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龍 曲昱霖
摘?要:在女性主義以及委托代理等理論的支撐下,女性董事獨特的優勢被放大。性別多樣化的董事會結構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決策質量和信息披露質量,改善董事會的運行效率。同時,女性在發揮董事會監督職能優勢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她們在董事會中表現出更為強烈的監督意愿,能夠進一步凸顯董事會的職能優勢。此外,多樣化的董事會結構還能夠積極回應各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在當前《公司法》修訂的背景下,保障女性進入董事會,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監督機制,從而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關鍵詞:女性董事;性別多樣化;公司治理;監督職能
一、問題的提出
“公司治理”最初是基于伯利、米恩斯(Berle、Means)的“兩權分離”理論發展而來的,其指向的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情況下的“代理問題”,強調對公司管理層包括大股東、董事、經理等人員的約束與監督。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導致公司發展陷入困境,為了突破現有障礙,人們嘗試在實踐中進行公司治理改革。傳統的“公司營利性特征決定了公司只需全力為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服務”的治理理論已難以契合實踐的發展,公司治理邏輯重新回到其法律和歷史的起點:公司以董事(會)為中心,公司事務由董事(會)管理。
作為公司運作的核心,董事會這一角色誕生之初就被定位于公司治理之中,其不僅要對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監督,還要為公司提供發展戰略指導,對公司及股東負責。董事會作用的發揮對于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欲使董事會產生其應有的價值,就不得不關注董事會的構成。董事會多樣化(Board?Diversity)是當下公司治理的焦點問題,這一概念涉及包括年齡、種族、國籍、專業背景等在內的多個維度。根據拉塞爾·雷諾茲公司(Russell?Reynolds?Associates)基于全球機構投資者的社會調查可知,當前全球有關董事會和董事的公司治理趨勢中,董事會多樣性,尤其是女性董事對于公司治理的影響逐漸成為中心話題。
包括挪威、法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等在內的國家及地區為實現董事會性別多樣化規定了不同的模式,主要可分為以強制性要求為主的性別配額法案、多元化披露規則、“遵守或解釋”規則和以自愿性要求為主的報告制度等。在此基礎上,我國目前已有多個機構發起有關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倡議,重視女性董事的占比問題。為進一步加強有關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理論研究,實現公司治理改革的目的,本文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理論基礎以及具體功能定位。
二、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理論依據
圍繞性別多樣化的董事會,目前有女性主義理論、委托代理理論、群體決策理論以及行為經濟學理論等予以支撐,這些理論有助于理解董事會性別多樣化對于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方面的價值。
(一)女性主義理論
自權利意識覺醒以來,法國與美國就相繼頒布了權利宣言,但其中所闡述的“權利”單指男性權利,此時并未涉及有關女性的任何權利,她們的社會地位仍然較低。在不斷的歧視與壓迫之下,女性開始逐漸醒悟,她們意識到女性群體在主流領域缺少話語權,于是開始為追求權利而奮斗,并由此衍生出了女性主義理論。女性主義理論強調對性別平等的關注,并且特別指出在現有意識形態和制度結構下實現性別平等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對現有的權力分配結構發起挑戰。該理論本質上既可以說是一種女性有意識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重要思潮,也是一種關于性別平等的重要平等理論,還是一種要求關注女性權利和女性價值、強調兩性平等的重要意識形態。直至19世紀,女性主義性質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發生了變化,不再追求理論上的探索,而是轉變為一種富有組織性的社會運動,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1女性主義平等觀理論
女性主義發展至今,經歷了由最初的追求絕對的形式平等、全面否定性別差異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注重追求以性別差異為基礎的兩性之間的實質平等,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反對傳統意義上統一強調的男女平等的抽象標準、兩性二元對立化的平等觀,并著眼于致力改革舊的社會體制結構這三個過程,這一運動的發展也逐漸體系化、制度化。
無論哪一時期的女性主義運動,都離不開對“平等”二字的追求,在一個平等的社會中,不論身份、種族、性別,人人享有平等之生存權利。女性主義思潮有利于改善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由于受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影響,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使她們無法在工作中擔任更為重要的職位。而董事會作為企業運行的重要環節,其決策形成與公司發展密切相關,需要最大限度地優化其構成,以期實現公司的長足發展。提高公司董事會中女性董事的占比,打破“男性主導”的結構性障礙
KAMALNATH?AGender?diversity?on?company?boards-a?corporate?law?analysis[D].Deakin?University,2017
,需要在實質平等理念的指導下,運用法律或其他干預措施,最大限度地為女性進入董事會提供便利,同時要沖破女性職場中的“玻璃天花板”,充分體現她們自身的價值,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
2女性主義公司法理論
女性力量的崛起也逐漸對公司法學領域產生影響。女性主義運動與公司法“相遇”碰撞出一種豐富多元的法律和社會學分析方法,進而產生包括激進主義在內的四種主要流派。其中,關系主義女性主義是在激進主義女性主義基礎上派生的新流派,它在激進主義之上積極尋求法律變革,開始從微觀角度剖析公司法。這一流派主張公司價值觀中應有女性之經驗。依據關系主義女性主義理論,有學者開始以此為工具重新審視公司法,倡導女性經驗與公司法融合,致力于探討女性主義“占領董事會”問題。
(二)委托代理理論
美國學者伯利、米恩斯(Berle、Means)提出現代公司“所有與控制相分離”這一觀點,引發了學術界對于公司屬性的爭論。實際上,公司本質上不過是一種財產,可以看作一種“物”,其所有人是股東。從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公司不過是股東用來投資盈利的工具而已,股東對公司享有所有權,可以自主決定公司的經營管理。但由于其在這方面缺乏專業性,為解決日益突出的矛盾,股東不得不向管理者轉移一部分職權,由此產生所有權與控制權的“二元割裂”現象,誘發了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沖突。為此,必須強調董事會監督與激勵職能的發揮來緩解這種沖突。
董事會的獨立性以及董事之間的平衡問題對董事會職能的發揮具有直接的影響,而多元化的董事會則有利于解決董事會的平衡問題并能夠加強其獨立性。一方面,董事會成員的多元化有利于保持董事之間的平衡,使董事會的決策不再受單一或少數群體成員的影響;
HAMPEL?RCommittee?on?Corporate?Governance[M].Final?ReportLondon:Gee?Publishing?Ltd,1998另一方面,董事會的獨立性又與多元化密切相關,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董事會成員,其思考問題的視角往往與具有傳統背景的董事會成員不同,或者說,多元化構成的董事會相較于傳統的董事會而言,因非傳統特質的董事的加入而變得更具活力。由于女性董事傾向于向董事會提出質疑,不受男性董事影響,這有助于削弱CEO對董事會的控制力,從而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
MACE?M?LDirectors,?Myth,?and?Reality[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71同時,相關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在如今紛繁復雜而迅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下,組織中的性別多元化等因素更有利于保證決策的優良高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進而有助于促進公司價值的提升。
(三)群體決策理論
群體決策理論(Group?Decision?Making)最初由歐文·賈尼斯(Irving?Lester?Janis)創造,他認為,當人們深入一個有凝聚力的群體中,成員們為達成一致而努力,他們的思維方式壓倒了其現實的評估其他行動方案的動機時,他們會采取這種思維方式。
董事會通過資源獲取信息,集思廣益,依靠團隊的智慧共同決議,避免由于個人盲目自信而出現偏差,保證了決策的精確與高效,從而確保公司有秩序地運作。但是,群體決策也并非毫無破綻。當董事會結構足夠穩定、密閉時,群體中便會有人出現“搭便車”心理,開始在董事會會議中“隱形”。此時董事會中的話語權會逐漸被少數人掌握,極易出現由于個人的盲目自信而忽視他人的理性建議的現象,對決議事項產生認知偏見,致使董事會功能缺失。為重塑一個能夠有效進行監督管理的董事會,勢必要對其構成進行再探索,通過完善其組成結構來實現預設效果。
(四)行為經濟學理論
前景理論作為行為經濟學中的著名理論,主要是指雖然所處的風險預期條件不同,但人們的行為傾向往往是可以被預測的。相對于男性而言,女性由于自身性格特點,往往對風險厭惡程度更高,表現出明顯的風險規避傾向;而男性則更傾向于將風險視為挑戰,敢于直面風險。同時法喬(Faccio)等以歐洲的部分公司為樣本進行研究,發現公司中有女性CEO時,公司更傾向于風險較低的投、融資決策,公司會面臨較低的風險。
FACCIO?M,MARCHICA?M-T,MURA?RCEO?Gender,Corporate?Risk-Taking,and?the?Efficiency?of?Capital?Allocation[J].Jouanal?of?Corporate?Finance,2016(39):193-209行為經濟學另一著名理論即過度自信理論,該理論認為人是過度自信的,尤其對其自身知識的準確性過度自信。有研究表明,當風險來臨時,男性更易于盲目自信。因對其能力的過度肯定,導致男性在面臨風險時普遍會采取更為大膽的策略。相較來說,女性則會采取更為穩健的策略來規避風險。因為她們面對風險時,對于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會更加緊張害怕,更傾向于規避風險,降低公司預見風險的可能性。
CROSON?R,GNEEZY?UGender?Differences?in?Preferences[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9,47(2):448-474?
基于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可知,女性在對待不確定的情況時更加緊張害怕,風險規避程度更高。因此,性別多樣化的董事會在改善董事會組成結構的同時,會進一步提升公司規避風險的能力。
三、董事會性別多樣化之功能
(一)改善董事會治理能力
董事會治理是為了保障董事會能夠更好地履行職權,而對董事會形成、組織、運作以及董事職責等方面做出的機制設計和制度安排與執行等。作為公司的執行機構,董事會對于公司的意義不言而喻。女性進入董事會,在完善董事會組成結構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董事會對于公司治理效能的發揮。
1改善董事會運作?
董事會會議是董事會運作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亞當斯和費雷拉(Adams和Ferreira)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女性董事的出勤率顯著高于男性,女性董事出勤問題的發生率要比男性大約低30%。
ADAMS?R?B,FERREIRA?DRegulatory?Pressure?and?Bank?Directors?Incentives?to?Attend?Board?Meetings[J].International?Review?of?Finance,2012,12(2):227-248這是因為女性進入董事會,大部分都會出現由于性別差異而被特別關注的情形,所以她們可能更加注重這一身份,減少無關的失誤。同時,由于女性進入董事會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她們往往更加注重履行職務。研究還發現:董事會中,女性的數量越多,男性董事的出勤率也會隨之增加,這在某種程度上使董事會會議更能發揮實質性作用。
影響銀行董事的出勤因素除了監管期望外,還包括非監管的激勵措施,其中有關董事會的其他特征,如董事會會議次數和董事會規模,也可能影響董事的出席率。董事會越大,“搭便車”的行為可能發生得越多,因為某位董事不出席會議可能就越不重要。個人特征也可能影響董事的出席率。另外,女性董事可能對自己的行為有不同于男性的期望,女性董事的出勤問題少于男性董事。研究還指出,女性董事在監督相關委員會,即審計委員會和公司治理委員會中的比例要高于女性在董事會中的占比,而審計委員會主要履行監督職能,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女性董事對于公司的監管所做出的貢獻。
針對企業內部潛在的異質性和群體相關性,可以發現除了會議費和董事會規模之外,薪酬和董事會中女性的比例也與出席問題的數量顯著相關。監管壓力仍然可能是董事出席足夠會議的主要動機。
2提升董事會決策質量
法國于2011年開始在公司董事會中推行性別配額制度,而實施這一制度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國公司董事會中的“集體迷思”現象過于突出。法國的“精英教育”久負盛名,從高校畢業的人經營著法國最大型的企業,并在各類大型公共和私營公司中積累了眾多董事職位。
ZENOU?E,ALLEMAND?I,BRULLEBAUT?BGender?Diversity?on?French?Boards:Example?of?a?Success?from?a?Hard?Law[J]Gender?Diversity?in?the?Boardroom,2017:103-124如若放縱這一趨勢發展,必然會導致所有的董事會成員都具有相同的社會、教育以及職業背景,“同質性”使董事們更具有“凝聚力”,在面臨公司發展的重大決策時,他們習慣性地會尋求一致性意見,可能助長過度樂觀、缺乏警惕和對群體道德的非理性信念,存在忽視個體理性的情況,而有時這種個體理性相對于集體決策而言卻是正確的。“集體迷思”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公司走向深淵。例如,安然公司曾連續六年被《財富》雜志評選為“美國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公司”,然而這個擁有上千億資產的公司卻僅用了幾周的時間從輝煌走向落寞。“安然”現已成為公司欺詐以及墮落的象征,而這背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公司董事會未起到對公司的監管作用。安然董事會像是一個“有濃厚人際關系的俱樂部”,這使安然董事會具有強大凝聚力,但又缺乏公正領導。董事會中“搭便車”現象屢見不鮮,董事怠于行使權利,在做出有關公司發展的重大決策時,盲目相信并接受相關專家的報告,最終出現了財務丑聞。
KAMALNATH?AGender?diversity?on?company?boards-a?corporate?law?analysis[D].Deakin?University,2017女性董事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會改變過于同質性的董事會結構,打破“群體思維”的桎梏,加強董事會決策的獨立性與有效性。
女性董事的加入也能為有關事項的討論提供更多觀點。坎特(Kanter)在定性研究中以挪威董事會為研究對象,強調注重性別多樣化的董事會在議事過程中會涌現更多觀點,能夠為決策提供更廣泛的基礎。
KANTER?R?MMen?and?Women?of?the?Corporation[M].New?York:Basic?Books,1977
男女混合的性別構成豐富了董事會的知識結構和認知體驗,有利于擴展董事會的決策視野。同時,由于女性進入董事會要克服更多系統性障礙、刻板印象及無意識的偏見等,她們往往要打破職場“玻璃天花板”,利用更為突出的能力沖破層層歧視從而進入董事會。當召開董事會會議進行議案討論時,女性董事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準備并且善于深入探討問題,在決策過程中進行實質性的協商,調和各方的利益或沖突,從而產生更多的共識和妥協,從不同角度提供解決難題的思路,有助于增強決策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3強化董事會監管職能
董事會職能的規章或準則可能因國家或地區而異,但是這些規章或準則的主要宗旨大致相同。簡而言之,其宗旨是發揮董事會的高效性,同時保持公司業績良好的發展態勢,具體包括領導企業創業發展、進行審慎的內部控制、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監督檢查管理層的表現;設定公司的行為標準和價值標準,保證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投資安全和利益實現。董事會也是被視為制約和監督管理者機會主義行為的重要內部治理機制,而女性作為公司董事會中的重要成員,能夠憑借其獨特的性格優勢保障董事會監督職能的發揮。
為探討董事會性別多元化與監督職能之間的關系,有學者提出假說:“女性董事參與度與董事會會議頻次、獨立董事出勤率顯著正相關;性別多元化的董事會傾向于選擇交流更為充分的現場會議”。同時,研究人員以2008—2014年中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模型設計與實證分析來驗證假設。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女性董事參與度與董事會會議頻次、獨立董事出勤率、現場會議的召開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女性董事具有特殊的人力資本,可借由其所提供的多元化決策思維,促進董事會會議數量的增長;女性董事具有較強的責任感,能有效地促進各董事積極履行職責,進而提高董事出席率;女性董事具有較強的保守性,為了規避風險,她們往往會采取現場會議的方式保證充分的溝通交流,以此提高決策的質量。綜上所述,女性董事憑借自身特點,能夠對董事會的監督效用產生積極影響。并且研究還以董事會行為強度、勤勉度和溝通度三個方面為基礎,對女性董事與董事會監督效應之間的影響路徑進行解釋,充分證明了董事會性別多元化能夠從整體上提高董事會的監督效能。
與此同時,向公眾披露公司相關信息是董事會行使監督職能的另一種方式。一項針對美國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性別多元化的董事會更鼓勵信息披露。
GUL?F,SRINIDHI?B,NG?A?CDoes?Board?Gender?Diversity?Improve?the?Informativeness?of?Stock?Price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11,51(3):314-338在此基礎上,還有研究發現女性董事占比較高的公司不僅披露了更多信息,而且披露的時間也更長,信息披露質量明顯提升。
AHMED?A,DELANEY?D,NG?CDoes?Gender?Diversity?on?Corporate?Boards?Influence?the?Frequency?and?Quantity?of?Public?Disclosure[C]//8th?Asia-Pacific?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in?Accounting,2016女性董事由于更具人文關懷、富有同理心等特點,在董事會任職期間會積極關注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在向公眾披露信息時往往更加謹慎,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公司發生反倫理性違規操作的概率。女性董事在公司進行信息披露時,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向公眾公開,及時糾正錯誤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護股東權益。如若在信息披露之前已有女性董事參與,在女性董事的積極推動下,信息披露質量會大幅提升,可以充分發揮董事會對于公司的監督職能,積極參與重大事項決策,維持公司正常經營發展。當信息披露不完全時,由于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依賴管理層聲明和預測的股東權益會因此受到損害,被迫提起集體訴訟,結果之一就是不作為的董事會成員被替換,更為積極主動的成員包括女性董事加入其中。此時,女性董事的加入有利于增加董事會對信息的審查,及時、準確地公開信息。同時,性別多元化的董事會還能夠減少公司對負面信息的隱瞞,降低相關違規操作發生的概率,進一步保障董事會積極參與公司發展重要事項的決策,提高董事會的監督能力。有了女性董事的加入,公司可能不再會成為證券集體訴訟的目標。相反,女性董事還會為公司帶來更大效益,如減少控制者與所有者之間的不對稱信息,從而降低企業代理成本,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二)加強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
企業社會責任,即在某一制度安排下企業在自身運行順利的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福利。如今,企業社會責任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角色,是在向外界傳遞一種自身可信賴的信號。從長遠來看,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自身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女性更加感性,具有很強的人文關懷,這獨有的性格特征使她們能夠更好地詮釋企業社會責任,更加關注企業對于供應商、股東、員工、顧客以及外部政府的社會責任履行的表現。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程度越高,企業會更均衡地關注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價值訴求,從而積極履行其承擔的社會責任。
基于上述理論闡釋,有學者研究指出,女性普遍更厭惡風險,在公司經營決策方面更加謹慎。因此,女性進入董事會后,當對有關公司發展事項做出決定時,更偏好于腳踏實地的提案,選擇審慎經營。這種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抑制企業過度負債的作用,同時女性董事還會促進企業及時償債,積極履行對債權人的責任。從股東角度看,女性董事的存在會進一步減少公司違規操作的行為,女性董事注重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改善外部信息環境,增強信息透明度,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給股東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有利于減少欺詐等違法行為。針對消費者,女性的耐心細致更利于處理人際關系,在與消費者溝通交流方面更占優勢,對于提供給顧客的產品會格外關注,力求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HAHN?A,GAWRONSKI?BImplicit?social?cognition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the?Social?&?Behavioral?Sciences[J].2nd?edImplicit?Social?Cognition,2015:714-720
從員工的角度看,女性董事可能更關心那些涉及女性的敏感問題。有些企業并不愿承擔女性的生育成本,出于雇用成本考慮更傾向于考慮男性,而女性董事則更能體會女性求職者所面臨的阻礙,在職場中會更關注女性員工的利益,注重對女性權益的保護。女性董事對外部社會責任的價值則體現在慈善捐贈方面,企業慈善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善捐贈也是有效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重要手段。我國有學者指出,女性更加致力于慈善事業,公司董事會中有女性董事會增加上市公司的慈善捐贈額,非國有企業中女性高管對企業慈善捐贈的促進作用更明顯。在這一情境下,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意味著能夠給利益相關方展現一個良好的企業外部文化形象,釋放具有好感度的聲譽信號,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資源。
基于上述論證可知,董事會性別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董事會人員的構成,充分提高了董事會的運作效率,改善了董事會對于公司的日常監督能力,有利于凸顯董事會的職能優勢,同時加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而董事會作用的充分發揮能夠顯著提高公司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女性董事對于公司治理的重要意義。
四、我國董事會中女性董事應有的功能定位
公司治理問題自股份公司產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時至今日仍然是全球性的難題。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力的公司治理運動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認為,在對潛在投資對象進行估價時,與財務類指標相比,董事會質量指標的重要性更大。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司董事會的質量都不盡如人意,董事會職能的發揮難以支撐公司穩步發展。
(一)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失效
公司的內部監督機制是公司治理問題的核心組成部分。一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應當具備一個健全且合理的內部監督機制,保證股東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依據我國現行立法規定,不同的公司形式存在不同的監督模式。基于大陸法系國家普遍采取的“二分法”模式,我國現有有限公司與股份公司(包括上市股份公司與非上市股份公司)兩種公司形式,有限公司與非上市股份公司主要由監事會承擔內部的監督功能,而上市股份公司中則存在監事會與獨立董事雙制度并行的局面,不同的機構各司其職。看似完善的機制背后卻存在諸多弊端。在有限責任公司與非上市股份公司中,由監事會掌控監督權,在上市股份公司中,則存在監事會與獨立董事雙制度并行的局面。一方面,為解決代理問題而創設的“監事會”監督模式被無條件應用于有限責任公司中,使那些夫妻開辦、家庭開辦、朋友開辦的公司也不得不遵循股東、董事、監事這一“三權分立制衡”的法律規定。由于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規定的僵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通過設立監事會與獨立董事雙制度以加強對公司的監督,但盲目地進行制度疊加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國引入監事會制度是參照了德、日等國家的制度安排,并結合本土實際做出了相應的改變。但實踐中,由于缺乏相關的配套機制,導致監事會履職能力顯著不足,監督作用無從發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又在監事會制度的基礎上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即“非執行董事”制度。而實踐中獨立董事的產生不是由有關部門委派就是來自大股東的推薦,難以完全擺脫大股東操控的局面,獨立董事也不具有“獨立性”。由于獨立董事與監事會之間的職責劃分不夠明晰準確,原本立法設想中的雙重監督保障設計未能如愿。相反,由于兩者的職責沖突、互相推諉使公司內部監督職能更趨弱化,進一步地造成了決策失誤頻發、制度成本增加等問題。內部機制的設計缺乏系統性,同時也未能很好地融入中國公司的發展實踐中去,從而成為阻礙公司發展的新障礙。
由于制度選擇的不合理導致監督機制的失效,大股東濫用權利現象頻發,中小股東權益失去了保障,進一步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公司治理陷入困境。而如何選擇一個積極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抑或是如何保證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發揮實效,是當前《公司法》立法的首要任務。
(二)女性董事之功能定位
2021年年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審議并予以公布。草案中規定公司可以依據自身經營規模選擇是否設立監事會,同時允許公司在董事會下設置由董事組成的一系列專門委員會,由其負責對公司財務與會計等事務進行監督。
通過域外公司制度改革的理論導向與實踐經驗,賦予董事會充分的控制權并將其作為公司權力中心,是公司治理理念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公司制度優勢發揮的必然選擇。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以取代監事會,是我國《公司法》立法中的一大突破,是對公司內部監督機制做出的革新性規定,董事會這一機構重回“C位”,逐漸掌握監督權。
董事會即將重新掌握實質監督權,但當前董事會恐難擔重任。在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兼任董事長,決策便成為“一言堂”,董事沒有“話語權”,不能自由發表意見;抑或是有些公司過分追求會議召開的效率,采用通信表決(非現場表決)方式,導致董事會成員之間不能充分討論,僅僅在形式上完成“集體”決策。在經營管理中,領導者的“唯利潤論”不僅加劇了對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的不確定性,也使環境污染等問題進一步惡化。與此同時,大型公司由于影響力巨大、涉及主體眾多,其利益結構表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公司不再僅僅是股東的公司,債權人、公司高管、公司普通職工、消費者乃至社區等利益相關者均對公司有所訴求。公司內部財務造假現象頻發、董事會內部結構混亂導致監督不力、企業社會責任承擔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加劇了我國當前公司治理的失控局面,違法違規現象愈演愈烈。
作為公司治理的中樞,董事會在監督和督促公司滿足各利益相關者期待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一直以來,董事會都被看成“男性的俱樂部”,“同質性”的董事會弊端逐漸顯露,董事會難以發揮其真正作用,更無法凸顯自身的監督優勢。當前,企業若想改變這種董事會結構,就應當重新審視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積極作用。女性的加入為董事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董事會的運作包括會議的召開以及決策的做出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女性憑借其獨特的性格與能力優勢,在董事會會議中能夠進行更為充分的準備、提供不同的思維路徑與解決措施,同時還會加強董事會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緩解當前董事會決策的“形式化”問題。在保證決策有效性的同時,女性董事的積極參與還有利于解決當前董事會面臨的“集體迷思”困境,女性董事更愿意采取積極的行動,并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參與和合作的技能。此外,基于女性的人文關懷,女性董事更關注利益雙方訴求,具有更強的監督意愿,在進行信息披露時,會更注重信息披露的質量,以最大限度地維護各相關方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減少違法違規行為。同時,結合修訂草案,在審計委員會落地生根之前,保障女性進入董事會,由女性擔任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成員,以監督者的身份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對公司重大事項進行審查與監督,并提出建議與對策。在確保監督權獨立性的基礎上,發揮其專業化的監督功能,更有利于凸顯董事會的監督職能優勢。
五、結語
作為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重要一環,董事會肩負著保證公司發展的重要職責,董事尤其是女性董事在其中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女性董事基于女性主義理論以及行為經濟學等理論能夠正當地進入董事會,也正是因為有了女性的力量,董事會才會重獲新生,公司內部的監督機制再一次發揮作用。從公司治理視角來看,基于女性董事的角色定位,將董事會性別多樣化制度這一新興事物注入我國公司體制建設之中,將女性參與公司決策和管理的民主價值落實到公司治理的具體實踐中,可以充分發揮董事會自身效能,完善公司治理的內部機制,進一步提升我國公司治理的能力與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灝堃國際法研究中的女性主義[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2(4):9-18
[2]?薛前強女性主義視域下的公司法之審思[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9(3):118-127
[3]?蔣大興重思公司共同決議行為之功能[J].清華法學,2019,13(6):135-158
[4]?陳丹,李紅軍公司治理的性別視角:董事會性別結構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影響[J].社會科學研究,2020(4):99-106
[5]石曉飛,牛偉娜,白云鵬女性董事提高了董事會監督效用嗎?——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8,35(8):86-95.
[6]?李偉陽,肖紅軍企業社會責任的邏輯[J].中國工業經濟,2011(10):87-97
[7]?杜穎潔,杜興強女性董事、法律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基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J].當代會計評論,2014,7(1):90-121
[8]?姜付秀,肯尼思·A金,王運通公司治理:西方理論與中國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9]?董航董事會成員性別多元化會影響股票流動性嗎——基于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20(12):132-138
[10]王恬恬董事會性別多樣化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研究——基于產權性質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21,34(7):78-85
[11]?李井林,陽鎮董事會性別多元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技術創新——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9,40(5):34-51
[12]?仲繼銀董事會與公司治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8
[13]?甘培忠康復我國上市公司的四項施治方案論證——從公司治理結構視角觀察[J].政法論壇,2003(3):34-41.
[14]?江平,鄧輝論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一元化[J].中國法學,2003(2):77-84.
[15]?張春燕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現狀及其完善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8):5,17
[16]?周友蘇,李紅軍現代化視野下中國公司法改革前瞻——以公司形態調整為主線[J].社會科學,2012(4):81-88
The?Theoretical?Basis?and?Functional?Orientation?
of?Gender?Diversity?in?the?Board?of?Directors
ZHAO?Jinlong?QU?Yulin
(Wenzhou?University,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Supported?by?feminist?and?principal-agent?theories,?the?unique?advantages?of?female?directors?have?been?amplified?;A?gender?diverse?board?structure?helps?to?improve?the?quality?of?decision-making?and?information?disclosure?in?companies,?and?improve?the?operational?efficiency?of?the?board?At?the?same?time,?women?play?an?indispensable?role?in?exerting?the?advantages?of?the?supervisory?function?of?the?board?of?directors?They?demonstrate?a?stronger?willingness?to?supervise?in?the?board?of?directors,?which?can?further?highlight?the?functional?advantages?of?the?board?of?directors?In?addition,?a?diversified?board?structure?can?actively?respond?to?the?demands?of?various?stakeholders?and?strengthen?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the?context?of?the?current?revision?of?the?Company?Law,?ensuring?the?entry?of?women?into?the?board?of?directors?is?conducive?to?further?improving?the?internal?supervision?mechanism?of?the?company?and?enhancing?its?governance?capabilities
Keywords:Female?Directors;?Gender?Diversity;?Corporate?Governance;?Supervisory?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