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思 李燕蕓(廣西:崇左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教學內容枯燥,思維模式嚴重僵化,課堂缺乏活力,學生因此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至關重要。在眾多改革策略中,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嘗試。
首先,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實施教學信息化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學信息化的核心,它將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更多的運用。其次,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數字化教學資源既是學習內容的載體,也是教師教學活動組織管理的工具,同時還是支持學生學習活動的工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設計、實施與應用直接制約著信息化教學活動,其設計、實施和應用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最后,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是知識傳遞與內化的媒介,也是師生與生生之間互動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以現代學習理念為指導,運用精心設計開發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能夠對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課堂結構進行變革。
2021 年7 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出臺,提出: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教育部門要征集、開發豐富優質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利用國家和各地教育教學資源平臺以及優質學校網絡平臺,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在“雙減”的大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用戶等都迫切需要高質量的教育課程、教育資源和教育應用。學校和教師對提供更多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提出了要求,家長和學生也迫切需要可以在課后進行查漏補缺或提升、拓展的高質量學習資源。
綜上所述,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補充教學內容,還可以豐富擴展教學資源,滿足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關于拓展課程資源、豐富英語學習渠道和“雙減”政策下提供更多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的要求。針對上述研究,本研究將立足“雙減”政策背景,結合“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等戰略要求,建設資源庫,深入探討數字化教學資源優化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應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雙減”政策有效落實。
數字化是用數字的方法記錄和傳遞信息,即通過數字化技術處理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對轉換器進行采樣和量化,并將其從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設計、開發、存儲和傳播,并建立在信息之上的一種教育資源,其內容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學軟件(主要是多媒體課件)、網絡相關學習資源(包括在線學習資源、專題學習網站、學科網站或在線課程)和資源庫。
所謂“資源庫”,就是一種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其中包括了材料庫、積件庫、工具庫等。建立“庫”是為了防止對教育資源進行重復開發與構建,建立一個統一的資源系統,實現資源的共享。這個資源庫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里面有非常多的教學素材、軟件和工具,它還表現出了資源的分門別類和整合性,讓教師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它。
本研究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庫主要分為電子課本資源庫、歌曲歌謠資源庫、自然拼讀資源庫、教案以及配套課件資源庫、課外輔導視頻資源庫、數字平臺資源庫、知名微信公眾號資源庫等幾大類。
通過對有關文獻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對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的研究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并不理想,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中小學更是如此。韓曉艷在《淺析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中,認為目前我國中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教師應用資源的水平比較低下。
第二,在當前我國正積極推動數字化教育之下,有些學校卻出現了“作秀”、敷衍了事的現象。
第三,沒有形成系統的數字化教學資源。
第四,硬件設備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普及應用。
從總體上看,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所面臨的問題是,雖然數字化教學資源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雖然已經有了一些關于數字化教學資源整合的討論,但實踐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一現象主要體現在:小學英語教師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認識與運用不夠完整,即教師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存在著過度或者不合理使用現象。大量的視頻、動畫、多媒體等資源的整合,使學生難以深入探究教育的實質,從而阻礙了知識內化為己有,也阻礙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另外,國內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浸入英語課堂,還處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因此,在進行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將課本的內容與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做到“教”與“學”的均衡,就必然影響到數字化教學資源在課堂上的使用。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使用有效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加強其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具體地說,數字化教學資源對促進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存在著局限性,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人在學習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潛能才能激發。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這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很困難。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創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數字化教學模式可以直觀地表現出知識,有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且發展迅速。在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展研究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多元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在創新的背景下,利用現代科技教學設備展示科技教學的魅力,不僅可以向學生傳遞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在傳統的英語教學形式中是很難實現的。
小學傳統英語教學的核心是教材教學。然而,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要求有大量的相關的教學資源做支撐。但是在教科書上,語言知識存在著一些缺陷。而數字化教學資源正好可以用大量的與教科書有關的教育資源以及豐富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料,并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直觀解釋,使學生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還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英語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
語言學習不僅僅限于課堂階段,要想將課堂知識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熟練運用,熟練開展語言交流,還需在課后進行大量的練習鞏固。但目前的語言環境主要以中文為主,課后的語言環境無法支撐學生的英語交流需求。然而,教師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以利用微課堂、朗誦美文、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舞臺劇等幫助學生在課后實現語言交流和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在課后得以延伸,大大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果。
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實現現代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實現我國現代教學目標的具體途徑。從本研究創建的數字化資源數據庫和教學實踐經驗來看,將數字化教學資源融入小學英語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并維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通過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和豐富的表現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比如,“外研社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下冊Module 2 Unit 1 They're monkey.”單元學習有關動物的英語名稱,而動物恰好是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在構建的資源庫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動物視頻、圖片和音頻。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資源,在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與動物有關的視頻、圖像等,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和求知欲,還可以讓他們對知識產生主觀理解,使教學相對容易進行。
當將數字化教學資源運用到課堂上時,由于其具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對相同的知識有不同的認識,從而完成對英語知識的三維建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的同時,利用與之相關的數字化資源,比如相關句型結構的視頻、生動解析課文對話的音頻等,讓學生能夠客觀地體驗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以“外研社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Module 9 Unit 1 Are you going to run on sports day?”為例,在本課程中,教師在講授完有關運動的詞匯之后,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運動的影片。比如,播放運動健兒們在奧運會上參加競技競賽的視頻,或者介紹我國知名的體育運動員,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進而激活他們運用語言知識的潛力,讓他們對各種體育運動有更多的了解。
課外環節一般包含兩部分: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例如,上課之前,教師會用微課的形式把課上所學知識先在網上預覽一遍;課后,還可以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解答。同時,教師還可以共享課件,課前讓學生完成自學任務,課后能系統地整合學習內容。此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可供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內容還有很多,例如單詞的視頻教學、課文內容的音頻和視頻等等,這些資源都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
簡而言之,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背景下,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創建教學活動是當前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創設合適的數字化教學形式,可以成功地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轉化率,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和質量。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必要深入探索和發展數字化教學形式,深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實施以學生為導向的素質教育改革,為小學英語教育事業的長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