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從中師畢業的紀永強回到母校,從一個語文教師開始,走上了自己的教育之路。在紀永強看來,自己職業生涯的起步是幸運的,入職不久,恰逢區教研員篩選一批教師到全國各地進行教育改革的學習與教研,紀永強有幸被選為其中一員,借此閱讀了大量專著,看到了許多名師的課堂,其教學水平也獲得了飛速提升,甚至超越了自己曾經的老師。在一次期中考試,紀永強的班級不僅語文單科第一,甚至領先第二名7分之多。
2000年,紀永強作為城陽區第一批赴貴州支教教師,去往一所民族學校支教,并掛職校長助理,參與學校的行政工作,這也成為紀永強教育生涯的重要節點——從思考課怎么上到思考管理工作怎么做。支教回來后,他入職了城陽區實驗中學,并在這里耕耘十六載,其中副校長兩年,校長七年半。任校長期間,他從學校硬件設施、校園文化打造、教師隊伍配備、課程活動建設等多方面下功夫思考,提煉出學校的教育理念“用三年教育影響孩子一生”,并帶著這所學校從無到有,建設成山東省規范化學校。在疫情居家的那段時間,紀永強將城陽實中的辦學理念詳細記錄,形成《三年耕耘,一生收獲》一書,并獲得了青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2020年,紀永強調任城陽第二高級中學校長。第一次接觸高中階段的孩子,紀永強的感受非常明顯。“高中學生處在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期,面對學業與職業選擇的雙重壓力,往往容易陷入迷茫。”基于這樣的認識,紀永強提出新的理念,叫作“尋到自己”,即我是誰,我能成為誰,我通過什么來成為誰。
體驗是改變認知最直接的方式,在城陽二中,紀永強尤其注重對學生的體驗教育。如建設毛公山紅色基地、丹山紅色基地等紅色文化基地,強化學生的愛國素養;帶著學生去水果采摘基地,親身體悟勞動之美;帶學生去白沙灣實地研究動植物對于生態的影響,探索綠色文化。同時,紀永強會帶著學生去到全國最頂尖的學校感受文化熏陶,也會帶著學生去到偏遠鄉村學校體驗求學不易。在一次次的體驗活動中,學生從內心深處找到自己的價值、找到未來的方向,將對于未來職業的探索融入學業中,自然地生發出對于理想的追求。
“一所學校最核心的力量是教師,只有將教師隊伍培養起來了,學校的文化、理念、辦學路徑等才可能落地。”紀永強講道。為了提升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紀永強不斷聘請高校專家、省教科院教研員走進學校做講座,加強老師的內功培養和對課程標準的解讀。“只有看到了高山,才能知道攀登的方向。”同時,紀永強積極帶領教師“走出去”,去到省內外優質學校取經,強化個人修養。教師隊伍成長起來了,學校的成績自然水漲船高,紀永強說道:“20年來,我們第一次有了省級優質課一等獎,也第一次舉行了省級公開課。同時,我們囊括了合唱、舞蹈、器樂、戲劇四個區長杯全區第一,這在建校歷史上也是首次。”
近30年的教育經歷,紀永強用自己的耕耘詮釋著對“教”的理解,他說,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偉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