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米雪(湖北經濟學院 統計與數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市場調查》是統計學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支撐課程。自2002 年我校設立本科專業時就已開設,至今已有近20 年的本科歷史。根據《市場調查》一流課程建設要求,結合具體學情,針對當前教學中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教學團隊提出“一體雙鏈三融合”的創新發展路徑,積極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有望為其他高校的《市場調查》課程建設和應用型市場調查的人才培養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市場調查》課程面向統計學類本科生二年級學生開設,一共54 個課時,3 個學分。選用教材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簡明、金勇進、蔣妍和王維敏編著的《調查方法與技術》,教材注重市場調查基本方法和運用方式的結合,市場調查理論與調查實務的結合,非常適合作為大學本科生的市場調查教材。同時,考慮到學生對于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的參賽熱情以及“賽教融合”的教學改革需求,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映梅主編、中國商業統計學會組編的《市場調查理論與方法》為輔助教材。
《市場調查》的授課學生前期已經學習過《統計學》《R 語言程序設計》等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對線上授課模式較為熟悉,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對課程興趣度也較高,因此具有較好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基礎。但同時,他們主體價值觀較弱,解決現實調查問題的能力較弱,團隊協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在教學目標中體現價值引領,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同時要以學科競賽、校企合作平臺為載體,以學生3-5 人團隊協作形式處理和解決現實市場調查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根據學生學情,教學團隊前期已經進行了《市場調查》的一些課程改革,包括建立《市場調查》慕課,嘗試進行《市場調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把課程教學和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相融合等等。但當前的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如何用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與個性化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第二,如何更好地解決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脫節”,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團隊協作能力較弱、對社會和行業發展認知不足的問題;第三,如何彰顯專業課的隱性教育功能,將思政元素春風化雨地融入課程教學,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和人格養成。
結合學生學情和重點問題,課程未來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思路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和教學路徑上。教學目標上,在知識探究、能力建設這兩個目標基礎上,加入價值引領、人格養成這兩個目標,構建起“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和育人目標的內在統一。在教學模式上,按照互相補充、交互融合的理念設計混合式教學,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線上線下聯動,形成學習閉環,增強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路徑上,構建賽教融合、校企融合、思政融合的“三融合”創新發展路徑,通過賽教融合和校企融合,激發和引導學生以PBL 小組項目制解決現實市場調查問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并加深社會、行業認識。通過思政建設,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中,實現專業課程的隱性教育功能。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緊繞學校“三有三實”人才培養目標和新時期市場調查與咨詢行業人才需求,通過知識探究、能力建設、價值引領、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和育人目標的內在統一。
知識目標方面,掌握市場調查方案設計、定性研究的數據收集方法、定量研究的數據收集方法、問卷設計、問卷的測試與評估、抽樣設計、數據分析模型和方法等市場調查的專業知識、基本技能。
能力目標方面,具備處理現實市場調研問題的綜合能力,具體包括調研問題的確定、調查方案的設計、調查方法的選擇、調查問卷的設計、抽樣方案的設計、調查過程的實施、調查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調查報告的撰寫和展示這一市場調查完整流程八個環節能力的培養。
素質目標方面,具有不斷學習、深入思考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具有較強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溝通交流和表達能力;具有社會服務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育人目標方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實事求是、吃苦耐勞、刻苦研究、勤奮實踐、勇于創新的科學品質。
繼續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按照互相補充的原則設計教學內容,按照相互融合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具體而言,根據互補的原則,結合學生學情,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見圖1):第一部分是基礎部分,包括市場調查總論,市場調查過程,市場調查實施這三個章節,由于內容較為簡單,因此以學生線上自學為主,教師歸納提煉為輔;第二部分是進階部分,包括數據收集方法,調查問卷的測試與評估,調查資料的整理,調查資料的分析這四個章節,以部分線上自學,課堂講授,討論互動為主;第三部分是提高部分,包括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設計、抽樣設計、報告撰寫和展示這四個章節,以課堂講授、分組討論、小組實踐、案例分析為主。通過對教學內容的重塑,讓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能夠達到更好地融合。同時,每一部分教學內容同步構建線上課程并持續優化,通過超星平臺向校內學生開放,并于2022 年在中國大學MOOC 上線,讓有志于掌握市場調查知識和技能的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線上資源進行立體化的學習,豐富了學習的途徑和手段,并擴大了課程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圖1 《市場調查》混合式教學內容設計
在教學過程上,使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基于超星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應用的交互融合,形成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循環閉環。課前,教師整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練習題等MOOC 資源,收集案例素材,將基礎知識和案例材料前置上線,學生自主學習線上資源,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完成課前練習或案例問題。這個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課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課前學習效果的了解和評估,對重點、難點、疑點、痛點進行有針對性講解,讓學生解決問題后下課。通過隨堂練習、選人互動、小組討論等環節增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形成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打破“課堂沉默”。通過課堂知識的講授,現場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并對學生前期作答進行點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應用的理解。課后,通過PBL 項目制小組實踐、課后練習、課后思考等方式,指導學生課后查漏補缺、拓展提高。同時,通過師生交流發帖、主題討論獲得學生的即時反饋,進一步加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針對當代學生喜歡新鮮事物、厭煩說教的特點,精心挑選教學案例,采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導入案例,通過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綜合能力。
同時,通過賽教融合和校企融合,激發和引導學生以PBL 小組項目制解決現實市場調查問題,展開實踐教學。學生3-5 人組成團隊、在教師、企業專家的指導下依托學習的知識單元完成調研項目對應的階段任務,并形成階段性的調查報告予以提交,學期末(或項目末)提交完整的調查報告并進行展示答辯。這一過程以問題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或行業專家)為引導,從以“教”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為中心。學生獲得了極大的自主拓展學習空間,實現了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現實應用,主觀能動性大為增強,同時鍛煉了團隊協作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教學路徑上,提出賽教融合、校企融合、思政融合的“三融合”教學路徑。
在賽教融合方面,高校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理念指導下,將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這一A 類賽事與《市場調查》課程有機結合。通過理論教學中融入大賽優秀作品研討,以競賽為載體激勵學生進行實踐訓練,開辟線上課程學科競賽專題章節,積累大賽資源推進案例庫建設,引入競賽評分機制改革考核模式這五大具體措施將競賽與教學深度有機融合,起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良好效果。
在校企融合方面,與武漢宸智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武漢恒諾市場研究有限公司、深圳點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市場調查企業通過主題講座,小學期授課、中期實習實訓、參與《物業滿意度調查》調研項目等展開了多種形式的協同育人。同時,參與《2019-2021 年全省縣(市、區)域文明指數測評》《湖北省供銷社綜合改革評估》等政府類重要調研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獲得了高水平行家指導、高質量實踐經歷、高價值就業技能,加深學生與社會、行業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行業擔當、服務意識、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行業需求側結構要素的融合。
在思政融合方面,通過教學目標中加入素質目標和育人目標、教學內容中添加思政元素、教學評價中納入思政評價三個方面積極進行思政建設。通過“習近平講故事之烏縣故事”體現市場調查的重要作用、感受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的優良作風。通過市場調查行業道德問題的講解,讓學生謹記市場調查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準則。通過王進喜之鐵人精神、中國天眼立奇功、國慶大閱兵等課堂案例的引入,激發學生愛國情懷,樹立民族自豪感。通過拒當低頭族、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有感而發,激勵年輕的學子惜時向學。通過時間銀行互助式養老案例的講解,讓學生感受系列養老政策里蘊含的黨和政府的愛老之情、為老之事。通過調查問卷的初始設計、修改、完善、測試、評估、再修改、再完善直至獲得最終問卷的過程,培養學生嚴謹求是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專業素養。凡此種種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惜時奮發的求學意志,嚴謹求是的科學精神,專精覃思的專業素養,發揮專業教育隱性教育功能。
從教學過程和學習成果兩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在教學過程評價中,從三部分教學內容的具體教學過程出發,考察是否完成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育人目標。在知識培養環節,考查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市場調查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巧,并通過課堂內表現(比如提問、作業、小組討論等)和課堂外表現(比如小組實踐作業、專題討論、線上答題等)考查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積極思考、勤于發問,做事踏實、一絲不茍等科學素養和專業素養,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在能力培養環節,通過PBL小組項目制練習,通過主題確定、文獻收集,數據的獲取、整理、分析,論文的撰寫和展示等系列工作,培養學生解決現實社會調查問題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科學素養,并通過學生自己的調查,讓學生切實感知到社會熱點、行業發展、課程之美,于無聲處實現素養提高和人格養成。
在學習成果評價方面,引入“出勤、課堂表現、小組實踐小作業等課堂內表現 (30%)+學習通線上學習等課堂外表現(20%)”的過程化考核,配合期末小組調查報告(50%),形成“過程化考核+總結性評價”的評價方案。同時,在學習成果評價各環節中融入思政元素評價,比如過程考核過程中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表現等,團隊調查報告考核過程中選題分析受思政教育的成果體現、學術規范等。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市場調查》教學改革獲得了學生的肯定、督導的認可,教學團隊自身也獲益頗多。
教學改革得到學生的充分肯定。課程最近四個學期的學生評教得分都在93 分左右,學生普遍認為課程設置合理、內容翔實、教學手段較為先進、考核方式合理。問卷調查表明,將近85%的同學認為非常有助于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學院督導、領導和教師互評也對課程評價頗高,認為課程能夠較好地契合“兩性一度”要求,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在學科競賽和科研立項中碩果累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自2014 年起累計獲國家級獎項40 余項,省級獎項10 余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8 年起累計獲得國家級項目1 項,省部級項目4 項;大學生科研立項自2018 年起累計近40 項;參與 《物業滿意度調查》《2019—2021 年全省縣 (市、區)域文明指數測評》《湖北省供銷社綜合改革評估》等多項企業和政府的調研項目。
教學團隊在改革與實踐中也進益頗多。《市場調查》課程獲批校級一流課程建設,建成的在線開放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 上線,《市場調查》基層教學組織獲批為校級基層教學組織,基于以賽促教、校企合作的課程改革成果榮獲校級第八屆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教學團隊累計主持1 項省級教研課題,6 項校級教研課題,發表4 篇市場調查相關教研論文。課程主講教師榮獲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優秀教學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團隊教師也榮獲優秀教學獎、年底考核優秀等多項榮譽。
《市場調查》教學改革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有待繼續打磨、探索、改革和發展的地方。
首先,教學大綱的持續完善和發展。緊跟課程培養目標和市場調查行業發展,結合學生反饋和教師反思,持續完善章節設置、課時安排、深度廣度等要素,要注意融入新時代的市場調查知識和技能,比如在線問卷的創建等,同時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第二,線下線上資源的持續完善和建設。按照課程“兩性一度”標準結合學生反饋持續打磨線上、線下課程資源,爭取讓教學內容更好地互補、教學應用更好地互融,考核評價更好地互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能夠更充分地展現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第三,賽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扎實推進。繼續深化賽教融合,加強課程與大賽賽程的協調以及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讓教學和競賽之間形成更多的良性互動和成果轉化。積極拓展企業資源和政府資源,做深做實校企合作,從宏觀頂層設計、中觀機制保障、微觀路徑優化三個層面構建出更深層次、更長效、更規范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
第四,課程思政建設的穩步推進。當前《市場調查》的思政建設依然存在零散化、碎片化、生硬化等問題,因此課程團隊要積極提升自身思政建設能力,立足于課程特點和學生要求,通過集體備課、專家指導等方式切實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讓思政教育更加入耳入腦入心。
第五,案例庫的加強建設和持續完善。梳理現有案例庫資源,以全面性為標準,從理論綜合、實踐操作、思維訓練三個方面綜合設計案例庫的內容。以差異性為抓手,從傳統和現代調查的差異、學生個體的差異來深化案例庫的細節,集中力量加強案例庫建設。
根據《市場調查》一流課程建設要求,結合當代學生特點,課程團隊持續進行課程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提出“一體雙鏈三融合”的建設路徑。緊跟學校“三有三實”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新時期市場調查與咨詢行業人才需求,通過知識探究、能力建設、價值引領、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和育人目標的內在統一。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鏈接課堂內教學和課堂外教學,形成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閉環。通過賽教融合、校企融合和思政融合,構建校賽企三方協同培養的育人體系,發揮出專業教育的隱性教育功能。改革課程評價模式,通過教學過程和學習成果的雙維度教學效果評價,全面、多樣、準確地反映學生成長。多舉措聚力讓課程獲得了較好的改革成效。未來將繼續在教學大綱的完善和發展、線上線下資源的持續建設、賽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扎實推進、思政建設的穩步推進等方面繼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