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 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

2022年,受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工作面臨較大挑戰,需要全社會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兩非”“兩資”清理退出工作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專項行動之一,全面推動各級國有企業開展低效無效資產清理處置,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當前,在廣東省各級國資監管部門的推動指導下,各地市國有企業正加快推進低效無效資產清理處置工作。2022年12月,汕頭經濟特區東亞電器設備有限公司清算組(以下簡稱“清算組”)通過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廣東聯合產權”)掛牌轉讓“擬處置報廢資產所涉及其所持有的固定資產及存貨等專項資產”項目,該項目由事業一部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南方產權”)協助,順利完成競價交易,競價增值率達202.45%,充分挖掘擬清算企業資產的潛在市場價值。
一、為企業破產清算資產處置提供有效路徑
汕頭經濟特區東亞電器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要生產工業用插座、工業用耦合器、工業用配電箱等產品。受各種因素影響,該企業從2013年起出現經營困難,2021年進入破產清算階段,由清算組負責對企業資產負債進行處置。經清算組梳理,企業于1996至2013年期間購進的一批固定資產及存貨已無法正常使用且不適應市場需求,但仍具備一定的處置價值。經過與南方產權的多次溝通,清算組決定通過公開轉讓方式處置該批無效資產。
二、多措并舉實現高溢價成交
(一)針對性細化交易規則,防范交易風險
事業一部南方產權根據以往處置廢舊資產的經驗判斷,該類資產在市場上并不缺少買家,但可能會出現惡意炒家:此類惡意炒家在競價期間不考慮交易成本,報出虛高價格成交后再以“貨不對板”等不合理的理由要求轉讓方讓利、降價,如不得逞則采取聚眾鬧事等各種手段不履約或毀約,對資產處置的后續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鑒于此,南方產權為清算組詳細分析資產處置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并有針對性地制訂了更為細致的資產轉讓方案:一是細化明確受讓方應履行的義務,進一步規范受讓方交易行為,讓惡意炒家無從入手、知難而退;二是在項目公告中詳細披露資產轉讓范圍,幫助真正有投資意向的受讓方深入了解標的現狀,進一步發動市場。經溝通研究,清算組認可了該方案,并獲轉讓方上級單位汕頭市建工集團批復確認。南方產權積極協助清算組完成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項目于2022年12月23日正式掛牌,披露期限為10個工作日。
(二)精準高效開展市場推廣,推動項目高溢價成交
因為標的資產位于汕頭市,地理位置上與南方產權辦公地點存在一定距離,且項目公告期限為10個工作日,清算組對潛在意向投資方能否在短時間內完成項目背景調查并作出受讓決策,以及是否會影響項目報名熱度等表示疑慮。對此,南方產權提前從自有投資者數據庫中篩選潛在的意向投資者,待項目掛牌后即主動向該類型投資者開展定向精準推介,同時通過網站公告、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不定向市場推廣,先后有十余家企業或個人對項目表達了投資意向。南方產權及時將意向受讓方信息反饋給清算組,積極協助清算組開展意向受讓方現場踏勘事宜,順利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競價前各項工作。
本項目于2023年1月13日通過廣東聯合產權開展網絡競價,五家合格意向受讓方進行了74輪激烈競價,項目最終以202.45%的增值率實現成交。競價結束后,南方產權持續跟進項目簽約進度,協助交易雙方在春節前后按計劃完成項目簽約、交易價款劃出、交易憑證出具、資產交付等后續事宜,推動項目順利完成。
三、有效提升破產財產處置效率
作為廣東省統一的產權交易平臺,廣東聯合產權充分發揮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功能,積極融入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為社會各類機構參與存量資產交易、發掘資產價值、提升交易效率提供陽光化、市場化平臺。其中,對于擬破產清算的企業,為解決工作中存在破產財產處置效率不高、重整價值識別困難、重整期間新融資難等深層次問題,南方產權在廣州中院的牽頭指導下,參與研發建設了全國首個破產重整“智融”平臺。它旨在充分發揮產權交易市場的價格發現、價值實現功能,打造集破產資產在線交易、破產重整在線招募、項目推薦路演、中介服務機構支持、金融服務支撐、破產資產管理等功能在內的“線上+線下”破產資產處置服務體系;通過建立高效精準的線上對接渠道、提供資產處置全流程服務、精準推送項目信息吸引潛在投資者參與、協調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大數據技術智能分析融合項目信息與市場需求、推動線上智能服務與線下主動服務銜接等方式,多措并舉助力提升破產資產市場渠道精準度、破產資產處置效率、破產資產重整價值,推動實現破產財產處置法治化、市場化,營造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同時,探索將“智融”平臺的運作經驗和資源推廣應用于其他類型的資產處置業務,進一步助力企業提升“兩非”“兩資”清退效率和效益。
未來,廣東聯合產權將持續優化存量資產盤活的全流程精細化服務,積極促進各類要素資源高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助力各類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提升專業化經營水平、拓寬社會投資渠道,服務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