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
(甘肅省鎮原縣城關初級中學,甘肅鎮原 744500)
在應試教育時期,初中化學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以口耳相傳加“題海戰術”為主,主要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做題得分能力,很少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及理念非常片面,不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隨著教學改革及初中化學新課程變革的推進,教師需立足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發揮化學知識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為此,教師需要革新教學模式,積極采用與學科本質特點一脈相承的深度教學法開展教學。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為了個體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國家人才需求必須要具備的重要品質與能力。而初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需要具備的與化學學科有關的重要品質與能力。所以,核心素養包括品質和能力兩個方面的內容。品質具體包括道德素養、價值觀念、人生追求等,是核心素養的內在支撐,是個體發展的方向保證。能力具體包括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能力不僅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水平,也是其自身綜合素養的外在體現,充分證明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由此可見,核心素養對學生學習和成長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能,還要擁有高尚的品格,以保證專業技能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服務于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初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基本觀念,主要內涵是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能量觀、實驗觀以及定量觀。基本觀念的培養對于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深入研究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教與學的成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化學思維,也就是學生在學習和實踐化學知識過程中所建立的思考模式與方式,包括邏輯思維、推理思維、模型思維、證據思維、表征思維等。化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探究和思考化學現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關鍵素養。
三是實驗探究能力,也就是教師能借助實驗,帶領學生去探究未知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實驗活動的設計、推進、反思等能力,能根據自己的探究安排選擇合適的實驗,并且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這對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化學知識可以創造很多的社會財富,與各行各業都具有非常大的聯系。但是與此同時,不當的應用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危害,所以需要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深度教學是指通過層層引導,鼓勵學生加強自主學習和探究,以問題為引領,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熱情,多創設一些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并在其中融入對學生學科思維培養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未知的化學世界,嘗試著用化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這些教學內容符合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不僅能深化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深度教學對于初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化學學科思維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素質,但是在傳統口耳相傳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難以立足于學生學科思維的培養,多以提高學生做題得分能力為主,學生猶如做題機器,難以有自己的學科思維,導致學科學習淺顯,具有很強的功利性。但是在深度教學模式的助力下,學生能通過表面知識去深入思考和探究,會根據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并且能在邏輯推理中分析和解決各種化學問題。在深度教學模式下,教師會給學生設計多種具有探究性的任務,引導學生去思考,并能結合實驗活動去驗證自己的推論和猜想。通過這樣親身實踐探究的過程,保障了學生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和論證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的綜合鍛煉與提升。
綜合能力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里的綜合能力主要指的是實驗探究能力,這就要求以實驗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究、去學習、去論證。而這一點在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中難以實現。在照本宣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材中的各種概念、定理一股腦兒地拋給學生,知識的生成缺少了探究和論證的過程,學生只是簡單地獲得結論,不利于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發展。但是在深度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通過開展合適的實驗去論證,對于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通過實驗去一探究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通過深度教學,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活動能力,同時對于學生化學學科基本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化學學科知識不僅是學生應對中考考核要求的基礎,更是學生深入感受學習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橋梁。所以,化學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為人類社會提供舒適生活條件的關鍵學科,學好化學知識也是分析和解決各種生活問題的重要路徑。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中,化學知識是“冷冰冰”的,學生感受不到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也就難以培養起學科情感。而在深度教學模式中,學生需要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分析和解決各種生活問題,思考化學知識的社會價值,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化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意識到離開了化學知識,人們的生活質量將會大打折扣。在這種認識下,學生會深刻地感受到化學知識是有溫度的,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科情感,實現了學生價值觀的端正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化學知識來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實現個人的夢想。
化學學科基本觀念是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認識化學概念、定理本質特征的關鍵素質。初中化學教師要將培養學生基本觀念作為深度教學的首要目標,尤其是在講解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的時候,要避免要求學生單純地背誦記憶,而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背后深層次的意思。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實施積極的深度教學,尤其是能夠深度發掘教材,以教材中的相關概念、定理為基礎,引導學生深度探究概念、定理的內涵,理解概念、定理深層次的意思。教師在深度發掘教材內容的時候,需要借助網絡及課外書籍等資源,實現對概念、定理的拓展發掘,帶領學生把握概念、定理的推導過程,深刻理解概念、定理對于相關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作用。這樣,學生對概念、定理的學習就不再是單純地記憶,而是能夠建立起基本觀念,對元素、粒子等化學基本組成產生深層次的理解。
例如,“物質構成的奧秘”這一章節中有大量的有關物質構成的概念,如物質的三種狀態以及三種狀態之間的轉變,通過這些概念的學習,學生可以對物質進行簡單的分類,實現對物質結構的深層次理解。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深度的發掘,從微粒觀、變化觀的視角去分析。由于微觀世界的變化帶來了物質三種狀態的轉變,這樣學生對物質構成的理解就不會停留在概念的記憶,而是能結合物質的內部結構去探究概念深層次的含義。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化學知識網絡,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觀念。如此,學生對物質的構成就能有一個深度的理解,能夠有效揭露物質構成的奧秘,學生的化學學科觀念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
初中化學教師在發掘教材概念、定理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多以學生的視角去探究其深層次的含義,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和教學活動的科學組織規劃,使學生能在概念、定理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對基本化學學科觀念的建構。
學科思維是整個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也是學生學好化學知識的保證。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初中化學教師要避免口耳相傳、照本宣科等教條式的教學模式,多采取深度教學法,引導學生在深度解析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和思考,能在實驗活動中去驗證問題的答案,以此實現對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在具體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于課本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設一些具有價值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度解析,在探究過程中學會根據已經掌握的學科知識去推導,實現邏輯思維和推理思維的培養。這也能使學生在深度解析問題的過程中,將宏觀現象、符號表征以及微觀化學變化的分析整合在一起,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去探究問題,從而實現學生表征思維、符號思維的有效培養。也正是不斷的實驗論證,推動了學生專業知識的深度學習,培養了學生綜合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對于“質量守恒定律”這個知識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內涵是什么,從而實現對學生學科思維的有效培養。教師在開展深度教學的時候,要為學生設定問題,如利用微粒觀念如何來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對于這個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實驗活動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與路徑,組織學生把磷與氧氣、硫酸銅與鐵的化學反應作為深度解析的媒介,通過兩個化學反應公式來厘清質量關系,并且根據兩個化學反應表現出的現象來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這一探究過程就是學生學科思維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包括邏輯思維、證據思維、表征思維等。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手回答自己實驗的過程,以及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這樣就能實現學生學科思維的碰撞,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通過問題的深度解析來培養學生學科思維,需要教師把握問題質量,一方面問題要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問題要具有很強的探究性,確保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具有探究的方向與動力。這樣的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只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端正的價值觀,才能科學合理利用化學知識來創造社會財富,發揮化學學科的價值與作用。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化學學科價值觀和責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積極聯系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尋找化學元素,在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總結其對于高質量生活的積極作用。通過化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明白化學知識學習的深層次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列舉一些因為化學知識的錯誤使用而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損失的案例,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深度探究化學知識存在的意義,告誡學生不僅要學好化學知識,還要科學有效地利用化學知識,以此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例如,對于“燃燒與滅火”這一節內容,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的時候,需要結合生活實際中的各種滅火器,讓學生明白不同種類的火需要用不同類型的滅火器來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結合一則短視頻,將目前常見的普通火災、電器火災、油氣火災介紹給學生。然后再通過一則短視頻,將目前常見的幾類滅火器介紹給學生,包括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水介質滅火器等。接著教會學生針對三種不同種類的火災,需要用不同種類的滅火器來滅,并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反應方程式來解釋其中的原理。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學生明白了化學知識的巨大作用,意識到只要使用得當,化學知識有利于社會發展和生活中各種化學問題的解決。
綜上所述,隨著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需要將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發力點,尤其是要用好深度教學法來實現對學生學科關鍵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初中化學教師要深度發掘教材,培養初中生化學學科基本觀念,深度解析問題,培養初中生化學學科思維,并深度聯系生活,培養初中生化學學科價值觀和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