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笑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教務管理主要包括了學校教務的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管理過程及課務等多方面內容,為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轉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新時期互聯網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全方面滲透,使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關注信息技術對教務管理模式的影響。當前階段,大部分高校還存在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流程制度不健全、教務管理流程不清晰等問題。對此,高校需要客觀看待當前教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立足于信息技術,探索教務管理的優化方向。
班級是課程教學工作開展的基本組織單位,新時期在線教學的廣泛開展,是對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挑戰和沖擊。傳統的線下授課制度,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對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線教學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信息由班主任、教師及其他管理者共同發布。教師無法和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也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直接地監督和管理,不利于班級的互動,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1]。基于在線教學的客觀限制,如何讓傳統點對面的教務管理轉變為點對點的信息交流,通過多方協作,弱化傳統教師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的權威性,突出班級干部和學生的作用,成為教務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務。
在高校教學開展中,受教育者主要指的是學生,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在線平臺進行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教師的監督和指導,部分自我約束力較差的學生容易陷入消極應付的情緒中,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在線教學的高質量開展,這是教務管理工作優化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痛點。因此,如何讓學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更加規范、讓教務管理向著制度化的方向發展,如何提高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強化對學生學習狀態的約束,成為教育管理的關鍵需求。
在線教學模式的應用改變了教學的環境和方式,當前在線教學主要是在異地同步互動教學模式[2]。這種教學模式更多通過直播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教師更多使用騰訊會議、QQ 課堂和釘釘等平臺進行網絡在線直播課程的教學,通過構建虛擬教室,實現遠程同步教學,是在線教學的主要方式。異地遠程教學還會采用非直播的教學方式作為輔助教學,通過在線互動、遠程指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自行觀看學習視頻,再完成課后作業。針對學生的作業,教師主要采取在線批改和答疑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正課內容加以鞏固。不管是異地同步教學還是異地在線互動,這種方式雖然對傳統教務管理的方式產生了沖擊,但也打破了面對面教學的時空限制。然而就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教學條件來看,部分學校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還存在硬件缺失和資源滯后的問題,平臺內容參差不齊、平臺使用能力有限,約束了教務管理工作的高質量進行。
有序高效的教務管理,是高校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得以正常運轉的基礎。教學是學校最基礎的工作內容。教師借助現代技術優勢,通過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跨區域的知識傳遞,并通過在線平臺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能力。教務管理工作是這一系列工作得以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既服務于教學工作本身,又指揮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教務管理工作還需要對在線教學過程中的秩序進行監管,確保在線教學的協調穩定。由此可見,教務管理工作在新時期在線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是在線教學開展的基礎,也為在線教學提供保障。
新時期信息技術不僅滲透于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更為各行各業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科學習進度,在新時期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中,利用云平臺進行學科教學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在線教學平臺為基礎進行專業教學和教務管理,能夠讓教師對教學節奏更有把握。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應該保證同質同效[3]。在線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神態等無法實現有效傳遞,教師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進行實時捕捉,只有加強教務管理,培訓并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在線教學技術,才能更好地確保在線教學的質量。
在線教學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模式,更多地依賴教師團隊和教務管理團隊的基本素養和平臺靈活應用能力。盡管大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了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務管理人員對教務管理的認識比較片面,簡單地將信息錄入和資料歸檔等同于教務管理,從而限制了在線教學的質量、拉低了教務管理的效率,阻礙了在線教學的有序開展[4]。同時,由于授課教師與教務管理人員對于在線平臺使用方法不夠了解,沒有充分挖掘在線平臺的價值。尤其是一些資歷深厚的教師對新興技術的本能排斥,使得在線教學的工作無法順利開展。除此之外,由于教務管理人員長期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自身現代信息化技能的不足,使得他們不愿主動調整心態并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導致管理人員的工作跟不上在線教學的客觀要求,阻礙了在線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也阻礙了教務管理質量的提升。
高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具有系統性、程序性和復雜性等突出特點,教務管理系統的更新和管理機制的運行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環境下的在線教學是經教育部審核并通過的一種現代課程資源平臺,能夠通過交互式軟件工具,實現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授課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制訂教學大綱,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可讓學生通過網絡設備進行自主學習,在網絡平臺實現師生間的問題互動,使得課程學習更具靈活性,也對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進度給予保障。就教務管理而言,管理人員的能力、教務管理的制度、管理方式的創新,對教務管理的實際運行工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首先,時代性是教育最突出的特點。教師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需要及時對自身的知識素養和技巧技能進行提升,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隨著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教育隊伍的專業發展面臨著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局面[5]。高校教務管理工作的內容較為繁雜,管理的流程也較為煩瑣。新時期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在線教學逐漸成為當前主要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在線教務管理平臺的開發和使用。為了確保在線過程中教務管理程序的規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高校需要建立相應健全的教務管理規范制度和流程體系。
其次,學校需要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加大對教務管理人員信息素養和信息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及時普及最新的信息知識和技能,更新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教務管理是聯系學生和教師的重要環節,教務管理人員自身的素養和能力,對教務管理的質量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應當立足于教務管理崗位的基本職責,引導教務管理人員著眼于互聯網發展的前沿,在日常工作之余學習相關信息技術,運用大數據進行調研、模擬和評估,從而準確定位專業教育調整的方向,提高信息錄入和輸出的準確率,有效提升教務系統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分析質量和信息處理效率,并在完善信息系統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新的教務管理模式。
最后,針對在線教學課程多、監管難度大的問題,學校還需要強化課程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監督規范機制建設,構建教師、教務管理人員的協同共管機制。學校及教務管理人員可以學習并引進先進的教學平臺監管模式和技術,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調整,讓技術的使用和平臺的運行更加契合學校的教學運行,在監管的過程中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和遴選。學校需要對在線教學的開展情況進行跟蹤,通過學生及教師填報的學生每日在線學習情況調研、每日在線課程教學情況調研等問卷星數據,讓教務管理人員形成在線教學情況運行報告,以便后續優化在線教學的運行。
隨著新時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民眾的生活質量和各行業的生產效率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也對新時期教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傳統階段的專業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了課堂的主體位置,學生通常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6]。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也不利于學生對教師進行及時的信息反饋。
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背景下,網絡學習資源平臺較為豐富,可供學生學習的內容也較為完備。但是大多數平臺質量卻沒有基本保障,具有針對性的學習平臺較少,系統化的學習資源很難搜集。同時,部分平臺所設置的課程內容是否符合新時期學校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還值得考量。教務管理系統要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是教學課程有序開展的重要平臺,其本身具有的教學資源更要為專業課程的開展提供支持。因此,高校還需要整合教務管理平臺進行,立足已有資源,挖掘更多優質課程信息,以此實現教學資源和在線平臺的融合使用。
互聯網技術和教務管理的深度融合,為在線教學的開展和現代教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持。為了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意愿,以更加契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方式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投入程度,學校可以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任課教師在授課前可以通過QQ、微信、釘釘等平臺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在線調查和數據分析,并對網絡條件不夠穩定的學生進行登記。其次,教師可以登錄網絡學習平臺,核查課程的信息、完善課程的內容、安排課程的教學。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端和教師端的信息變化,以便做出相適應的教學調整。最后,教師還需要設計在線教學評價,對在線教學的質量進行檢驗。
縱觀當前在線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務管理最突出的重點就是對學生、教師、課程、院校的情況進行整體把握,針對不同的對象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定制服務。同時,教務管理還需要輔助授課平臺,幫助授課教師協調各方面的教學資源,以此實現課程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合成共享。
學習共同體,是新時期師生關系的新模式,指的是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共同構建一個團體,針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及時分享自己掌握的學習資源,完成共同學習任務[7]。學習共同體團隊中的成員通過長期的合作與交流,能夠加深相互之間的聯系,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在線教學的廣泛開展,使得傳統教師占主導的師生關系模式被打破,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權威性逐漸演變為了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的教育關系。
在線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模式逐漸從傳統課堂的封閉互動轉變為信息開放的自由互動,互動方式的改變也使得互動的內容逐漸豐富起來。這一現代化的互動模式不僅僅存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還包括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生與學習環境的交流。學校和教師可以在自由開放的教學空間與學生保持互動以線上自學、直播授課、全程評學的多元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地監督和管理,從而獲得學生的一手資料,借助大數據的便捷性和精準性獲得學生的階段性學習評價。教師和教務管理人員作為構建在線教學共同體的主體,應當立足于在線教學平臺的實際功能,引導學生正確進行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后評價,及時解決受教育者的問題并開展討論交流和資源分享,從而構建起完善的在線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教務管理的科學性。
在線教學平臺的廣泛使用,讓網絡化、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成為課務管理的重要渠道和強有力依托。當前大多數高校已經開始開發并使用網上選課系統,參與選課的學生能夠直接登錄系統主頁進行校內操作。部分高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管理的工作需求,對教務管理的在線系統進行更深層次開發,在系統內部設立了課務安排、教室借用等管理子系統,完成了教學計劃的錄入、修讀課程的維護、教學任務的落實、教學日歷的填報、教學場地的預約等基本功能的開發和使用。高校需要客觀認識到信息化背景下教務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引入專業人才、使用先進技術,為課務運行工作開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提供必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還要認識到課務管理的層次性和動態性特征,在進行課務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制訂明確的計劃,監督管理流程,核查管理結果,實現各環節的環環相扣,從而推進課務管理的有序進行。對于課表的編排,管理人員需要首先明確課表的嚴謹性及課表編排的基本原則,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務系統錄入教學計劃。聯合各學院系(教研室)主任按學期審核教務系統里各專業各年級的教學計劃。開課學院各系(教研室)按教學計劃落實好本單位承擔的教學任務,進行課表編排,任課教師按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填寫教學日歷,編制課程各環節教學方案。后期任課教師如因公事或私事需調整上課時間,則應該及時向學院及教務處申請報備,并通過教務系統在線申請及審批等方式提高調停課效率,以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有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