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萌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2012—2022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城鄉收入差距等數據,總結了鄉村振興背景下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現狀,進一步探究了制約當下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升級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報告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竺枥L出了一幅新時代的美好鄉村畫卷。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了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總安排總部署。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也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力量。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創造性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提高農村收入是動員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最終落腳點,而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便是生活富裕的具體體現。
在擴大內需的背景下,國內居民消費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內居民消費的不斷提質升級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選擇。與城市居民的消費潛力相比,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還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挖掘。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便是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動城鄉均衡發展。開拓農村市場,發掘農村消費升級的潛力是面臨國際國內新挑戰的必然結果,也是鄉村進一步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現狀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安市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持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
(一)2012—2022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
根據泰安市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2—2022年間,泰安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從1592.5億元增加到3198.1億元,年均增速達7.22%。同期,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9605元上升到2022年的23149元,年均增長9.20%,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
(二)2012—2022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消費結構升級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泰安市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2012年的6223元上升到2022年的14404元,上漲131.46%,年均增長8.75%。
一是“生存型”消費的支出比重下降。主要體現在泰安市農村居民在食品、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等方面“生存型”消費比重下降明顯,這4方面消費是所有生活消費中最為基礎的項目,其占比的變化直接體現泰安市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食品消費支出方面,泰安市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由2012年的32.93下降為2021年的28.49,總體穩中有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恩格爾系數的劃分標準,泰安市農村居民已步入“最富?!彪A段。
衣著消費支出方面,隨著泰安市農村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審美觀念的同步提高及電商平臺的不斷豐富,泰安市農村居民對日常服裝的品質、式樣要求與時俱進,衣著消費支出持續增加。由2012年的353元增加至2021年的738元,上漲了109.07%,支出比例趨穩,維持5%~6%比重,總體變化較小。
居住消費支出在所有“生存型”消費支出中占比最高,持續穩定在20%~22%,是影響農村居民“生存型”消費變化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作為泰安市農村居民來說,這部分消費支出主要用于購買建筑材料、維修及裝修用品和生活用房等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泰安市惠農政策的出臺、落實,泰安市農村住房條件發生了歷史性轉變,農村居民重視升級改造家庭居住環境,許多老舊平房變為樓房,取暖、燃氣等設施已向城鎮的居住條件看齊,其居住消費支出從2012年的1338元上升為2021年的2880元,支出占比從2012年的21.5%下降為2021年的20.6%。
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方面,2012年至今也呈現出穩中趨降的走勢,從2012年占比10.93%下降為2021年的8.78%。從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占比走勢可以看出,自從2009年2月泰安市頒布《泰安市家電下鄉工作實施方案》之后,家用電器下鄉財政補貼政策的有效實施促使泰安市農村居民在日用家電消費方面呈現飽和趨勢。
二是“發展及享受型”消費的支出比重上升。主要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安市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泰安市農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發展及享受型”消費比重上升明顯。
交通通信消費支出方面,伴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在泰安市農村普及推廣和“四好農村路”在泰安市農村的全方位推進,泰安市農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消費方面的支出從2012年的654元到2021年的1754元,占比從10.51%到12.55%,提升明顯。最具代表性的指標比如:每百戶農村居民的移動電話數量從2012年的192部上升到2021年的249.9部;每百戶農村居民的摩托車數量從2012年的69輛下降到2021年的30.8輛,但是同期汽車數量從4輛提升到41輛,上升趨勢顯著。
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方面,泰安市農村居民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凸顯,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成為農村居民消費新的熱點。2012—2021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從482元到1734元,增加1252元,占比從7.75%提升至12.40%。
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方面,隨著農村醫保體系的日趨完善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從“被動就醫”到“主動預防”,購買醫療保健品和醫療儀器的意愿增強,泰安市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增長顯著,從2012年的612元上升到2021年的1504元,占比從9.83%提升至10.76%。
(三)2012—2022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呈同步提升態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泰安市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呈現同步提升態勢(詳見圖1)。從數據分析可見,2012—2022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上漲131.46%,年均增長8.75%;同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漲141.01%,年均增長9.2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同時穩步提升,這也證明鄉村振興戰略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激發了農村人口的消費潛力。
二、制約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因素
(一)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偏低
農村居民收入是影響農村居民消費的最重要的因素。伴隨泰安市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農村居民收入穩步提高,消費水平不斷進步,但是對比分析來看,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偏低。
一是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表1數據分析可見,泰安市城鄉居民收入比雖然從2012年的2.27持續下降為2022年的1.88,但是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城鎮居民,同時出于對農業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使得農村居民常年具有憂患意識,傾向于高儲蓄低消費,這對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是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山東省平均水平及部分地市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根據表2數據顯示,2021年泰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山東省部分地市如青島、威海、濰坊、東營等也存在一定差距。
(二)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仍有待進一步優化
數據顯示,泰安市農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費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在人均消費支出中占比仍然不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村居民“發展及享受型”消費以及消費升級。
一是泰安市農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費占比仍然不低。表3數據顯示,以2021年為例,泰安市農村居民食品、衣著、居住和生活消費支出4項占比達到63.15%,且高于山東省農村居民該項指標2.75個百分點,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占比遠高于山東省農村居民平均水平。
二是泰安市農村居民“發展及享受型”消費占比有待進一步提升。表3數據顯示,以2021年為例,泰安市農村居民“發展及享受型”消費占比為35.7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8個百分點,主要差距體現在交通消費支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43個百分點,成為優化消費結構的關鍵所在,這為將來進一步釋放農村消費潛力創造了一定空間。
(三)泰安市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偏弱
目前,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泰安市農業融合程度不深,引領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農村文旅產業配套設施、農村電商新基建和配套服務不足,農村流通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后。
三、泰安市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思路
(一)以農村產業振興促進泰安市農民增收
加快泰安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農村產業振興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在增加農村居民消費總量的同時還會形成市場有效需求。
一是因地制宜促進農村產業振興。各村有各村特色,各村有各村優勢,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結合各自實際,充分挖掘各村各鎮特色產業,盤活閑置資源資產,提高農業產業效益,在帶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好促進泰安市農民增收。
二是黨建引領合作社助推鄉村振興。將黨支部建立在農業產業發展鏈上,充分發揮泰安市基層黨支部在凝聚人心和整合資源的優勢,做大做強農村產業,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增收。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類農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牧產品附加值。要大力發展農機農技服務類農村合作社,借助泰安市村集體農技和農機資源優勢成立農業服務合作社,為大型農場提供菜單式的農業需求服務,同時也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題。持續強化財政向農村產業傾斜的力度,設立農村經濟發展支持基金,通過先發展后補貼、績效獎勵等辦法,支持各村根據各自資源特色、產業特色、人文特色發展高效特色現代化農業項目和農旅結合項目。建立“信用小鎮”試點工作,定期開展“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定工作,采取“一村一信用”積分制度,根據村莊授信程度確定信貸額度,進一步降低村莊和農戶融資的成本。積極開展“魯擔惠農貸”業務,支持泰安市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做大做強,使金融活水真正澆灌泰安市“三農”行業,以促進泰安市農民增收。
(二)循序漸進優化泰安市農村消費環境
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農村,因此,必須順應農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循序漸進優化泰安市農村消費環境,為促進泰安市農民增收和農村消費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補齊短板,優化泰安市農村農村人居環境。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推動農村環境面貌整體提升,讓綠色、生態成為泰安市鄉村的底色。要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為抓手,堅決打好農村改廁、清潔取暖、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道路“三通”、村容村貌提升“六大”戰役。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進一步與城市接軌,為泰安市農村居民轉變消費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條件。
二是因時制宜,逐步布局泰安市農村新基建。從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路出發,因時制宜布局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提高泰安市農村信息觸達率,讓農村居民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流和產品流,降低信息成本,引導其消費觀念的升級。要通過互聯網平臺多渠道銷售本地特色產品,讓農村居民真正享受到數字化紅利,增加收入,進一步提高購買能力。
三是加強監管,打造農村居民放心消費環境。進一步加強對農村消費市場的監管,推動放心消費由城市向農村延伸,提振農村消費信心,打造農村居民放心消費環境,以消費力量助力鄉村振興。要緊跟農村消費需求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健全線上線下監管體系,用現代化的監管手段,完善政府和網上交易平臺協同治理體系,打造放心消費環境。要充分發揮消費維權聯絡站在各鄉鎮、村的作用,暢通農村消費者的投訴舉報渠道,規范涉農投訴處理,打通農村消費維權“最后一公里”,切實維護好農村消費者合法權益,讓農民“愿消費”“敢消費”。
參考文獻:
[1]張冬冬.新時代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優化策略[J].山西農經,2022(5):173-174.
[2]米曉芳.消費升級背景下鞏留縣農村居民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22.
[3]李紅平.鄉村振興對農村居民消費升級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18):136-137.
[4]李天華,燕小利.新時代湖南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與優化[J].全國流通經濟,2020(9):91-93.
[5]喻琳玲,鄧春,于保霞.海南農村居民消費升級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