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 王泳欽
摘? ? 要:在復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簡稱CAS)理論指導下,哈爾濱理工大學立足“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實踐,遵循“實際、實用、實踐、實測、實意”為一體的原則,將主體聚合、非線性發展、標識引導、多樣化滿足、內部模型建立、行為模塊應用等方式進行融合,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從而推動“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
關鍵詞:“商務英語口語”課程;復雜適應系統(CAS);一流課程;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10-0015-03
一、引言
2022年7月,商務部、中央宣傳部等27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該文件提出統籌推進文化產業和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與貿易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意見。為適應時代發展和國際化需求,高校“商務英語”課程建設不僅要充分考慮商務英語教學的復雜性,還要兼具對學生語言能力和商務能力的培養。但目前的“商務英語”課程測評缺乏統一、規范的商務英語能力標準參照體系[1],故而在針對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商務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參考《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相應等級能力表現特征,同時結合社會和行業對學生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在復雜的教學環境中,分析諸多因素影響下的教學動態變化,有目的、有規劃、有設計地開展教學活動,改進現有課程設置。
二、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與“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的復雜性
(一)復雜適應系統理論
復雜適應系統理論是J. H. 霍蘭德(J. H. Holland)于1994年提出的,該理論主要聚焦于以適應性為中心的復雜性研究,為教學系統研究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2]。CAS理論指出,復雜性行為的涌現來自于復雜主體的聚合互動,而復雜主體根據經驗積累進行適應。CAS理論主要包含7個基本要素,分為4個屬性(聚合、非線性、流、多樣性)和3個機制(標識、內部模型、行為模塊)。CAS理論拓展了適應性的研究范圍,使適應性不再局限于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物體適應環境的過程,而是將其應用于學習及其相關過程[3]。CAS理論對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頗具方法論意義[4]。例如,覃澤宇等人指出,CAS理論從適應性主體的進化出發,揭示了系統復雜性的根源,為教學系統的順利演化及教學設計提供了方法論上的指導[2]。
(二)“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的復雜適應系統分析
在CAS理論指導下,對“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進行分析,可見其是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等諸多因素相互影響的動態過程,是復雜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協同統一的適應過程,是一個復雜適應系統。“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的復雜性應基于CAS理論的7個基本要素進行分析。
CAS理論中的各主體形成高度適應性的聚合,而聚合形成的主體則是CAS理論的核心概念。在“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中,主體即是教師和學生。各主體為了共同的教學目標聚集在一起,且決定了每節課甚至未來商務交流的有效性。因此,“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的復雜適應系統可通過主體的持續互動得以體現。例如,在教師和學生通過協調和選擇形成聚合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的形式基于模擬的商務活動實現商務英語口語交流,這便是CAS理論中促進聚合形成的機制——標識的充分體現,亦是各主體的適應和選擇實現了信息交流。教師則需要觀察學生的語言和非語言的選擇與協調,以及學生間的適應過程,以便更好地模擬商務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標識的多樣性突出了商務交流活動和英語口語課堂活動的多樣性、教學中主體與環境及主體間復雜的信息流。這意味著教學中的信息互相碰撞存在多樣性、可變性,有時甚至缺乏中心方向,但是為實現教學目標,信息流的暢通、課程建設及設計要保持一定時期(長期或短期)的連貫和一致,使主體和系統的演化進程順利進行,這也是CAS理論研究的一個典型問題。教學的非線性體現為教學中各元素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是嵌入教學內部模型中的。內部模型從商務活動設想到復雜的合作計劃,不僅是為了推動課堂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也需要發現學習過程中組合和重組的行為模塊,以推動學生的自我建構,實現自我提升。
在這樣一個復雜適應系統中,教師可以通過提供適當的教學方法和資源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商務英語口語”課程;學生也可以通過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口語水平,并對教學內容提出建議,從而促進整個系統的不斷優化和發展。
三、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理論的“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
在“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不同場合下的語言技能和策略來適應復雜的商業環境。基于CAS理論進行“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作,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商務環境。
(一)“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策略
基于復雜適應系統的“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強調學習過程,實現各主體聚合。教師應將學生視為CAS理論的一部分,注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以及文化差異之間的相互影響,并鼓勵學生進行探索與嘗試,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商務交流。
二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非線性發展。為促進學習和教學的良好聚合,教師需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包括合適的教室、多樣化資源、互動式方法等;同時,應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思考和自主學習,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商務活動,促進思維的非線性發展。
三是注重教師的角色轉變,發揮標識的引導作用,及時調整教學流程。教師需要從傳統的授課者轉變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引導者。信息化時代,教師可通過虛擬教研室了解學生的問題和需求,并根據反饋意見調整教學流程。
四是重視個體差異和集體合作,滿足多樣化需求。教師應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目標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同時,應鼓勵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共同完成任務或項目,以促進知識的聚合,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開展團隊項目等,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商務英語的意義。
五是開展開放式教學設計,建立內部模型,應用行為模塊。教師應根據學生需求改進教學設計,使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變通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構建起自己的內部模型,以便更好地適應復雜的商務環境; 同時,也應鼓勵學生采用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英語進行商務交流,掌握適宜的行為模塊,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例如,掌握正式和非正式場合下的英語表達方式、各種類型的商務文件和電子郵件等,以增加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多樣性。
基于以上策略,教師可構建一門具有適應性、靈活性且高度聚合的“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使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提高口語水平和綜合素質。
(二)“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設計
哈爾濱理工大學立足“商務英語口語”課程教學實踐,遵循“實際、實用、實踐、實測、實意”為一體的原則,從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估方式、反思反饋等方面進行設計,構建基于CAS理論的“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
學情分析。“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授課對象為外國語學院非英語專業本科二年級學生,先修課程為“大學英語”和“英語口語實踐”。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但在商務領域的語言、文化背景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需求并結合教材、在線平臺等進行個性化指導。
教學目標的實際性旨在滿足學生在復雜商務環境中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商務英語口語”課程注重實踐和應用,如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商務會議、演示和協商等商務模擬活動。教學目標可制定為:發展不同商務情境下的有效溝通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文化意識和敏感性;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師應選取實用、靈活且適應性強的內容嵌入到教學內部模型中,以培養學生的商務能力,如商業溝通策略(如談判、說服和演講技巧)、人際交往技能(如積極傾聽、共情和沖突解決)、跨文化交流能力(如理解文化差異和適應溝通風格)等。
教學方法的實踐性。基于CAS理論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動態和互動的方式促進學習,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商務英語口語”課程采用項目驅動學習、案例研究和小組討論等方法促進學生的互動與合作。教學方法充分體現標識的多樣性和引導作用,如合作學習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和案例研究)、真實材料(如真實商業文件和視頻)、反饋和反思(如同伴反饋和自我反思)、個性化學習(如制定學習計劃和個別輔導會議)等。
評估方式的實測性。為確保課程的有效性,教師需結合《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中的相應等級能力表現特征,評估學生實現教學目標的進展,選擇合適的評估方式衡量學生口語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課程考評重點放在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上[5],如通過口頭演示、模擬商務談判和寫作任務等方式評估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評估方式可采用基于表現的評估(演講、談判和模擬)、形成性評估(小測、自評和同伴評價)、終結性評估(期末考試和項目)等。
反思反饋的實意性。考慮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重組行為模塊,通過自我評估、小組討論和反思日志等方式,反思整個學習過程,并分享經驗和觀點。
教師根據評估結果和學生反饋,持續改進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優化課程設計和提升教學效果。總之,基于CAS理論進行“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設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快速變化的商務環境中的挑戰,掌握必要的語言技能和策略,與不同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助力職業生涯發展。
(三)“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實例
基于CAS理論進行“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設計,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多元化。同時,應按照“商務知識切實掌握,真實情境實操演練”的原則構建教學內容,突出“交際技巧”“語言知識”和“商務實踐”的有機融合。從商務知識和語言知識入手,以問題、活動和任務為載體,通過討論、講授、練習等方式模擬未來可能遇到的真實場景。
以學生扮演某電子商務公司管理人員為例進行說明。假設學生要扮演具有一定商務經驗的電子商務企業管理人員,教學目標是幫助其更好地與國際客戶溝通。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價值引領。基于市場營銷主題,融合國內外成功案例,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價值觀及契約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教學主體背景和需求的了解。通過面談、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課前準備,擬扮演的企業管理人員的英語水平、工作經驗、職業目標等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個性化教學計劃。
多種交互式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師可采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交互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度。例如,通過模擬真實的商務場景,學生模擬雙方在商務談判中的對話,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商務場景中雙方的文化差異和溝通技巧。
實際商務場景的結合。通過選取真實的商務項目合作談判案例,學生體會可穿戴設備的采購和銷售過程,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嘗試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通過動態流程圖分析營銷策略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而為自己代表的公司爭取利益最大化。
課后合作和線上輔助。每單元學習結束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音頻和視頻的形式記錄模擬商務活動全過程,鞏固所學商務知識。線上自主學習,即學生在課前和課后自主學習線上微課等補充內容,完成線上測試,掌握語言知識和交際技巧。
反饋和評估的執行。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在模擬商務活動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給出反饋和評估。例如,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中,教師制定具體的評估標準,包括商務談判故事情節、語言、內容、結構等,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估和反饋,并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基于CAS理論的“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和多元化,采用多種交互式教學方法,結合實際商務場景進行綜合練習,及時給出反饋和評估,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的提升。
四、結束語
文章在CAS理論指導下,探討如何將復雜適應系統的4個屬性(聚合、非線性、流、多樣性)和3個機制(標識、內部模型、行為模塊)融入“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中,通過分析“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遵循“實際、實用、實踐、實測、實意”為一體的原則,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參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并進行反思。基于CAS理論的課程建設,為“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 孔文,李清華.商務英語口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理論模型構建[J].外語界,2020(3):61.
[2]? 覃澤宇,林銘.復雜適應系統視域中的有效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9(8):18-19.
[3]? HOLLAND J H. Hidden order: how adaptation builds complexity[M]. Lond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5:10.
[4]? 喻艷.復雜適應系統理論與學習型社會的構建[J].成人教育,2007(1):45.
[5]? 嚴海英.OBE理念在商務英語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74(9):78.
收稿日期:2023-03-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3-06-06
作者簡介:郭紅(196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商務英語口語一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SJGY20200319)、“高水平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建設研究與實踐”(SJGY20210401);第十一批中國外語教育基金“多模態視域下大學生英語口頭敘事研究”(ZGWYJYJJ11A170);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基于POA的混合式師生合作評價模式和學生投入度研究”(WY2021041-C)、“糾正性反饋對學生外語學習能力提升的應用研究”(WY2022001-A);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課程思政背景下基于POA的研究生學術英語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GJB142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