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續(xù)蓉
(會寧縣頭寨子鎮(zhèn)中心小學 甘肅 會寧 730727)
合理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可以同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其掌握多樣化的語文知識內容,加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認知。當前,我國正值教學改革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改善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解決教學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不過,少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還是存在較多問題亟待解決,缺乏對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綜合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采取可行性教學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在學習當中經常需要以興趣作為引導,一旦其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興趣,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讀寫結合形式下,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同時開展寫作訓練,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閱讀寫作平臺,讓學生明確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以讀寫結合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在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同時,為學生的寫作學習打好基礎,使得學生在豐富的閱讀材料下得到寫作積累,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到年齡因素的限制,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往往比較缺乏,在寫作的過程中會缺乏充足的素材,雖然已經想到可以在寫作過程中表達怎樣的內容,但是文筆欠缺,無法完全表達心中所想。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逐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素材,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需求給學生選擇能夠用于寫作的一些閱讀內容,使其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基于大量閱讀基礎進行寫作時,學生能夠產生更加強烈的寫作動力,尤其是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中滲透多樣化的寫作方法,豐富學生的寫作情感,使其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保持思維的活躍性。
閱讀和寫作教學的要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讓其在學習中舉一反三,打破思維的局限性。長期以來,許多教師開展閱讀或者寫作教學時,都會對學生提出限制性條件,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導致學生的思路限制在條條框框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思路,利用豐富的寫作資源形成更加開闊的寫作思路,在學習當中產生更多的靈感,從而掌握各類寫作技巧。特別是一些小學生在閱讀當中會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讀寫結合中將閱讀感悟融入到寫作當中,形成清晰的思路,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匯,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讀寫結合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意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自覺性,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也無法全面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最主要的是,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在閱讀當中積累素材,但是沒有引導學生實際利用這些素材,在考察學生的讀寫能力時,也是以學生閱讀能力和方法的積累為主,沒有開展系統(tǒng)性的寫作訓練,最終導致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成效都得不到提升。在這種教學形式下,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很可能被割裂,無法推進讀寫結合教學工作的開展。
實際開展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是在課堂上對文本進行深入闡述和講解,讓學生認真掌握其中的內容并且進行大量記憶,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壓縮大部分寫作時間,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閱讀興趣,也難以根據教師的教學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當教師長期以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大部分學生難以在讀寫結合當中掌握文本的重點及內涵,不能夠找到有效的學習技巧,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相對滯后。
根據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形勢來看,大多數教師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都存在讀、寫相互分離的現(xiàn)象。雖然閱讀和寫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將這兩種概念完全往不同的方向引導和發(fā)展,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明確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造成讀、寫相互分離的狀態(tài)。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理解,提高閱讀量掌握相關的技巧,而寫作則是比較形式化的教學內容,教師沒有將這兩種教學形態(tài)相互融合,影響了綜合教學成效。
小學語文教師以讀寫結合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時,存在教材使用率低的現(xiàn)象,缺乏整體意識,沒有結合教材編排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單元內容整合,也沒有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閱讀寫作方法。部分教師僅僅從單篇文章的特點出發(fā),讓學生尋找閱讀和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實際上,還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寫作教學中更多地從“理解”的角度授課,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進行情感分析,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深入講解,忽略了語言實踐,最終降低了教學成效。
以讀寫結合作為主要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掌握讀后感的寫作方法,經過長期寫作積累學會利用文字抒發(fā)感情。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不懂就要問》這篇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之后根據文章內容寫作讀后感,這篇文章告誡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應該主動詢問,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任由自己不懂。在讀后感寫作要求下,學生會更加深入地分析文本內容,以不同的策略進行文本閱讀,從而體會其中的感情,并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教師能夠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本進行讀后感寫作,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分享學生的閱讀記錄,以文字表現(xiàn)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并且豐富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教師要明確教材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當中理解文章講述的具體內容,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給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比如:開展《觀潮》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內容,說一說其在閱讀中產生的感受,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漫天卷地、若隱若現(xiàn)等詞匯的含義,然后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在挖掘教材內容時,需要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刻畫錢塘江大潮的順序,對“潮來前、潮來中和潮來后”的寫作方法進行深入了解,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之后掌握類似事物的寫作方法。以讀寫結合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時,可以按照順序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分段分析,構建具體的文章寫作框架,切實了解作者刻畫錢塘江大潮的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抓住寫作特點和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
語文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應該組織學生將課程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開展《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烏鴉,你會怎么喝水呢?然后閱讀文章內容,分析烏鴉喝水的方式是否正確,再將其拓展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更多地觀察周圍的人、事、物,分析大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之后,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文本,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類型的文本,或者將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見所感寫成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將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對比,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表達真實情感,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使其愛上寫作。
教師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就能夠以縮寫訓練為主,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主語、謂語、賓語,明確這是一個句子的必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會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一些教師被傳統(tǒng)教學思維限制認為學生的想象不符合實際。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以續(xù)寫的方式組織學生閱讀寫作,結合文章的思路展開想象,實現(xiàn)文章的延續(xù)拓展,在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構造能力。此外,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開展仿寫訓練,這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普遍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教師能夠讓學生完成文本閱讀任務之后學習其中的寫作手法,掌握語言結構,熟練地選擇文章材料進行仿寫,表現(xiàn)學生的情感,避免學生在寫作中落入俗套。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十分有限,在讀寫結合教學形式下,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補充與課程知識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xiàn)思維拓展,并且將其體現(xiàn)在寫作當中。比如:開展《威尼斯的小艇》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閱讀文章內容,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場景,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文章的某一個片段進行仿寫,或者結合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對自己比較熟悉的風光、景物、事物等進行描寫。之后,還能夠搜集與作者相關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拓展教學素材內容,加強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使其在日后閱讀寫作中能夠不斷延伸。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需求,教師應該科學分析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以教材作為切入點,加強對教材文章的分析,促使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累素材,打好寫作基礎。學生自身在學習中要提高主動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寫作意識和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建構文本認知,積累多樣化的學習經驗,從而提高綜合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