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帥?徐猛?曾德生?張金旺
摘要: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根據教育部新修訂的職業教育專業簡介,結合“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高職現代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思路和具體實施過程進行了介紹。希望通過將“X”證書所需的職業技能融入專業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并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關鍵詞:“1+X”證書;現代通信技術專業;課證融通
一、“1+X”證書背景
“1+X”證書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的一項重要的改革部署和創新。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 號),提出在職業院校和應用型本科啟動“ 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試點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學歷證書的作用,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并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2019年4月4日,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教職成(2019)6 號),提出通過“1+X”證書試點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與課程建設相結合,促進書證融通、課證融通,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二、改革研究意義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就業導向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學歷證書難以充分反映出畢業生的實際技術水平。因此,有必要通過具備法定資質的第三方獨立評價機構對畢業生的實際技術技能水平進行測評,并頒發相應職業和等級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院校將成為“1+X”證書制度試點的主體。在推行“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研究書證融通,進行課程體系與“X”證書職業技能要求的融合和重構,對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①根據教育部關于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簡介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結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X”證書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嵌入到課程體系中,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把“1”和“X”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
②當前,通信行業的發展速度驚人。從2001年2G網絡投入商用,2008年3G牌照發放,轉眼4G已完成大范圍覆蓋,2020年5G網絡已經開始投入商用。5G的快速發展將帶動通信產業鏈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如通信運營業、通信服務業、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通信終端設備制造業等都將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推動對通信人才的需求。同時,這也對通信類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證書”制度根據產業需求和企業對職業崗位的需求,由第三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開發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這有助于讓職業院校根據產業需求和職業崗位需求進行課程設計,對接新技術,實現產教融合,更有利于職業院校服務所在地區的發展。
③通過對“X”證書職業技能要求的梳理,有助于教師對自身專業技能進行自我評估,積極進行查漏補缺。通過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交流,促進教師成長,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掌握新技術和新技能,從而提升教書育人本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改革思路
(一)遴選適合本校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的“X”證書
根據教育部已發布的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以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信息,我們可以梳理出適用于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時,結合本校的教學實踐資源、校企合作平臺、現有課程體系以及學生的期望,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X”證書。
(二)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合與重構課程體系
根據教育部關于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簡介及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針對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X”證書所需的職業技能嵌入到課程體系中,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①認真研讀“X”證書中不同工作任務的職業技能要求,梳理出初級、中級和高級中對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并對照現有課程體系中不同課程的知識和技能目標進行分析。
②根據分析結果確定采用何種銜接融通關系,如免修正、內容強化、內容修補、能力轉化或新增課程等。
③在系統策劃設計基礎上,組織教師對學歷教育中相關的課程目標、內容和側重點結合技術技能指標要求進行梳理、融合、修正、完善和改進。重構思路如圖1所示。
四、改革實施
(一)遴選適合本?,F代通信技術專業的“X”證書
關于“1+X”證書制度發布后,教育部先后組織了四批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和“1+X”證書試點院校的遴選工作。截至2021年11月1日,教育部發布了四批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名單,其中和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相關的如表1所示。
為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需要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相應的優化,并更新課程體系。我們可以通過查詢最新版的職業教育專業介紹,結合本?,F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以及歷年來校企合作單位的人才需求情況,借助本校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的資源,并利用與華為公司的合作關系,選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5G移動通信網絡部署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二)開展基于“X”證書課程融合與重構
教育部在2022年修訂的職業教育關于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簡介中提到,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備通信網絡設備選型與方案設計、通信核心網、承載網、移動通信網設備安裝部署、業務開通及調測等能力。根據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建議考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包括5G移動通信網絡部署與運維等。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5G移動通信網絡部署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教育部的要求相吻合。
具體崗位職責要求可參考表2,詳細說明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5G移動通信網絡部署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
職業技能等級要求,以初級為例,需要具備安全防范意識,做好安全防護,識別安全風險,遵守機房和網絡設備安全標識指示等。在通信工程與施工課程中也有相關的介紹。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將這一目標放在這個課程中來達成,并根據初級職業技能要求進一步細化和規范要求。
另外,以初級要求能夠獨立完成5G無線相關線纜制作為例,可以將此目標放在計算機網絡與通信課程中來達成。通過整合職業技能要求和原有課程,可以進一步突出課程的側重點,并重構課程項目,以達成教學目標。
根據教育部現代通信技術專業教學標準要求,以及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知識技能要求,可以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5G移動通信網絡部署與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融入現代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逐步將初級、中級和高級職業技能要求融入專業課程體系的各個階段,以此來培養現代通信技術人才,構建適應人才需求的現代通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三)提升師資專業技術能力
通過對“X”證書職業技能要求進行梳理和自我評估,教師可以及時了解自身專業技能的不足之處,并積極進行學習和補充,以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參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師資培訓和交流活動,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更新技術知識,獲得更高級別的證書,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這有助于提高教育培訓質量。
借助學校的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教師可以參加華為官方的師資培訓課程,確保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可以利用寒暑假加入校企合作單位或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鍛煉,以提高師資的專業技術能力。此外,引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可以完善師資隊伍,提升教學質量。通過以上措施,可以使教師在專業技能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進一步提高教育培訓的質量。
五、結束語
根據教育部對現代通信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在對“1+X”證書職業技能要求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與現有課程體系進行對比研究,可以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和明確課程目標,將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技能要求與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系相融合。這種融會貫通的方式可以實現“1+X”證書和專業課程的有機銜接和融合,使學生所學的技能知識更加符合產業和職業崗位的需求。通過這樣的課程改革,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現代通信技術專業人才。同時,希望學生在取得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之后,能夠增加個人競爭力,拓展更多的就業道路和發展方向,從而最終提高整體生產力。在重構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可以按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設置相關課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項目案例,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和應用所學的技能知識。同時,可以引入產業界的專業人士擔任客座講師或進行實踐培訓,以確保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與行業實踐相結合。
通過以上改革措施,可以實現職業技能證書和專業課程的有機銜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其在就業市場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并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曾德生,龐雙龍,陳曉丹,等.1+X證書背景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04):1-7+13.
[3]王亞盛,趙林.1+X證書制度與書證融通實施方法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6):13-17+64.
[4]喻宙,胡斌,郝會霞,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融通路徑設計——以用戶側微電網工程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分布式發電與微電網技術專業銜接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4):85-90.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2022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專項)(項目編號:2022GXJK691);廣東省教育廳普通高校認定類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21KTSCX357);中國電子勞動學會2021年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發展課題(課題編號:Ciel2021224);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教研教改課題(項目編號:CXJGKT20210708)。
邵帥(1985-),女,漢族,湖北襄陽,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移動通信技術、職業教育;
徐猛(1985-),男,漢族,湖北隨州,碩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通信工程項目管理;
曾德生(1983-),男,漢族,福建龍巖,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Linux、云計算、職業教育;
張金旺(1983-),男,漢族,廣東茂名,講師,研究方向:大數據技術、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