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祖青
2020 年高考英語全國卷創新性地引入了讀后續寫這一新題型,要求考生在閱讀給定的英語材料后,根據段首的固定語句續寫文本,旨在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讀寫結合能力。而為提升學生讀后續寫的能力,教師要在日常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展開訓練,讓學生熟悉讀后續寫的模式,借助教材中的語篇內容和寫作材料,設計讀寫結合的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手法,了解文章內涵,并就此展開微寫作。長此以往,學生的讀后續寫能力會逐步提升,他們的邏輯聯想能力也會逐漸加強。
新版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是新課標背景下誕生的教學材料,它融合了新課標的核心思想和素質教育的理念,在選文和編排上都獨具一格,而以其為載體開展讀后續寫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接觸優質的英語語篇,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語篇中優秀的寫作方法,積累優質的語言素材,這不僅可以增加他們的素材儲備,還能提升其寫作能力[1]。此外,新教材中選取的語篇與社會、生活的關聯性較強,反映了人們的現實生活,能夠喚醒學生的真實經驗,在此基礎上開展讀后續寫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主動鏈接自身的已知經驗,在深度解析文本的基礎上,圍繞文本的核心立意和框架結構,進行合理續寫和創作。經過此過程,高中生的學習熱情、高階思維等都能得以提升。從新高考背景出發,教師以教材為載體將讀后續寫作為常規的教學內容,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讓他們在高考中可以更靈活地解讀文本材料,精準定位立意點,從而提升英語成績,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總之,無論是對于高中生的成長發展、高考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英語教學的全面進步來說,利用新教材展開讀后續寫活動,都是一項一舉多得的措施。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隱藏功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讀后續寫能力。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讀后續寫的能力,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讀,讓他們掌握多元和創新的閱讀方法,明確英語語篇中包含的主要內容、中心主旨、結構層次等,并有針對性地了解語篇中的寫作手法,為續寫儲備素材[2]。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的新教材為例,教師可從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展開閱讀指導活動,以預習任務、問題鏈和語言環境等為載體和對象,搭建閱讀支架,讓學生在閱讀、解析等環節和過程中,有目的性地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手法。
1.設計預習任務
新高考制度下的英語讀后續寫題目,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理解等高階思維能力,鍛煉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單純依靠課堂上的教學時間,學生很難對英語篇章形成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自然也就難以把握續寫的方法和技巧。對此,教師要依據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設計導向型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在預習任務的引導下,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結構和主題等[3]。
例如,在北師大版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LIFE CHOICES 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本單元LESSON 1 READ AND EXPLORE 板塊下的I'm a ... digital native!和I'm a ... go-getter!兩篇文章作為讀后續寫的載體,立足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設計預習階段應完成的任務,引導他們梳理兩篇文章中包含的具體要素。首先,概括文本內容。教師以兩篇文章中所提及的生活方式,引領學生以概括性的短語和句子,大致概括文本的基本內容。如在“digital native”的詞條下,學生可用“chat with friends online”“play computer games”等句子進行概述,“go-getter”可以用“study with a clear goal”“be attentive in what they do”等進行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搭建的支架下,能夠自覺地補足支架內部的內容,全面梳理篇章。
同時,基于讀后續寫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還要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結構和框架,讓他們了解英語寫作的基本邏輯結構,幫助他們熟悉英語語言環境下的寫作要求。以I'm a ... digital native!這篇短文為例,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預習任務“Read the article and explain how Joe's arranged his self introduction”。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按照“Paragraph 1-Paragraph 2-Paragraph 3”的段落順序,概括篇章的層次結構,并說明每一個段落涵蓋了怎樣的內容,如Paragraph 1 中包含了“General and brief introduction”,學生要逐一進行總結和分析,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在預習任務的驅動和指導下,高中生不但了解了教材中英語篇章的真實含義,還能明確篇章的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這對培養學生讀后續寫能力有重要推動作用。
2.建構問題鏈
在高效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對英語教材中的語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囿于語篇的內容解析,而是要向更深層次探索,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和解析語篇,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猜想,這樣有助于他們在續寫的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靈感。為達成上述目的,教師可以著力建構問題鏈,將不同的問題穿插在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深讀英語語篇,結合教材中的單元標題、人文主題等,深入挖掘語篇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內涵。
仍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 LIFE CHOICES 的教學為例,經過預習階段的獨立思考和自主閱讀,學生對兩則介紹性語篇的內容已經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為了讓學生對“digital native”和“gogetter”這兩種生活方式有更直觀和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于課堂之上建構問題鏈,將極具啟發性的問題作為學習支架,激勵學生展開深度學習活動,如“Joe and Li Ying have different lifestyles. 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ir lifestyles?”“Which lifestyle do you agree with?”“What kind of lifestyle do you belong to?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your real life?”等。這節課從課內文本內容逐步過渡到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現實經驗,這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意的理解,又可以為學生續寫出高質量的英語作文提供靈感。
3.創設語言環境
對于高中生而言,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長期受母語環境和語言特征的影響,他們很可能難以深入了解語篇中的文化元素和歷史背景等,這不利于學生深入解讀英語語篇,也會影響其讀后續寫的進程和質量。因此,教師要以環境為支架,通過創設語言環境的方式,為學生搭建閱讀和學習支架,讓他們能夠從內外融合的角度深入解讀教材中的語篇,為其展開高質量的讀后續寫活動打下基礎[4]。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 教學中,教師將A SEA STORY作為讀后續寫的材料,在讀后續寫活動之前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利用輔助性的資源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A SEA STORY主要講述了人類與大海之間發生的驚險故事,意在讓學生明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樹立保護海洋的意識。基于語篇的主要內容和涵蓋的思想內涵,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與海洋保護、海洋環境失衡等話題相關的新聞材料,如文字報道、圖片和視頻資料等,讓學生了解海洋對人類生存的重要作用、海洋的生態現狀、人類應為保護海洋做出哪些努力等。在資料的加持下,教師指導學生深讀語篇,找準文章的核心立意和續寫的連接點。至此,學生在英語語言環境中解讀和分析語篇,不僅能夠了解語篇中的內容,還能將輔助材料作為續寫的立意點。
在以上環節中,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了素材和寫作經驗,他們已經能夠概述英語語篇的內容,梳理其結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正式開啟讀后續寫的練習活動,讓學生掌握續寫的方法和竅門,進而提升寫作質量,能夠根據不同類型的英語語篇,靈活自如地展開續寫活動,達成提升學生讀后續寫能力的目的[5]。以“A SEA STORY”語篇為例,在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展開續寫練習活動,從提煉關鍵詞、巧用開頭語和找尋立意點等多個角度,鍛煉其續寫能力。
1.提煉關鍵詞
一篇文本是由多個詞匯和語句構成,關鍵詞是有代表性的詞匯,能反映出文本的主要內容和中心主旨。在讀后續寫練習活動的第一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提煉出語篇的關鍵詞,確定續寫的要點。在“A SEA STORY”的讀后續寫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what”“why”“how”等方面分別提煉關鍵詞,明確閱讀篇章的基本框架和內容,在此基礎上,列出作文的框架,按照原文的行文邏輯,結合現實生活經驗和查閱的相關資料,于框架中補足內容。如此,學生既可在關鍵詞的引領下將不同的語句串聯起來,也能融合自身的現實生活經歷,從而使續寫出的文章更具邏輯性和可讀性。
2.巧用開頭語
一般情況下,讀后續寫會分為兩段,在兩段的段首提前給定了開頭,第一段與原文的內容無縫銜接,第二段的段首則是升華主題的起點。根據讀后續寫題目的這一特征,為了創作出前后呼應、銜接自然的文章,在續寫練習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巧妙地運用開頭語,從開頭語中確定續寫的基調。
例如,以語篇A SEA STORY為讀后續寫的資源,教師可設計如下兩段開頭語“Many years later, I remembered this story...”“Up to n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 and human beings has been in jeopardy...”,引導學生根據開頭語中的內容,發揮自身的想象和聯想能力,續寫篇章,創造出有新意、有內容的作文。
經過系統化訓練,高中生不僅能夠在課內閱讀中積累基礎知識和學習經驗,還能習得不同體裁、題材的英語文本的寫作手法,并在后續的續寫練習中進行遷移和運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強化閱讀理解、語言表達等能力,還能全面提升讀后續寫能力。
立足新課標和新高考的教育背景,教師將提升學生讀后續寫能力作為常規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搭建支架和科學指導等方式,引領學生理清語篇的內容,明確語篇表達的核心思想,并運用科學和恰當的寫作手法展開續寫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和運用,還能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對高中生的長足發展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