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畬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李 俊
防汛工作,首要在“防”。面對今年防汛減災和地災防治嚴峻形勢,景寧畬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未雨綢繆,多措并舉、嚴陣以待,以戰時狀態投入防汛工作中。對隱患點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排查、備足備齊防汛物資、成立專業應急隊伍、強化應急演練……進入汛期,景寧畬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地災防治關口前移,不斷提升地災監測預警能力,下沉群測群防力量,凝聚防災減災合力,不斷提升從救到防的理念轉變認識,從隱患點排查治理到專業監測全面覆蓋,從各級部門聯動會商,到一個個群防群測員實地巡查,基本構建了“人防與技防并重、基層與專家結合”的保障模式,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得到切實提升。
地質災害防治無小事,而是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天大的事。要堅決克服僥幸心理和無所作為的思想,認真對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遇事要按最不利的局面、從最壞處著想,做最充分的準備,落實最嚴格的地質災害防治舉措。

▲地質隊員現場勘查地質災害點
一是高度重視、高位推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縣委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要求各部門未雨綢繆,要緊之再緊,始終保持警鐘長鳴,樹牢底線思維和安全發展理念,堅決打好隱患“殲滅戰”、防災“攻堅戰”、安全“保衛戰”。
二是優化機制、明確職責。建立地質災害應急與防治叫應機制,明確地質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和部門職責,將預警預報信息直達屬各地鄉鎮(街道)。構建局分管領導為縣級責任人、鄉鎮分管領導為鄉鎮責任人、自然資源和規劃所和群測群防員為監測責任人的體系,壓緊壓實防災責任,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地質災害安全風險。
三是激活基層、打通末梢。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基層智治綜合應用平臺,強化基層網格員排查機制,基本建成了以群測群防員(網格員)、自然資源所責任人、“駐縣進鄉”地質隊員為主體的“三員”基層防災體系,切實把責任壓實到末梢。在迎戰超強臺風“杜蘇芮”中,景寧畬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迅速響應,連夜部署各鄉鎮(街道)對全縣3 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和206 個地質風險防范區應轉盡轉、應轉快轉,累計撤離群眾606 人。
一是打好防汛“主動仗”。組織各鄉鎮負責人、群測群防員(網格員)開展業務培訓大會,邀請地質專家傳授群測群防體系、應急處置方法及“地災智防”APP 操作等專業知識,發放雨衣、反光背心等地災應急物資,增設地質災害隱患點及風險防范區告示牌,督促各鄉鎮(街道)完善《鄉鎮(街道)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汛前安全排查小組,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風險防范區、礦山、尾礦庫、涉地建設工程等領域安全生產檢查,進一步督促行業主體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好場地安全生產防范工作,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截至目前,全縣共開展地質災害知識講座11 次,培訓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網格員)160 余人,落實鄉鎮地災風險責任人21 人,發放“避險明白卡”800 余份,為群專結合防治進一步奠定基礎。
二是打好調查“準備仗”。根據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針對全縣地質災害多發、易發的鄉鎮(街道),持續開展高精度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工作,采用“空天地、一體化”綜合調查手段,建立了以斜坡單元為基礎的高精度地質災害調查評價方法,形成“一坡一卡”的調查評價成果,為地質災害防治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數據基礎。目前,全縣已完成4 個鄉鎮(街道)1 ∶2000 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另有2個鄉鎮(街道)正在開展調查工作,預計2024 年底完成8 個鄉鎮(街道)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項目,正逐步形成了一套鄉鎮(街道)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創新成果。深入開展地災風險隱患“三查”,持續更新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一張圖”,充分利用“駐縣進鄉”預警響應工作手冊,鄉鎮(街道)也實現了地質災害“一鎮一預案、一村一手冊、一戶一卡片”,應急水平、應急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基層網格員巡查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
三是打好地災“科普仗”。在“世界地球日”“防災減災日”“全國土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聯合應急管理局、氣象局等單位舉辦防災減災宣傳活動,通過“科普展板+現場答題+懸掛橫幅”的方式對居民開展地質災害科普宣傳,提高村民的地質風險防范意識和水平。組織駐縣進鄉地質隊員下沉鄉鎮開展2023 年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并就應急救援指揮、物資保障、現場警戒、搶險救援、醫療救護及研判監測等多方面能力進行檢驗,夯實防災能力。各類活動宣傳群眾達2000 余人次,發放物資共4000 余份。
全縣共完成54 處監測預警實驗點建設,進一步擴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覆蓋面,提高監測數據采集傳輸的實時性、準確性和安全性,切實提升地質災害智能化預警水平和預警響應能力。嚴格落實“省級預報到縣、市級預報到鄉、縣級預警到村”,動態發布地質災害預警短信和提示單,聯合縣氣象局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12 次,發送風險提示單7 次,轉發市省級預警預報8 次。在橙色預警時,實施24 小時值班制,并及時發送信息,提醒網格員、防治責任人。圍繞地質災害風險識別能力、監測能力、預警能力、防范能力、治理能力、管理能力等六大能力建設地質災害風險防控數字孿生應用。集成200 余個地質災害風險區監測數據,包含15 類共計403臺監測設備及301482 條監測信息,推動景寧地質災害物聯感知的一體化管控,全面提升景寧地質災害“整體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