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 張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近年來,寶寶的口腔健康成了父母關注的焦點話題,想要擁有健康的口腔,除了保證牙齒的健康,更需要頜面部正常發育作為支撐。頜面部的發育包括上下頜骨的協調與牙齒的排列。影響頜面部發育的有多種因素,除了遺傳以外,大部分都是可防可控的后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口腔習慣。
口腔的不良習慣有多種表現,比如口呼吸習慣、吮咬習慣、唇習慣、舌習慣等。很多家長會發現寶寶有咬下嘴唇的習慣,這也是口腔不良習慣的一種表現。咬唇的不良習慣包括咬上、下唇以及覆蓋下唇等,其中女性兒童的發生率高于男性兒童。長時間習慣性咬上唇會導致下頜過度前伸;而長時間習慣性咬下唇則可能導致上頜前牙間隙變大,同時下前牙受到的內收力大于外展力而向內移動導致擁擠以及上下頜前牙的深覆合關系。同為母親身份的我也發現了寶寶咬下嘴唇的習慣。
通過細心觀察可以發現,寶寶并不是整天的咬下唇,一般會在無聊時刻、入睡前時刻出現咬下唇的現象。發生的原因也許是寶寶出現了心理依賴,也可能是不自覺的行為。
因為寶寶年齡較小,處于幼兒期,我認為她對語言的引導還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干預的初期,我選擇了直接制止的方式,例如拍打寶寶嘴唇部位,結果就是寶寶情緒崩潰大哭,沒有起到正向的積極作用,反而使寶寶出現害怕心理以及躲避行為,她會用手或是小枕頭擋住嘴或是臉。于是,我又選擇了味道刺激法,通俗地講,就是在寶寶的下唇及周圍涂抹苦甲膏、大蒜汁,而在反復多次的涂抹后,也是收效甚微,最終孩子在耐苦耐辣后,停止了使用。
最終我選擇咨詢專業的口腔科醫生,由于我的寶寶還處于幼兒期,乳牙也處于未出齊時期,同時也并未出現嚴重的咬合問題,醫生建議我不要做過多干預,有時過度的關注行為會強化寶寶的不良行為意識,使寶寶更加難以停止咬下唇。同時可采用注意力轉移法,當寶寶出現了咬下唇行為時,盡量選擇與她說話、做游戲等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使她漸漸忘記想要咬下唇這件事。而我也可以繼續觀察寶寶的發展。
在聽取了醫生建議后,我去掉了那些干預方法,轉而嘗試與寶寶多互動、說話等,不采用呵斥制止的方式,漸漸的現在咬下唇的次數與持續時間都在減少。
處于學齡前期的兒童往往也存在口腔不良習慣,從而引起錯頜畸形。有研究表明,錯頜畸形在學齡期兒童中的患病率較高,所以,學齡前兒童口腔不良習慣的早期關注和矯治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戒除口腔不良習慣,才能避免錯頜畸形。若口腔不良習慣長期得不到矯正而引起了明顯的錯頜畸形,在未來成長的道路上,孩子可能會由于“顏值”的改變存在一定的心理影響。
對于不同時期的兒童,有多種矯正方法和干預措施,針對不同的口腔行為習慣引起的口腔頜面問題,醫生會給予專業的評估,給出更加科學的治療方案!作為父親母親的我們,遇到寶寶出現口腔的不良行為習慣,應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不應盲目的制止與呵斥,選擇合適、恰當的干預方法,才是讓寶寶健康快樂成長的硬道理。
幫助寶寶丟掉口腔不良習慣,爸爸媽媽一定要先克服自己焦躁的情緒與緊張的心理,因為這有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要采用積極的態度來幫助寶寶丟掉壞習慣,使寶寶的笑容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