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柳梁學區 火勛香
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正明顯增多。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既要傳授更多的數學基礎知識,還要為學生帶來先進的數學思想,增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為此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傳統數學教學受封閉與預設性思維影響,課堂教學較為沉悶機械,無形中降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新課標對師生課堂主體位置提出了全新要求,要增加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互動形式既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也可以為教師與學生。在互動的影響下,學生的課堂地位與學習主動性都會獲得明顯改善。在轉變師生課堂主體位置時,教師應恰當明確自身在課堂中的具體角色,雖然在正式授課前要對課堂開展內容進行針對性設計,但在課堂實踐中則要充當引導者、輔助者角色,及時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提出的更多問題,利用相關問題真正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狀態,達到新課標對數學教學的基礎性要求。
在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專門的組織設計。教學組織設計的基礎為教育思想,只有教育思想獲得轉變,課堂教學效果才會更為理想。新課標中的課堂教學要帶有不確定性、創造性與開放性,要求教師的教育思想應完成恰當轉變,及時創新開發不同類型的數學資源,改變當前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出不同的生活場景,增強教學探究性。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在教學中直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而在新課標中,學生需在觀看更多教學資源后,自行提出與解決更多問題。這種轉變意味著思想的變化,要求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設計中,也要為學生設置出更多的探究性知識,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新課標為數學教學設計了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當前小學數學教材具有層次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多種教學方式相融合,幫助學生解決課堂中存在的具體困難。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較緊密,教師要充分挖掘多媒體技術平臺和生活中的更多資源,將較為生活化的教學形式融入數學課堂中,增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同時,新課標還對教學氛圍提出了較高要求。多媒體技術可高效創建更多場景,讓學生在較為直觀的生活場景中學到更為有趣的數學知識,強化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學生年齡較小,且認知能力與邏輯思維還未能完善,若在課堂中直接教授抽象類知識,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在該類知識中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根據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熟悉的視頻片段當成視頻資料,讓學生對視頻中的各個數字進行合理統計。在直觀形式的影響下,學生既能充分理解教材內容中的各項統計概念,還能在數學課堂上體會到該類知識的趣味性。此外,教師在完成授課后,還可將生活情境中的視頻放到信息技術平臺中,供學生在課后詳細觀看該類視頻,適時了解課堂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學生通過與同伴間的相互討論,可有效鞏固學習效果。可見,生活情境教學,可以將生活中的場景與抽象知識精準融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滿足新課標教學目標。
游戲競賽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新課標對學生的課堂表現提出了些許要求,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中。為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教學方式的趣味性等,而最能實現趣味性的有效方式為游戲教學。游戲教學可讓增強課堂、教學內容趣味性水到渠成。普通的游戲教學難以讓學生掌握更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在游戲中增加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關于“數字類知識”教學時,單純的數字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了競賽形式,利用“接數字”活動,引導學生按照順序連接數字,看哪位同學能勇爭第一。為實現游戲目標,每位學生都集中注意力,要讓數字連接起來。該類參與狀態增強了學生對數字的記憶性,改善了數學學習效果,充分展現了競賽形式的游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由于班內學生數量較多,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難以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而新課標中要求教師要及時關注到每名學生,對教學方式進行恰當調整。為增強數學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并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多種問題,讓各小組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交流討論,啟發自身思維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新課標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提出了較高要求,要求學生要在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改善學習方法,提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將課堂主導權放置到學生手中,然后適時關注每位學生在課堂中的具體表現,再根據其呈現的學習狀態與提出的問題來進行針對性解答,不但更好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用數學思想思考問題,還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無論是問題引導法還是小組合作模式,都能讓學生的學習狀態變得更加主動。
隨著教學方法的增加、信息技術手段的進步,數學學習資源也逐步增多。為增強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教師需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對課前預習的重視力度,讓學生在學習更多新知識前,都能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理解,增強課堂教學的順利性、針對性。教師可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制作成視頻、圖片,再將視頻、圖片放置到信息技術平臺中,讓學生通過閱讀平臺中的各項知識點初步了解課堂內容,使課前預習更具針對性。若想增強學生對各項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教師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搜尋更多學習資源,將該類資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較為全面地解釋了教材中的更多知識點,為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增加了便利性。
總之,在全面了解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更多方法后,教師應將各項教學模式進行合理融合,積極引導班級內部學生,讓不同狀態的學生都能更為積極地投入到數學課堂學習中。
適宜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力,還能改變課堂教學氛圍。廣大教師要將教學環境與教學方式相融合,讓學生掌握課堂教學中的更多知識。融合教學方式與教學環境時,教師應恰當改變思維理念,利用相關環境改變學生心情,使其更易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九九乘法表”教學時,教師可在班級內部張貼綠色紙張,并在紙張內部填入數學知識內容。學生在該氛圍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提高數學記憶,學習注意力也變得更為集中。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時,要適當引入多媒體技術,利用合適的視頻與圖片形式,幫助學生趣味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由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帶有一定的記憶性,教師需要利用合適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增強數學教學效果與課堂趣味性,引導其掌握更多知識點。為此,教師在講解“乘法口訣”時,需摒棄此前傳統機械記憶模式,幫助學生找尋“乘法口訣”的記憶技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探究“乘法口訣”記憶點。不同小組學生各自找尋口訣記憶方式,并進行了一定的訓練。訓練完成以后,教師及時抽取各個小組的2 名學生進行比賽,最快說出正確數字的為勝。在趣味性強的比賽中,無論學生是否獲得勝利,都可以加深對“乘法口訣”內容的記憶。
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主體已發生改變,教師由此前的主導者變成輔助者、引導者,學生應在課堂中占據主動位置,師生交流模式也由此前的單一轉化為雙向。
學生的主要目標為借助合適的方式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由于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不同,其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存有一定差別。一方面,學生應根據自身表現向教師提出些許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具體問題,找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教學要帶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課前預習的作用不容小覷。在課前預習時,學生除了及時總結此前學習的舊知識外,還要觀看教材內容中的新知識,對該類知識進行合理理解,受自身思維能力影響,而部分學生難以全面理解更多新知識。為此,教師,應主動設置更多新問題,并利用對該類新問題的精準解決,有效增強對不同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111×23”教學時,部分學生得到“555”計算結果,經過詳細調查后,教師發現部分學生沒能弄清“十位數”與“個位數”的定位關系,有的學生對“乘法口訣”提出些許疑問。之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解惑下摸清了“十位數”與“個位數”的定位關系,在此后應用“乘法口訣”時增加了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有較大聯系。教師應在教授數學知識時增加更多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學習內容,增加數學學習樂趣。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利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運用實踐性較強的生活化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概率論”與“統計學”知識點教學時,若單純介紹知識內容,則該類知識點較為枯燥,學生較難在該類教學中體會“概率”與“統計”的樂趣。教師可恰當轉變教學方法,利用學生愛玩游戲的基礎特征設置“快樂積木”游戲,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積木。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選擇不同顏色的積木,并將學生用到的各個顏色進行適當統計。借助趣味性游戲,學生的參與感得到較大增強,不僅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對“概率”與“統計”中的各項知識點也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可不斷變換活動形式,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也納入實際教學中,生活化實踐活動便是其一。教師可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更多資源,借助學生與家長間的合作豐富活動內容、形式。如,在應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與家長進行角色扮演,即家長與學生分別扮演“賣家”與“買者”,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體驗。學生在體驗了兌換、付款與購物后,對“加減法”的理解更為深入。
學生之間合作交流已成為課堂常用教學模式之一。因此,教師需在課堂上不斷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使班級內所有學生都投入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及時創新數學教學方法,將小組合作、游戲競賽等模式相融合,全面提升課堂的實踐性,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改變其課堂表現。
例如,在“分米”與“毫米”教學時,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每組保持3-4 人。每個小組要根據教師要求來測量具體物品,其物品內容包括公交卡、課本、文具盒與鉛筆等。學生在正式測量前要先目測其長度,再利用合適的工具加以測量。在小組合作過程中,組內成員都帶有一定的任務,在共同努力下完成對各個物體的測量與驗證工作。在執行活動期間,所有學生都帶有較大熱情,既能學到更多數學基礎知識,還能體會“測量”帶來的樂趣,改善數學思維,提升數學學習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在進行“工作”分工前要進行恰當交流溝通;分工后,要通過交流讓更多同伴了解當前“工作”的具體進度。在該項學習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匯報能力與數學知識的鉆研能力都會取得明顯改善。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思維邏輯能力仍處在不斷發展中,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上及時優化教學工具,適當縮減學生思維難度,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具體來看,教師可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工具,將教材中較為抽象、枯燥的數字知識轉化為具象的、趣味性強的數學知識,將直觀形象與抽象知識精準融合,提升其對更多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降低其思維難度。日常教學時,教師應靈活使用多媒體技術設備,將帶有圖形特征的知識內容投放到該類媒體平臺中,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全面改善數學學習狀態。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教學時,鑒于該類知識點的抽象性較強,若直接介紹知識點,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點。因此,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在講解影響平行四邊形面積大小的因素時,教師可在多媒體技術平臺中描繪兩組畫面。畫面(一)中的四邊形正不斷變化,且一組對邊逐漸增加,另一組的夾角與對邊長度不變;畫面(二)中的四邊形也處在不斷變化中,相鄰兩側的夾角逐步改變,對邊長度均不改變。學生在觀察了兩組直觀性極強的畫面后,對該類知識存有了初步印象,增進對“平行四邊形”各項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應帶有趣味性、針對性。教師要根據新課標要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數學學習方式,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內容高效結合,使當前數學教學中的數字、圖形更為立體,切實改善數學教學效果,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