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幼兒教育是人的啟蒙教育,教師不僅要重視向幼兒傳授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優良的品德。幼兒園開展生活化勞動教育,旨在將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融入幼兒實際生活中,幫助幼兒形成勞動意識,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如何開展高質量生活化勞動教育,是當前幼兒教育工作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對此,本文闡述了幼兒園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意義,分析了幼兒園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新時代幼兒園生活化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核心概念
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意味著教師要組織幼兒進行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發展幼兒的體力與智力,讓幼兒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與外部事物和環境進行互動,積累勞動經驗,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獲得勞動技能。幼兒園勞動教育本質上是一項基礎教育和啟蒙教育,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旨在將勞動的意識深植幼兒心中,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
二、幼兒園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培養幼兒吃苦耐勞的品質
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開展高質量的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形成吃苦耐勞的品質。具體來看,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一方面能夠讓幼兒改掉一味依靠他人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幼兒認識到勞動的辛苦與不易,以感恩的心對待他人,引導他們學會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勞動教育是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探究活動,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組織幼兒參與勞動,既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身心素質,又有助于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幼兒提高綜合素質。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會積累更多生活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通過思考和完成具體任務,最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幼兒園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主體性缺失
在勞動教育中,幼兒應是主體。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時,未能真正把握幼兒的實際情況,沒有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需求和興趣喜好,不注重豐富幼兒的勞動活動體驗。這不利于調動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習慣,削弱了勞動教育的效果。
(二)勞動教育邊緣化
部分幼兒園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未正確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導致勞動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被邊緣化。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未做好勞動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沒能將勞動教育內容合理融入教學安排中。同時,部分教師忽視了幼兒園勞動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未組織幼兒開展戶外勞動實踐活動,從而影響了勞動教育的效果。
(三)勞動教育趣味性低
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時,存在著勞動教育模式單一和活動內容枯燥的問題,這導致勞動教育活動不受幼兒的歡迎。同時,部分教師未將勞動教育與游戲活動融合,使得勞動教育走向形式化、教條化,從而導致幼兒喪失參與勞動的興趣。
四、新時代幼兒園生活化勞動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明確勞動教育目標
在開展生活化勞動教育時,教師應認識到勞動教育對促進幼兒成長的重要作用,并充分考量幼兒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生活化勞動教育的目標,從幼兒已積累的生活經驗、家庭環境、個人興趣喜好等方面出發,科學安排勞動教育的內容,以保證生活化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此外,教師應注重生活化勞動教育的趣味性、綜合性和適宜性,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導下,放寬在理論知識和技能層面對幼兒的要求。同時,在開展生活化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層面對幼兒進行考量,不僅要確定好總體目標和方向,也需要對目標進行分層分級處理,使生活化勞動教育能夠真正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達到更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創設生活化教育情境
幼兒處于具體思維階段,往往很難理解抽象的事物。因此,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教師要學會創設生活化教育情境,讓幼兒通過情境感知與親身體驗,收獲相應知識和技能,使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更加高效地達成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垃圾回收活動。在此期間,為幫助幼兒認識到垃圾回收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內容為自然風光的視頻,向幼兒展示大自然的美好。然后,導入人類不合理開發而造成自然環境惡化的案例,通過向幼兒展示這兩者間的強烈對比,讓幼兒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意識到垃圾回收的意義和價值。
(三)選擇適宜的生活化勞動教育內容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具有綜合性,各個環節都蘊藏著一定的教育價值。在日常生活中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教師能夠給予幼兒更加多元化的勞動體驗,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具體來看,教師應將關注點放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環節,實現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從幼兒入園開始,教師應將勞動教育轉變成生活化和常態化的活動,將日常生活轉變為教育的陣地,促進教學活動不斷向著趣味化、游戲化和生活化的方向邁進,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以達到更理想的生活化勞動教育效果。
在開展生活化勞動教育期間,針對生活化勞動教育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教師需要以幼兒園自身條件和當地文化為前提,挖掘當地教育資源,使生活化勞動教育更具特色。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生活化勞動教育活動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完成一些基本勞動,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手帕等;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幫助他人的活動,讓大班幼兒幫忙引導小班幼兒;可以組織幼兒參與改造環境的活動,如打掃班級衛生、整理校園環境等。另外,教師還可以拓展教學內容,開展生活化活動、職業體驗活動和種植活動等。同時,從生活化勞動教育的不同組織形式角度來看,教師也可以將生活化勞動教育活動劃分成區域活動中的勞動教育與游戲活動中的勞動教育,或劃分成家庭活動、社區活動與主題活動。
(四)加強教學引導
在開展生活化勞動教育時,教師要組織幼兒參與生活化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例如,教師可組織幼兒參與“勞動創造美”活動,利用圖片、視頻等向幼兒呈現勞動人民的勞動景象,如農民伯伯辛苦耕作的場景、環衛工人清掃街道的畫面等。通過觀察,幼兒可以看到勞動者為人民和社會做出的貢獻,認識到勞動的內核與價值。接著,教師可向幼兒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勞動的目的是什么,勞動是否有高低之分,并通過組織幼兒討論的方式,最終讓幼兒真切地認識到,勞動的目的在于創造價值,在于為人民和社會服務,勞動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在完成以上教育引導后,教師可給幼兒安排一些生活化的活動,讓他們先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等。之后,教師要鼓勵幼兒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幫助父母分擔一些簡單的家務。在引導過程中,教師需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方面,要逐漸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要避免任務設計不合理導致的形式化問題,尤其是應避免將幼兒應該完成的任務變為家長的任務。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出生活化勞動教育的價值,也能夠使幼兒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真正認識勞動。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勞動過程,并定期總結勞動心得與感悟。
(五)凝聚家園勞動教育合力
開展幼兒生活化勞動教育,不僅需要幼兒園做好相關工作,還需要家長參與進來,發揮出家庭教育在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方面的作用。家庭是幼兒成長生活的第一場所,家庭的氛圍、觀念、思想等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就目前來看,部分家長往往沒能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容易產生溺愛行為,過度滿足幼兒的各種要求,大包大攬幼兒成長中的各種事情,這會限制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勞動能力的發展。因此,幼兒園需幫助家長轉變家庭教育理念,通過開展家校合作的方式,凝聚生活化勞動教育中的家校合力。
具體來看,幼兒園需向家長宣傳、普及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同時,幼兒園可以開展“我做小主人”活動,鼓勵幼兒自行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樹立獨立打掃自己房間、獨立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識。
結語
幼兒園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生活化勞動教育,科學利用生活元素和生活情境,制定明確的勞動教育目標,精心設計勞動教育內容,從而幫助幼兒逐步形成勞動意識,提高勞動能力。開展勞動教育是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并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做好勞動教育方案設計,切實增強生活化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東營市東營區陽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