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翠梅(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河洲中學附屬中學)
先兆早產主要指孕婦妊娠期滿28 周,但未達到37 周的即將分娩的早產表現。具體表現特征為不規律子宮收縮、間歇性腹痛、陰道出血以及宮頸口擴張等。其中,宮頸口擴張至2 厘米以上,并伴有宮縮現象,可稱之為早產臨產。先兆早產患者的血氧濃度較低,極有可能導致胎兒宮內缺氧,甚至造成母嬰雙方的多器官功能損傷,因此對于先兆早產的孕婦應積極采取治療與護理干預手段。吸氧治療作為改善孕婦血氧濃度、優化胎兒宮內吸氧狀態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其治療方式主要以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為主。但經臨床調查發現,大部分孕婦對氧療都不太了解,因此對孕婦進行氧療護理與教育較為重要。
吸氧治療不僅能夠使孕婦動脈血氧含量提升,同時能夠改善胎兒宮內缺氧的不良狀態,可將先兆早產患者成功轉化為正常妊娠期孕婦。但通過對多例先兆早產患者的調研發現,對于先兆早產吸氧治療的作用與意義、吸氧治療指標、吸氧過量的危害等相關知識,只有極少部分孕婦了解,大部分孕婦對氧療都不甚了解,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因為先兆早產具有突發性,且大部分孕婦為初期妊娠期孕婦,在妊娠期之前身體未出現與此類相關的疾病,因此不會主動了解相關指知識。(2)對吸氧治療的作用原理與治療意義認知模糊,認為吸氧治療的作用不大。(3)對吸氧治療的相關知識存在認知錯誤,例如,部分孕婦認為吸氧量越高,治療效果越好,從而使孕婦在接受吸氧治療期間隨意調控氧流量。(4)孕婦受教育水平較差,對吸氧治療過度恐懼。(5)護理人員對孕婦的吸氧教育力度不到位。
針對先兆早產孕婦氧療知識認識能力較差或認知存在偏差等問題,護理人員應從自身出發,完善氧療護理流程,全方位強化先兆早產吸氧治療的護理工作,護理流程以氧療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為主要干預手段,制定目的性更強的護理計劃,使孕婦更多的去了解有關吸氧治療的相關知識,緩解其內心壓力與顧慮,使孕婦能夠深刻了解吸氧治療的作用與意義,全面提升先兆早產孕婦氧療認知能力,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1)杜絕盲目、一概而論的統一護理模式,應根據孕婦的不同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疾病知識了解度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手段,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2)加強對高氧濃度的危害等知識的教育力度,告知孕婦氧濃度需根據缺氧量進行合理調控。(3)強化護理水平,并于孕婦氧療期間做到高密度巡查與指導。
對先兆早產孕婦來說,吸氧治療極為重要,不僅能夠保證孕婦自身的安全,同時能夠保障宮內胎兒的生命健康,并且可以將早產孕婦轉變為正常妊娠孕婦。因此,早產氧療護理極為重要。氧療期間,護理人員應保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多巡查、多指導,使氧療能夠持續順利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