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珍
(臨夏市第一中學 甘肅 臨夏 731100)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詞匯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中生必須掌握2500 個左右的英語單詞與300 個左右的英語短語,才能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英語聽力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英語寫作能力。英語學習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時期,英語作為一門非母語的應用語言,只有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詞匯運用方式,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
詞塊理論是新課標時期所運用的一種全新的應用語言教學理論。詞塊指的是學生將具有連貫規律性與不連貫規律性的詞匯儲存在大腦中,根據英語任務,對腦海中的詞語進行提取,以備不時之需。詞匯導圖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社會背景下出現的一種便捷式詞匯教學手法,其主要是在探究不同英語詞匯之間的關聯性與英語拼讀的有序性之后,將其按規律制作成思維導圖或圖表形式 。詞塊理論與詞匯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探究初中英語中應用詞匯導圖與詞塊理論的作用與重要性時,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與論述。
以往,學生常常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大量的英語詞匯,或者通過熟讀英語文章中的句子來加深對詞匯的記憶,這種記憶方式雖然短期內可以幫學生記憶大量的英語詞匯,但使用死記硬背方式記下來詞匯,學生并不能在具體的英語情景中進行靈活運用。當學生沒有定期對詞匯與句子進行復習和鞏固時,所記憶下來的詞匯,短期內便會逐漸地忘記,真正掌握的英語知識并不多。詞塊是英語語言輸出中最小的一個單位,相比完整的句子或成篇的文章而言,詞塊更易被記住,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因此,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有效地應用詞匯理論對提升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具有極高的意義,不僅能夠降低他們的英語詞匯學習壓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各種英語場景靈活地運用所掌握英語詞匯,進而更加通暢地進行英語交流與英語溝通。詞匯導圖作為一種能夠將松散的知識整體化,發散的思維具體化的知識體系,可以將腦海中較為抽象難懂的活動或者圖形進行融合,從而使雜亂無章的思緒變得更加具有條理性、可視性的文字圖形,可以加強各個事物之間的聯系性,更加合理地梳理腦海中的知識,并將其以具體的形象表達出來 。將詞匯導圖與詞塊理論有效地應用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不僅可以加強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并將語法相同或相近,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匯進行科學的整理,對語法對立、意義不同的詞匯進行梳理,開闊了學生的英語思維,加強了他們的英語理解,有利于減輕他們的英語詞匯記憶負擔。
根據之前的英語調查報告來看,初中英語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固定化與系統化,其主要先帶領學生進行單詞跟讀,之后再翻譯單詞的主要意思,讓學生理解意思之后再進行造句,教師主要通過造句以及結合文章語義,幫助學生加深詞匯記憶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地記牢有些單詞的拼寫方式與主要含義,并對所學單詞有著一定的理解,但這種教學方式卻不利于學生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詞塊理論與詞匯導圖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而且能夠與之前學習的語法詞組以及固定搭配進行聯系,有利于初中生英語思維模式的培養,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強調了培養學生國際視野與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在初中詞匯教學中融入一定的文化教學,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了他們學習詞匯的廣度與深度。利用詞塊理論與詞匯導圖,為學生營造詞匯學習語言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地探究英語與中文之間存在的異同,在探究過程中逐步地加深對英語以及西方文化的了解。另外,教師應用詞匯理論將初中英語詞匯繪制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不僅有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詞匯導圖的引導之下,能夠有效地掌握英語知識,在腦海中建立起完整的英語詞匯邏輯框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自信心 。
詞匯導圖是以思維導圖作為基礎理論,將初中英語存在內在聯系的詞匯以框架的形式呈現出來,使用創新型的表達方式使英語詞匯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并通過具體化、形象化、科學化、合理化的方法,開展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在加強學生詞匯記憶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深入的理解所學詞匯。詞匯導圖理論是由英國托尼·巴贊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應用語言學教學理論,具體來說,利用樹形圖像,將初中英語所學的詞匯進行歸類,并形成樹形狀態,通過具體的色彩、圖像等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呈現,以此逐步加深學習者對所學詞匯的記憶與理解,是一種極具創造性與發散性與詞匯學習思維方式 。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復雜的、枯燥的、抽象的詞匯,轉化為更加簡單、更加直觀的圖形和色彩,使大腦更易接受這些知識,并對這些詞匯進行處理,逐步地增強學生自身的學習效果。
詞塊理論是由美國作家邁克爾·劉易斯所提出的一種英語教學理論。邁克爾提出,英語這一門語言是由語法化的詞匯所構成的,并不是由詞匯化的語法所構成的,他根據詞匯中的詞語含義之間的聯系與英語句子語法的功能,主要將詞塊劃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主要是指聚合詞、高頻搭配組合、慣用話語以及句子框架、引語,這些詞塊的劃分方式給英語語言學習提供了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其主要做法是:將詞匯進行連貫,學習者能夠借助于連貫的詞匯進行記憶,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詞塊理論可以被稱作快速記憶的教學理論,也可以被學生稱為詞匯學習的有效工具。詞塊理論所包含的四大類型囊括了整個初中階段的詞匯教學,各個方面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基本學習需要,而且作為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基本單位,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各個詞匯的內在聯系,提升自身學習效果。
提取英語詞塊是進行英語教學最為基礎的第一步,教師需要根據《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定英語詞匯教學目標,對教材文章中的重點詞塊進行提取,利用提取出來的重點詞塊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步驟。英語詞塊在語言學習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地位,英語交流所使用的各種話語都是由各種各樣的詞塊構成的,詞塊是用語言構建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有效地應用英語詞匯知識,提升詞匯教學質量與效率 。詞塊的掌握能幫助初中生提高英語詞匯病合理應用英語詞匯,詞匯是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內容,是支撐英語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順利開展的“磚塊”,可見掌握英語詞快提出的方法怎么重要。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This is my sister》為例。教師在教授這章節的英語知識時,可以從教材課文中提取重點詞塊,其主要包括,Family 、mother、 father 、parent、brother、Grandmother、 grandfather、 grandparents 等,教授在對這一課時的重點詞匯進行提取之后,要使用重點詞匯用設計教學步驟,在教學中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重點詞匯,并在教學中充分凸顯英語詞匯在詞匯學習中的重要價值。
感知詞匯是英語學習的最初環節,是對詞匯的整體認識,不僅僅認識詞匯的組成結構,而且認識詞性、詞義等,還能認識詞匯的情感,比如有的詞匯擁有特殊的前綴,這一類前綴大多數表示消極的情感,這都是感知的內容,為之后,詞匯的運用奠定基礎。教師在教材文本中提煉出重點的英語詞匯,之后還需要使用英語問題來提升學生英語詞匯感知能力,以此全面地激發他們對英語詞匯學習的熱情,幫助他們直觀地感受英語詞塊的內在含義。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有目的和有方向去思考,在全神貫注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知英語詞匯,了解英語和中文是不同的兩種語言,并能根據具體的情境分析詞匯的詞性和意義,學會正確使用詞匯。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1《Can you play the guitar?》為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的英語知識時,可以利用提取出來的重點詞塊來設置英語問題。比如,這一課時的重點詞塊主要為swim、dance、draw、sing、play chess、play the guitar 等。因此,教師可以向同學們提問:“Can you swim?”“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What sports can you play?”“What can you do?”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這些問題,讓他們將這一單元的詞匯所表示的含義進行聯系,結合現實生活與教學情景深入學習這些英語單詞。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利用提取的重點詞塊設定英語問題,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英語詞塊所表示的含義,應用這一單元所涉及的重點句型進行提問,還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詞匯記憶。
教師在帶領學生全面感知英語詞匯,了解英語詞塊的重要性之后,還需要引導他們運用所學詞匯進行課堂訓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塊的理解能力。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合理任務的設置,能調動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口頭訓練與書面訓練兩種方式對學生應用詞匯的能力進行提升。首先,在口頭訓練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設置討論任務,讓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小組討論,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重點詞塊進行舞臺劇編寫,在講臺上進行角色表演,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對于書面教學來言,教師可以根據所學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英語填空題、選擇題以及閱讀理解題,讓學生進行訓練,進一步掌握英語詞塊在英語題目中的基本用法。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口頭訓練以及書面教學兩方面對學生的詞匯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進步,檢驗學生的詞匯學習效果。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這一單元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設定“holiday and vacation”的討論任務,讓學生使用英語向同學分享自己的假期以及之后的假期計劃,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逐步地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學習完這一章節的英語知識之后,還可以根據章節中的重點詞塊設定書面任務,讓學生完成英語配套訓練中的填空題與選擇題,教師要及時地為學生講解填空題與選擇題的答案與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詞匯的含義與教學中重點詞塊的作用
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教育界提出了多種創新型的教育方式與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方式的發展,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采取創新型教育理念、趣味化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課堂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使用探討式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英語內容,在英語課堂中形成一種師生友好互動、友好討論、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的教學模式。其次,教師在運用詞匯導圖與詞匯理論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必須先探究學生的英語接受能力,再設定教學方案與教學目標。最后,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英語課堂管理能力,學習創新型的教育理念,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將這一章節的重點詞匯使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時,用學生更易理解、更能接受的方式進行設定。在制作完詞匯導圖之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進一步細化詞匯導圖。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為其他同學講解重點詞匯的內在含義,更加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用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5《what do you like pandas?》為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的英語知識時,可以向學生提問“Why do you like pandas and what are its advantages?” 你為什么喜歡熊貓,它具有怎樣的優點?這句話還可以翻譯為:Why do you like the panda and what advantages does it have?學生可以發現具有兩種不同的形式英語句子來表達同一種意思。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探尋其他形式的英語表達方式。教師以這種方式進行授課,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發散,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
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詞匯知識面,教師可以增加“熟詞生義”的教學環節。熟詞生義這一教學環節,不僅可以提升詞匯教學的趣味性,還能提步擴展學生的詞匯知識面,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為例。其中kid 在教材中的意思是小孩;年輕人,但這個單詞還具有開玩笑;取笑;山羊的意思,它作為動詞表示欺騙;哄騙。另外share 在課本中的意思為分享;共享;共用;分攤,但它做名詞還可以代表:責任;貢獻;股份;份額等意思。每一課時中都包含了許多的詞匯,學生大多只知道這些詞匯的基本含義,對其其他含義不甚了解,教師可以以詞匯導圖的形式對這類詞匯進行歸納總結,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詞匯知識面。
總的來說,教師需要在深入了解詞匯導圖與詞塊理論概念的基礎上進行英語教學,在教學中,要使用創新型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初中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學習,其他教師的英語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幫助他們形成科學合理的邏輯認知結構,增強他們的詞匯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