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華英
眾所周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實踐成果,是實現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法寶”。所謂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指以線上工具和平臺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整合教學資源,建構在線課堂和線下課堂,促使學生進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1]。現有實踐證明,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在拓展教學時空的同時,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發展學習能力。體育學科是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隨著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學校著力進行信息化建設,為師生提供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便利。鑒于此,在實施初中體育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本校信息化建設情況,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引導學生進行線上自學、線下學練和線上鞏固,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扎實掌握體育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籃球:原地、行進間傳球”為例,歸納總結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策略。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之一是顛覆傳統教學流程,將學生的學習前置于課前,使學生進行線上自學[2]。學習任務是學生進行線上自學的依據。因此,在實施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教師應把握課前時機,研讀教學內容,聯系學生學情,準備教學資源,設計和發布任務,驅動學生線上自學。
“籃球:原地、行進間傳球”這節課教學內容之一是原地、行進間傳球的動作要領。初中生通過體育課堂,積累了探究體育項目動作要領的經驗,為進行課前自學提供了便利。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教師登錄“一師一優課”網站,下載相關微課。結合微課內容,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觀看微課,總結原地、行進間傳球的動作要領,可以與小組成員在線或面對面交流各自總結出的動作要領。”之后,教師將微課和學習任務打包發送到釘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錄釘釘,了解學習任務,自覺觀看微課。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分解教師的動作,初步認知原地、行進間傳球的動作要領。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自主進行線上學習,做好了課堂學習準備。同時,學生因此自然而然地增強了自學意識,鍛煉了自學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課中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重要階段,以線下學練為主。體育教學改革倡導教學活動化,要求教師立足不同教學環節,創設多樣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積極進行學練。對此,在實施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教師可聯系教學內容與學生自學情況,創設多樣活動,引導學生進行線下學練。
準備環節包括慢跑、特色操。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聯系體育項目,改進慢跑和特色操,創設準備活動,引導學生體驗,使學生做好身心準備。
“籃球:原地、行進間傳球”這節課以籃球項目為主。在準備環節,教師結合傳統的準備活動與籃球項目,創設帶球慢跑和籃球操這兩項活動。具體而言,在創設帶球慢跑活動時,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帶球繞著籃球場慢跑,為學生提供了示范,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自發地跟著教師進行帶球慢跑。在慢跑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活動了身體,做好了身體準備,還鍛煉了帶球跑技能,有助于提升籃球基本技能,為進行原地、行進間傳球打好基礎。在帶球慢跑結束后,教師創設籃球操活動。在創設活動時,教師先做出示范,依次進行手指撥球、腰部繞球、小腿繞球、胯下“8”字繞球、向上拋球并擊球。接著,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練習。在學生熟悉球性后,教師組織一場競賽活動,要求學生做籃球操,記錄一分鐘內做出的次數。在體驗此次活動時,全體學生興致高昂。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體驗如此活動,不僅形成了積極的情感,做好了心理準備,還熟悉了球性,為繼續學習籃球奠定了基礎。
基礎環節是學生進行學練的重要環節。合作活動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支撐。體育教學改革倡導“教會、勤練、常賽”。在練習中學習是實現這一點的重要方式。在課前階段,學生通過進行線上自學,初步認知了課堂學習內容,為課堂練習提供了便利。尤其,在進行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直觀的“體育現象”,透過“體育現象”總結體育動作要領,由此提高認知水平,夯實體育學習基礎。對此,在實施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教師應立足基礎環節,創設合作活動,引導學生遷移課前自學認知、自主練習,合作總結動作要領。
在“籃球:原地、行進間傳球”課堂的基礎環節,教師提出合作練習任務:“在課前,大家通過觀看微課,了解原地、行進間傳球的動作要領了嗎?請大家回憶課前自學內容,試著一一演練原地、行進間傳球動作。在他人演練時,請認真觀看,對比自己總結的動作要領,發現異同之處,積極交流。”在如此任務的作用下,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躍躍欲試。于是,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驅動他們演練、觀看、交流、總結。
實踐表明,在課前自學成果的支撐下,學生將認知轉化為動作,直觀地呈現原地、行進間運球動作。其他學生細心觀看,初步總結動作要領。在全體組員演練后,學生積極交流,呈現不同的動作要領。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后,教師組織展示活動,隨機選擇小組,鼓勵小組派出代表,邊演示動作,邊介紹動作要領。在此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認真觀看,對比本組的總結成果,發現不同之處并主動發問。為了獲得正確的動作要領,學生圍繞問題,一一演示不同小組總結的動作要領,由此得到正確的動作要領,解決問題。在學生合作演練、總結的過程中,教師認真觀察,了解具體情況,及時進行點撥。同時,在學生進行組間交流后,教師系統講述原地、行進間原地傳球的動作要點,促使學生完善認知。通過體驗這樣的活動,學生能積極地進行體育練習,自覺進行交流,由此一步步地掌握體育項目動作要領,實現“練中學”。與此同時,學生在如此活動中自然地鍛煉了合作學習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練習是體育課堂練習環節的重要組成,不僅是學生學習體育動作要領的方式,還是學生內化動作要領,提高體育技能的途徑[3]。縱觀傳統體育課堂練習,因形式單一,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游戲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初中生對各類體育游戲有濃厚興趣。因此,基于傳統體育練習不足,教師應立足練習環節,聯系學生學練情況,創設游戲活動,推動學生體驗游戲,促使學生在游戲中繼續學練,切實將動作要領轉化為體育技能。
通過體驗合作活動,學生從身體姿勢、手型、手拍球動作這三方面學習了原地、行進間運球的動作要領。立足于此,教師創設“行進間提前接力運球”游戲。在創設游戲時,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四隊,引導他們以縱隊形式站立。之后,教師提出游戲規則:“當聽到哨聲后,每隊第一個學生要運球出發,到達指定點后,運球返回隊伍末尾,原地運球。此時,第二名學生運球出發,以此類推。其他學生在等待時,進行原地運球。在游戲過程中,不可搶跑,否則被判出局;不可掉球,否則回到隊伍最后,進行原地運球;不可碰倒標志物,否則被判出局。”學生對規則做到了心中有數,就能自覺遵守規則,認真體驗游戲。體驗游戲的過程正是學生練習原地、行進間傳球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增強對所學的認知,鍛煉體育技能。在學生體驗游戲時,教師認真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原地和行進間運球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體驗游戲活動,增強了學練效果,鍛煉了體育技能。此外,部分學生因此學會遵守規則,形成了規則意識。
結束環節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學生增強體育認知,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環節。“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教師將競賽活動融入體育日常教學中[4]。事實上,在體驗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繼續學練,增強學練效果。此外,初中生的競爭意識較強,樂于體驗各種競賽活動。所以,在實施體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時,教師可立足結束環節,創設競賽活動,使學生繼續學練,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在“籃球:原地、行進間傳球”課堂結束環節,教師立足學生的學練情況,創設“原地運球接力快速跑”競賽活動。在創設活動時,教師先依據學生的學練差異進行隱性分層,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接著,教師按照1∶2∶1 的比例,將不同層級的學生納入一個隊伍中。然后,教師公布競賽規則:“全體隊伍以縱隊形式站立。每隊第一個學生手持籃球,在聽到哨聲后快速運球,跑向標志物,繞標志物運球一圈后沿著原路返回隊伍,與下一名學生擊掌并將籃球傳給他(她)。下一名學生進行運球,整隊學生依次進行。在活動中,不可搶跑,否則需要重新起跑;不可碰倒標志物,否則需回到起點,重新開始;不可掉球,否則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最終用時最少的一隊為獲勝方,獲得獎勵。”教師和見習生作為裁判,細心觀察每一隊的情況,及時評判,保證競賽公平、公正。在競賽意識的驅動下,學生踴躍參與競賽活動。在競賽過程中,他們遷移已有認知,竭盡所能地做出正確動作。在規則意識的作用下,學生自覺遵守競賽規則,推動了競賽活動順利開展,同時增強了規則意識。與此同時,大部分隊伍為了取得競賽勝利,細心觀察其他隊伍的參賽情況,及時調整本隊的出賽情況,積累競賽經驗。實踐表明,學生通過體驗競賽活動,實現了多元發展,切實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
線上鞏固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課前自學、課中學練和課后鞏固是一個有機整體,缺一不可[5]。課前自學、課中學練為學生提供了課后鞏固便利。課后鞏固能助力學生增強課前自學和課中學練的效果。所以,教師要重視課后鞏固。課后鞏固是以完成作業為主的活動。對此,教師可聯系學生學習情況,布置作業,驅動學生進行線上鞏固,增強學習效果。
在“籃球:原地、行進間傳球”課后階段,教師利用釘釘呈現作業:“請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原地、行進間傳球,由小組成員或家長進行錄像。按照規定的時間,將錄像上傳于釘釘。”在作業任務的驅使下,學生走進家庭生活中,利用家庭生活時間進行練習,熟能生巧。之后,學生“完美”地演示原地、行進間傳球動作,由他人錄像,并將錄像上傳于釘釘。教師利用閑暇時間,登錄釘釘,認真觀看每一個學生的錄像,發現其良好表現與不足。之后,教師與每個學生交流,肯定其良好表現,并指出其表現不足。針對表現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合作探究彌補方法。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繼續利用家庭生活時間練習,用實際行動彌補不足。通過完成作業,學生完善了對原地、行進間運球動作要領的認知,提高了原地、行進間運球技能水平,增強了體育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有效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學生通過進行課前自學、課中學練、課后鞏固,扎實掌握學習內容,鍛煉體育技能,發展多樣能力,形成良好意識,做到學有所得。因此,在實施初中體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握教育信息化時機,立足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以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為入手點,聯系教學內容,組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