打造精品課堂。
在變革學的方式與教的方式的同時,學校改變評價機制,構建學生自我表現評價、小組同伴評價與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
自我表現主要指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包括舉手發言、課堂紀律、解題正確率、質疑提問、參與小組合作等各個方面。每學期學校都設立“我給自己頒大獎”的表彰項目,學生依據自己一學期來的表現,給自己頒獎,為自己加油。該表彰項目旨在讓學生意識到,只要進步,就是優秀。
制訂小組評價考核機制,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學習交流效果。從小組板書、組員參與、互相幫扶、答題正確率、能力拓展、紀律及綜合表現等方面評定積分。每節課都將小組積分展示在黑板上,定期進行總結、評價,從而實現全體進步。
學案按難易度分ABC 三個等級進行設計。學生完成后,教師批改、掃描作業紙,上傳至平臺進行大數據錯因分析,然后教師依據分析報告,為學生私人定制學習方案,推送與之相匹配的微課講解視頻和習題資源,開展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減輕學生學業壓力,達到減負提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