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艷
目前, 臨床治療癌癥患者常用的方式是化療, 其對控制癌癥進展具有顯著效果, 但在化療時使用的藥物是細胞毒性藥物, 期間多數患者會發生消化道不良反應癥狀[1]。目前, 臨床治療腫瘤患者CINV 多使用常規西藥止吐劑, 但效果不佳。中醫認為腫瘤CINV 是由于脾胃受邪毒侵犯導致, 故需以扶正祛邪、和胃降逆為原則進行治療。小半夏湯具有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穴位敷貼是一種特殊的中醫外治方法, 其能使藥物充分滲透肌膚, 通過穴位、經絡進入體內,從而有效發揮藥效[2]。基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半夏湯穴位貼敷對腫瘤CINV 患者的臨床療效,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8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腫瘤CINV 患者, 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5 例。對照組男13 例, 女12 例;年齡40~75 歲, 平均年齡(59.01±6.34)歲;肺癌7 例、胃癌9 例、淋巴瘤5 例、乳腺癌4 例。觀察組男15 例、女10 例;年齡41~74 歲, 平均年齡(59.54±6.19)歲;肺癌5 例、胃癌10 例、淋巴瘤4 例、乳腺癌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經準許了此項研究的實施, 所有患者均知悉此研究內容。
1.2 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依據《中醫內科學》[3]中的診斷標準;西醫診斷依據《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常見惡性腫瘤診療指南》[4]中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與上述中西醫診斷工具中的內容高度相符者;發病年齡為18~80 歲者;無明顯化療禁忌者;預計生存期>3 個月者。排除標準:對中藥方中某些中藥成分或敷貼過敏者;伴有嚴重精神疾病而不能有效溝通者;處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婦女;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
1.4 方法 對照組僅使用西藥治療, 化療前30 min 常規給予止吐藥物, 具體用藥根據化療方案引起的致吐程度而定, 直至此次化療周期結束后。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穴位貼敷, 使用的中藥方為小半夏湯方, 方藥組成為姜半夏、生姜各20 g, 取患者神闕穴、內關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研磨上述中藥成粉狀,并與凡士林混合調成糊狀, 將調配好的3~5 g 藥物放置在穴位貼中, 貼敷前首先用對相應的穴位進行擦拭, 并用手指按壓, 按壓力度以感到酸脹麻為度, 貼敷穴位貼。住院期間在化療前30 min 開始貼敷, 出院后在患者晨起后貼敷, 6~8 h/d, 藥物更換1 次/d, 貼敷治療至化療結束后第5 天。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前后的QLQ-C30 評分及FLIE評分。①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亞急性毒性反應及抗癌藥物急性反應分度標準, 將嘔吐分為0~Ⅳ度, 無嘔吐癥狀為0 度;每天嘔吐1~2 次為Ⅰ度;每天嘔吐3~5 次為Ⅱ度;每天嘔吐6~8 次為Ⅲ度;頻繁嘔吐、無法控制為Ⅳ度。惡心評分0~Ⅳ度, 無惡心癥狀為0 度;存在輕度惡心, 不影響患者生活與進食為Ⅰ度;影響進食、存在明顯惡心癥狀為Ⅱ度;惡心程度較重, 對正常生活、進食造成影響為Ⅲ度;不能臥床與進食, 惡心程度嚴重為Ⅳ度。治療后, 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為0~Ⅰ度評定為顯效;治療后, 惡心、嘔吐癥狀為Ⅱ度評定為有效;治療后,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為Ⅲ、Ⅳ度評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生活質量:使用QLQ-C30[5]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總分112 分,得分越高, 患者生活質量越差;使用FLIE[6]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惡心、嘔吐生活功能進行評價, 總分63 分,得分越高, 患者生活質量越佳。③不良反應發生率:記錄治療期間兩組患者腹脹腹痛、頭痛、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總不良反應發生率=(頭痛+便秘+腹脹腹痛)/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LQ-C30、FLIE 評分比較治療前, 兩組患者QLQ-C30、惡心、嘔吐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QLQ-C30 評分低于對照組, 惡心、嘔吐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的4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LQ-C30 評分、FLIE 評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QLQ-C30 評分、FLIE 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QLQ-C30 評分 FLIE 評分惡心 嘔吐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5 65.71±11.21 54.64±9.78 10.37±3.61 32.91±9.84 10.45±3.72 32.91±9.84觀察組 25 65.91±9.84 40.12±7.23a 10.26±3.15 50.21±9.71a 10.63±3.53 40.67±10.52a t 0.067 5.970 0.115 6.257 0.175 2.694 P 0.947 0.000 0.909 0.000 0.861 0.010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 化療被廣泛應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中, 其能夠殺死腫瘤細胞, 避免腫瘤細胞蔓延或復發, 但易產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嚴重的惡心、嘔吐會使患者機體水電解質紊亂, 造成機體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是臨床常用來治療CINV 的止吐藥物, 但部分患者嘔吐、惡心癥狀仍未改善, 且易反復[7]。
中醫認為CINV 屬于“嘔吐”的范疇, 多由患者接受化療后, “邪毒”侵犯胃腑導致的, 張仲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并治》記載:“諸嘔吐, 欲不得下者, 小半夏湯主之。”本研究選用中藥為小半夏湯,其方劑組成為姜半夏、生姜, 其中半夏能夠起到降胃氣而止嘔吐的作用, 生姜可降逆溫胃止嘔, 兩藥合用,能達到和胃降逆、止嘔的目的[8]。穴位貼敷是中醫常用的外治手法, 具有運行氣血、疏經通絡作用, 其中內關穴具有和中降逆的作用, 中脘穴的作用為和胃降逆,足三里穴可祛毒調機, 內關穴可舒脹和中[9]。本研究結果表示,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6.00%高于對照組的64.00%, 不良反應發生率8.00%低于對照組的40.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小半夏湯穴位貼敷能改善腫瘤患者CINV 癥狀, 提升臨床療效,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這與王曉艷等[10]研究結果相似。
小半夏湯中半夏含有葡萄糖醛酸甙、葫蘆巴堿、β 谷甾醇及甲硫氨酸等成分, 能有效起到鎮吐和抗癌等作用;生姜中姜酮和姜烯酮等成分能刺激胃黏膜合成, 釋放內源性胃蛋白酶原, 從而起到減輕胃黏膜損傷的作用, 緩解惡心嘔吐癥狀的嚴重程度, 輔助提升生活質量[11]。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QLQ-C30 評分(40.12±7.23)分低于對照組的(54.64±9.78) 分、惡 心 評 分(50.21±9.71) 分、嘔 吐評分(40.67±10.52)分均高于對照組的(32.91±9.84)、(32.91±9.84)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小半夏湯穴位貼敷能減輕腫瘤患者CINV 癥狀, 提高生活質量, 這與許蕾等[12]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 小半夏湯穴位貼敷能使腫瘤CINV 患者的惡心嘔吐癥狀得到緩解, 不良反應發生風險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療效顯著。但本研究選取樣本較少,可能存在個體差異, 未來還需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