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為什么宜陽縣安排看的點,大都是城鄉供排水一體化,這跟鄉村振興有啥關系嗎?”“百名記者看洛陽鄉村振興”調研采訪的記者們大都有這樣的疑問。
也許看出了大家的疑惑,河南日報農村版洛陽記者站站長黃紅立忙跟大家解釋道:在南方工作過的河南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江凌深知,只有把農村污水處理好了,才能提升人居環境和群眾的幸福指數。所以,洛陽舉全市之力力推這個事情。
黃紅立進一步說道:以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為主要內容的浙江“千萬工程”之所以效果這么好,之所以全國各地都在學習,就是因為污水處理得好。
說歸說,眼見才為真。
火車餐廳、見鶴湖棧道、房車露營點,這里讓人眼前一亮。9月4日,當記者一行來到洛陽市宜陽縣錦屏鎮杏花村時,看法也隨之改變。
“天老熱,來洗洗吧。”杏花村村民李小勤熱情地引著大家進門。
有山有水,山頂還有露營基地,杏花村這幾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對于村民來說,吸引人的不光是山水,還有越來越漂亮的村莊、越來越方便的生活。
日子舒不舒服,廚房、衛生間最能體現。街道上、院落里滿是花花草草,村民家家戶戶的廚房和衛生間倒成了亮點,白色的地磚、墻磚干凈整潔,馬桶、洗手池一應俱全。
趁著兒子結婚裝修,李小勤將院里的旱廁挪進了屋里,配上熱水器、洗衣機、馬桶,方便多了。客廳里,锃亮的地板磚上,4歲的小孫子玩兒得正開心,過去臟亂差的廁所,終結在了這代人手里。
“現在多方便呀,都是水沖式廁所,熱水澡在家隨時能洗,這跟城里沒啥區別,比城里還好!”李小勤開始“炫耀”。走到門口,李小勤專門找了找,用腳尖點點地面說:“這兒唄,這地下埋著污水管呢,順著排走處理了。”
從擰開水龍頭、喝上甘甜水,到排污有道、污水能處理,自從供排水一體化工程建成,杏花村臟亂差的廁所、污水橫流的街道、蚊蠅亂飛的院子,再也看不到了。
離李小勤家不遠,就是杏花村的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通過管網排到此的污水,將會進行無害化處理,直到達標排放。從建成起,當上了管理員的村民周明現練就了一套獨家本領,通過看、聽,他就能知道設備運行是否正常。“一旦發現問題,就趕緊上報修理,要不污水沒法處理就麻煩了。”周明現說。
家里干凈了生活更舒服,干凈整潔的村莊,是讓游客流連忘返的關鍵。這幾年,杏花村還建起了窯洞式民宿,既有鄉土風情,又不失現代化的方便。
杏花村的變化,村民都看在眼里、美在心里。家家有水沖廁所,街巷有下水管道,村有污水處理設施,排污管道連通鎮區、城區,宜陽全域正在形成一張碩大的供排水網絡。
杏花村是宜陽縣創新通過市場化運作,推動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建設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縮影。
按照洛陽全市城鄉供排水一體化建設整體方案,到2023年10月底,宜陽縣所有行政村、自然村要實現供排水一體化全覆蓋。
規劃一張圖
改革開放幾十年,宜陽縣和眾多地方一樣,為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多次推動鄉村改廁。
宜陽縣董王莊鄉喬莊村黨支部書記喬二元告訴記者,歷次改廁,上面勁頭大、群眾不主動、效果不顯著。
是群眾不愿意改廁嗎?不是!
以前喬莊村,廁所都建在門外,為啥?“氣味大,誰想放院子里!”你占一點、他占一點,原本不寬的街道更窄、更亂了,村民用起來也不方便。
單純的改廁能解決污水存到哪兒,但往哪兒去、咋處理,依然麻煩。
陪同此次調研采訪的洛陽市農業農村局人居環境科科長張世鯤跟記者攀談說: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問題,就是污水問題、垃圾問題、改廁問題。從表面上看是3個問題,實際上,供排水管網建成后,垃圾處理問題和農戶改廁、改廚問題將迎刃而解。
全村村民都這樣認為,這就是共識。共識達成后,便是科學規劃。
據了解,喬莊村的規劃建設方案是,以整排房屋、多戶共同建設小三格,以小管網連接每家每戶,再以主管網連接至村里建設的大三格,從大三格連入街道上的主管網。
主管網的污水流向哪兒、咋處理?
宜陽縣蓮莊鎮人大主席杜自成向記者介紹說:“直接并入宜陽縣城的污水管網,通過管網進入城區污水處理廠。”
城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完善、處理標準高、能力強。鄉村污水進城,從而完成城鄉一體。
水往低處流,農宅高低不同,低洼處的農宅污水不能上流,怎么辦?
蓮莊鎮供排水一體化示意圖給出了答案:西邊的沙坡頭等村,污水向東,流入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蓮莊村以及南邊的澗河村等,則共用一個處理站;東邊的石村、陳宅村等,不建設污水處理站,而是利用管網直接并入城區污水處理廠。
從規劃就打破了村與村、鄉與鄉以及鄉村和城區的區劃藩籬,徹底避免了建設過程中“大活人被尿憋死”的尷尬。
因地制宜,所有的污水自然都有出路。截至2023年8月底,宜陽縣新鋪設了供水管網1516.6公里、污水管網743.18公里。
建設一盤棋
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入戶了,排污管道連通了,蓮莊鎮陳宅村村醫孔衛國立即封掉了自家院子里的壓水井,改廁、改廚成了供排水一體化的一部分。
村醫有村醫的視角。孔衛國說,往年夏秋,村里蚊蠅多,一不小心,村民就得上了腸胃疾病,到診所看病拿藥的村民多。完成供排水一體化后,庭院、街道上根本就看不到污水了,到診所看腸胃病的村民很少。
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像孔衛國這樣的村民不知道的是,這項工程投資很大。
孔衛國不知道的,蓮莊鎮陳宅村黨支部書記于鐵偉知道一些:像陳宅這樣1175人的村,居住相對集中,地勢也不很復雜,條件算是好了,即便這樣,工程建設也需要投入300萬元。
一個村就需要投入300萬元,錢從哪里來?
宜陽縣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導、債貸融合”的投融資模式,組織住建、城投集團,以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4個項目,申請政策性金融貸款12.68億元;組織水利、住建等部門,以地表水置換、城鎮供排水一體化、見鶴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申請專項債5.18億元,同時還整合了縣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5000萬元。
資金來之不易,誰都不敢大手大腳,必須保證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保證一分錢掉地下,群眾都能聽到叮叮當當的響聲。
怎么保證?靠國企。
宜陽縣整合縣水務集團和宜農人居環境治理公司,成立城鄉水務國有運營公司,變多頭建設、分散管理為統一建設、集中管理,破解九龍治水難題。
運維一本賬
供排水設施大多是“地下工作者”,一旦“梗阻患病”,“望聞問切”難度很大,“開膛破肚”成本很高,這樣一來,保暢通的重點就只能在日常不間斷地巡視、巡查了。
杏花村的微動力排水設施建成后,當上了管理員的周明現練就了一套獨家本領,通過看、聽,他就能知道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三分建,七分管。宜陽縣現有的9座水廠、1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和68個微動力污水處理站,運行狀況在總控室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除人員巡檢外,全網視頻監控、管網檢測、中控調度的數據都實時在線。
加上供水管理到戶、污水處理廠數字化、微動力污水處理站自動化處理的智慧化管理體系等,全縣城鄉供排水一體化運維一目了然。
在整個供排水環節中,供水是收費的,有收益,但污水處理基本上是“賠本買賣”,并且賠得還不少,這就給城鄉供排水一體化的可持續安全運營出了一個難題。
這個問題,宜陽縣在推進這項工程中,早知道、有預案。
城鄉供排水一體化運營一段時間后,杏花村黨支部書記周京偉算了這樣一筆賬,村里的微動力排水設施,每月電費、人工等成本約2000元,按照2元每噸的用水價格,村里水費收入可以覆蓋排污成本,很好地收到了以供補排的效果。
此外,通過供排水一體化全面實施,杏花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鄉村旅游產業也得到蓬勃發展。目前,杏花村已建成集民宿、餐飲、露營、果蔬大棚為一體的鄉村文旅康養特色產業,帶動該村和周邊群眾就業200余人,2022年實現村集體收入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