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錄
(積石山縣移民初級中學 甘肅 積石山 731799)
新課標下,不僅對課堂效率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學生自身各項能力的發展也給予了更多關注。學生在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的前提下,課堂效率也會大幅提高。初中數學教師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可以從培養初中生綜合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著手,讓其可以良好應對、獲取抽象性強、復雜枯燥的數學知識。此外,教師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授課,化簡課程內容,以及引導初中生深度總結、探討等,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初中數學課程的邏輯性比較強,培養初中生邏輯推理興趣是教師首要完成的工作。在這方面,引入生活中的初中生比較熟悉的案例是不錯的選擇。面對熟悉的生活案例,初中生會快速理解案例的內容及教師的提問主旨,憑借生活經驗主動邏輯思考,積極融入到學習氛圍中,增強對課程的親近感,自然也會喚起其學習興趣。教師在此基礎上銜接課程,初中生的思維活躍度會明顯提高,同時也能夠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良好基礎[1]。
如,《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課,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入比較簡單的生活案例:“許多人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都做過蹺蹺板的游戲,當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同時坐上等臂長的蹺蹺板的兩邊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同時出示課件,就會有效引發初中生熱情。此后,教師再引入具備簡單邏輯關系的生活案例:“小明的身高為155cm,小王的身高為156cm,如何用‘〈’和‘〉’表示他們的身高關系呢?”。不僅會滲透課程,還能夠引導初中生邏輯思考。接下來,教師再引入邏輯性較強的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離甲地60 千米,要在12:00 之前駛過甲地,車速應該滿足什么條件?”。緊密銜接課程,就會喚起初中生濃厚的邏輯推理興趣,讓其積極分析其中的邏輯關系及關于不等式相關的知識,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良好基礎。
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不僅對人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和裨益,在教學領域也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將其應用數學領域,尤其是幾何知識教學領域,能夠讓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得以良好轉換,有效簡化課程內容,對促進課堂效率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實際應用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靜止的圖文轉化成動態的3D 影像、動畫,也可以將生活中的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自然的融入課堂[2]。或者,可以將其應用于例題教學環節,生動、立體的剖析例題,彌補初中生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等缺點,讓抽象的例題完整、具體的呈現在課堂上。
不僅能夠降低課程難度,還能夠提高教學水平,讓初中生的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等良好發展。如,《用坐標表示軸對稱》一課,在例題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先利用幻燈片引入例題:“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 的頂點都在格點上,如果將△ABC 先沿y 軸翻折,再向上平移3 個單位長度,得到△A’B’C’,那么B 的對應點B’的坐標為( )”。接下來,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繪畫出坐標和△ABC,先讓初中生通過自主想象、思考,探究問題的答案。此后,再利用電子白板的功能,直接清晰的拖動三角形,讓初中生直觀、清晰的觀察到整個過程,就會讓其快速、深刻的掌握其中的知識點,明顯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標實施以來,培養初中生數學素養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逐漸在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通過應用這一學習模式,為初中生創造了充足的鍛煉機會。不僅能夠良好培養初中生數學素養,還能夠促使其獲取知識的能力明顯提升。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如何組建學習小組。另一方面,教師要合理布置學習任務,既要讓初中生深度合作交流理論性的數學知識,還要讓其展開解題練習,促使其通過實踐進一步檢驗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拓展他們的合作學習深度,才會進一步促進其數學素養發展。
如,《統計調查》一課,教師可以先根據日常對初中生的觀察、了解,根據他們的思維水平、數學基礎差異等情況構建多元化小組,使各個小組的成員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彼此幫助啟發。接下來,再布置理論學習任務:“抽樣調查的概念是什么?抽樣調查由幾個組成部分?什么是總體、個體、樣本和樣本容量?”。布置實踐練習任務:“在一次考試中,考生有2 萬名。怎樣才能既省時又省力的了解到這些考生的數學平均成績呢?問題中的總體、個體、樣本和容量分別是什么?”。通過布置理論和實踐任務,將理論與實踐良好整合在一起,進一步鍛煉初中生的數學建模、邏輯推理等能力,良好培養其數學素養,增強其獲取知識能力,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傳統教學過程中,初中生通常是跟隨教師的引導、提問等學習數學課程,開展數學練習,其學習心理相對被動。在此狀態下,其主動腦思考、探究的意識較難激活,思維活躍性會偏低,學習效率也會欠佳,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大阻礙。教師要應用有效策略,引導初中生主動探究,形成主動學習意識,才會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有效促進課堂效率提高。好奇心強是初中生的普遍特征,也是點燃其主動探究意識的良藥,教師可以抓住他們這一心理巧妙設計、融入問題,會達到理想的引導效果[3]。
如,《平方差公式》一課,在引入新課環節,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張大伯每年都會把一塊邊長為a 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給了鄰居王大媽,今年張大伯對王大媽提議,把這塊土地的一邊減少4 米,再將另一邊增加4 米,繼續出租給王大媽。王大媽爽快的答應了。那么王大媽吃虧了嗎?”。讓初中生憑借自身理解和認知加以判斷。當其表達王大媽沒有吃虧的觀點后,教師再提出否定意見,就會使初中生形成思維沖突,有效點燃其好奇心。接下來,在引導初中生應用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其展開假設和計算。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快速提出依據和答案,就會進一步增強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時,再進行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和計算公式知識的教學,就會有效引導初中生積極主動探究,并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效。
一些數學知識的抽象度較高,僅是通過語言講解、剖析的方式執教,初中生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切換教學方法,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讓初中生增強對抽象數學知識的認知和體驗。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知識的抽象性,還能夠讓數學教學具有新鮮感,點燃初中生興趣,使其快速理解數學知識點。教師可以在指導初中生實踐前,立足知識點預設問題,讓初中生帶著目的進行實踐探究,從而使課堂效率大幅提高[4]。
如,《三角形的穩定性》一課,主要讓初中生對三角形的穩定性、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良好理解,并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相關的問題。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先預設問題:“為何生活中許多物體的支撐都是三角形的,而不是四邊形的呢?三角形和四邊形哪種形狀更具穩定性呢?”。讓初中生應用課前準備釘子和木條,分別制作三角形和四邊形,制作完成后依次扭動兩種圖形。此后,在四邊形內部將其對角用木條相連再次扭動圖形,并進行總結得到最后結論。通過真實的體驗,會使初中生快速認識到兩種圖形的穩定性,從而輕松高效的掌握知識要點。
一般情況下,歸納總結是教師主導,一些初中生并不能集中注意力,充分調動思維緊跟教師的思路,只是浮于表面的參與課程總結,對所存在的疑惑也不能積極思考和探究。若初中生的注意力不能充分集中,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率。要改善這一現象,教師首先要考慮充分集中初中生注意力。其次,要注重引導其主動思考、深入探究,才會使其及時疏理出存在的問題并快速突破學習難點,課堂效率自然也會明顯提高。
新課標背景下,在課堂上轉化師生地位倍受關注。教師可以轉變以往的教學策略,翻轉以往的教學順序,在課堂總結歸納環節將初中生作為主體,讓其主動進行課堂總結和歸納,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或者,在初中生總結歸納后,結合他們的不足之處加以啟發、點撥,致使其認識到不足之處,從而加深對課程的印象和理解,會有效集中其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思維,達到更佳的教學成效。比如,《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課堂總結環節教師可以引入典型例題:“已知買3 瓶蘋果汁和2 瓶橙汁共需23 元,又知買5瓶蘋果汁和2 瓶橙汁共需要33 元。”。讓初中生在小組內探討:“列出并解答二元一次方程組,并總結解題思路。歸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關聯?”。此后,再讓不同初中生到講臺前結合例題進行深入的總結分析,整理出課程中的知識點,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指導,就會有效集中初中生注意力,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繼而構建高效課堂。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師本著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教學,首先,要喚起初中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擁有熱情的學習態度。其次,要重視提高教學水平,靈活合理的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優化教學內容,有效培養初中生抽象、邏輯推理、數據分析等能力,讓其提高數學素養。再次,教師要培養其主動探究、積極總結歸納的意識等,才會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