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子琦
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逐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寫作教學中,看圖寫話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有力手段之一。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看圖寫話教學所具有的優勢,并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能力,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并制定教學方案,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利用語文知識獲取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提高學生表達的邏輯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低段語文教學的特點,優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并重視革新看圖寫話的教學策略,帶領學生開展多樣化寫話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和觀察水平,為他們今后的深度寫作打下基礎。基于此,筆者探討了新課標理念下開展小學語文看圖寫話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強化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動力
強化師生互動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還能夠為師生構建交流的平臺,幫助學生提高想象力,豐富知識儲備,進而創作出內容豐富的作品。在小學低段的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多鼓勵學生,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等方面,促使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生看圖寫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關于口語和書面語的訓練,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法規則和標準的書面表達語言,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句子的意義和用法。教師還可以開展遞進式教學,指導學生完成表達能力訓練。如在學生掌握圖片上的信息后,教師可以及時指導學生用一句話完成寫話練習,緊接著讓學生向兩句、三句,甚至一段完整的話轉變,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
在學生能夠清晰地總結、表述圖片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用詞方法、修辭手法等,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語文素養得到提升。對于一幅圖的看圖寫話,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一段話簡單地將圖畫內容講述出來;對于多幅圖的看圖寫話,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展開分段寫作,通過一幅圖一段話的形式描述出來,并讓學生在寫作時注意寫明地點、人物、事件等關鍵信息。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寫話進行評價,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以增強學生的寫話信心。
二、巧借信息技術,創設教學環境
教師在教學環節使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內心的表達欲望,讓學生產生寫話的熱情,還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自主地將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因此,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信息技術直觀性的優勢,將圖畫直觀地呈現出來,并為學生拓展圖畫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選擇圖片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審美能力,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圖片內容。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課《找春天》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幾張關于春天的圖片,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聯想,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一邊欣賞春天的美景,一邊對比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文章內容,以提高學生將圖畫轉換成文字的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并在閱讀結束后讓學生模仿圖中的角色,思考情節走向,聯想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對白、心理活動等,并讓學生將自己心中的春天的景色敘述出來。同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的力量輔助學生學習,讓學生盡快學會看圖寫話的技巧。
在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圖片,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引導學生觀察,促進學生思考
藝術來源于觀察和積累,而語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藝術,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表達美、分享美。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對圖畫的理解力,教師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中的事物。在觀察環節中,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將教材中的圖像插入其中,并利用放大、縮小的功能,帶領學生展開細致的觀察。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事物,并在生活中提取寫作素材,讓學生有話可寫,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自信心,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在看圖寫話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圖片中提取多方面的信息進行寫話,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使看圖寫話不再是簡單的觀點重復,讓學生更具有主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增強小學語文看圖寫話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課《開滿鮮花的小路》一文時,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插圖用電子白板呈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將觀察結果用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將觀察方法傳授給學生。如:在觀察單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從遠到近、從近到遠、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等順序進行觀察;對于描述事件的組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記敘的四要素,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圖與圖之間的事情發展、時間變化、人物、地點等。
教師運用這種教學方式開展課文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用寫話方式呈現,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看圖寫話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還能夠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讓學生逐漸掌握看圖和提取信息的相關技巧,將其應用到日后的學習生活之中,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質量及效率。
四、根據實際情況,拉近生生距離
在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為學生構建生生互動交流平臺,嘗試運用“先說后寫”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想要寫作的內容先用口頭語言講述出來。教師還要根據圖畫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對寫話主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在深入探究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發散思維,將自己對相關圖畫的理解表述出來。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課《夜色》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認為的夜色是什么樣的?”“作者對夜色有著怎樣的情感?”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就問題和自己的感受進行討論,并讓每組挑選表達能力強的同學進行總結陳述。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開展寫話訓練,從而降低寫話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和寫話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實踐作業,出示一幅圖畫讓學生回家后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與這一圖畫相關的信息,并在課上將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分享出來,與其他同學圍繞圖畫內容進行探討,從而實現信息共享。
教師采用這樣的方式開展看圖寫話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學生與同伴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表達、分享的欲望,使學生在寫作中有話想說、有話想寫,這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開展實踐活動,重視教學評價
在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看圖寫話的創作平臺,鼓勵學生在觀察圖片并積累素材后展開寫作。教師還要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從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置精彩的游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引導學生編寫故事后續,使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情緒寫話,讓學生實現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目標。
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是寫話教學的重點,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環節,使學生對寫作內容和方式產生一定的認識,促使他們加深對文本創作的理解,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十課《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文章大致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將文章所描述的景象以圖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并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表演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出,由各小組負責人為組員分配文本所涉及的角色,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準備臺詞,保證表演活動順利進行。在圖畫觀察和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表演和觀察圖畫的感受,開展寫話訓練。最后,在教學完畢后,教師可以開展教學評價,多使用激勵性評價,為學生寫上鼓勵的評語、蓋上各種表揚的獎章、使用各種激勵性的表揚貼紙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與同伴之間展開互評,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看圖寫話,可以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看圖寫話的指導,根據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策略,完善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和思考生活的能力,訓練并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寫話習慣,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寫話質量和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