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云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特殊教育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一些培智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陳舊,以照本宣科和生活化教學為主,希望通過照本宣科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通過生活化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生活本領。長期在這兩種教學方法中,學生往往容易喪失學習的熱情,感受不到學科教學的趣味性,導致一些深層次的教育目標難以實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培智語文教學中期待更多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以切實促進培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培智語文是培智學生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基礎,是培智學生將來更全面地融入社會的關鍵。這些作用實現的關鍵舉措是有一個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取的應用于知識傳授、素養培養的模式、路徑。教學方法質量的高低關系著最終的教學成效,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智語文教師要能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成效。培智語文學科需要高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能堅持以生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多創新一些適合培智語文教學內容、契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實用性,也就是培智語文學科教學方法要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文知識,使學生學會利用掌握的語文知識更好地生活、更高效地融入社會,教師要避免理論說教,更要少一些題海戰術;二是適宜性,培智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普通學生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其學習知識的目的與普通學生相比也就存在很大的不同,這就決定了培智語文的教學方法要能夠契合培智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其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目標;三是豐富性,也就是培智語文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以及培智語文的不同版塊,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也就決定了培智語文學科教學方法要具有豐富性的特點。
之所以要在培智語文學科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希望能夠實現多重的教學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智學生在智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對知識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與普通學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天生缺乏熱情,如果教師采取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容易消耗培智學生學習的耐心和熱情。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新鮮感,體會到教師教學過程的精彩紛呈,從而產生一定的學習熱情,這也是培智學生學好語文學科知識的基礎。
其次,有利于推動學生的潛能開發與缺陷補償相結合。培智學生的缺陷補償一直是特殊教育中的一大熱點,良好的教育也是缺陷補償的重要手段。培智語文新課標中提出“要通過多種方式開發潛能,將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發展的現實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能將目光局限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一淺層次的目標上,而是要能立足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缺陷,多開發學生的潛能,以此來推動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語文教師要能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來補償培智學生的缺陷,從而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中,實現對學生潛能的有效開發和缺陷的有力補償,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最后,有利于提高培智語文的教學成效。培智語文是培智學生接觸外部世界、盡快融入正常社會、提高生活能力的關鍵學科,這也是培智語文學科高質量教學的主要目標。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那么只能實現低層級的教學目標。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為了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會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能提高教學的成效。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并不是要求教學方法越多越好,而是要能夠以某一種成效為目標,積極創新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生活化教學是培智語文學科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培智語文主要設置目標得以體現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培智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契合,也具有很長時間的運用歷史,所以也最為成熟。生活化教學方法還可以細分為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生活問題教學方法、生活媒介教學方法等,培智語文教師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選擇更具針對性的生活化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指結合培智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的教學,將培智學生能理解的生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帶給學生熟悉感,讓學生不再對語文知識產生畏懼感,而是能產生親切感,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根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可知,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知識的主要目標是認識和改造生活,為此,培智語文教師要始終緊扣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提升要求,開展更有意義的生活化教學。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我家真干凈》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要避免紙上談兵和照本宣科,而是能立足學生的生活需要,積極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常見的家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整篇課文的內容產生熟悉感,為生活化教學奠定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展示家中常見的清潔工具,如簸箕、掃把、拖把、抹布等,然后帶領學生按照課文內容嘗試利用清潔工具打掃教室。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的趣味性,也能在積極的嘗試中提高學生的家庭清潔能力。在將課文講解結束之后,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生活化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在放學回家之后,利用在課堂上掌握的清潔本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教師還要引導家長積極幫助學生完成家務活,家長要能主動夸獎學生,讓學生產生更好的參與熱情,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生活本領。
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一個都不能少”,培智教育更是如此,每一個培智學生都是家庭、社會的希望,教師要能通過合適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適應社會生活。培智學生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做一名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人才。為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個別化教學方法,無論是教學計劃、教學素材還是教學目標,都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而是要能因人而異、因地制宜,以此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目標。在實施個別化教學方法的時候,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將他們分為不同的層級,然后以層級為單位實施個別化教學,避免因為需要照顧不同的學生而產生巨大的教學負擔。教師以層級為單位,制定不同層級的教學計劃、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評價,能夠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追求。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我學會了關心媽媽》這一課文時,由于培智學生的智力和情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母愛的領悟也不盡相同。一些學生能體會到母親對自己的愛,并且能積極表達自己對母親的關心。也有一些學生能感受母親對自己的愛,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感恩。還有的學生無法直接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愛,更無法表達對母親的關心。針對這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采用個性化教學方法,為這三個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明確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第一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放學回家之后通過一定的行為來表達對母親的關心,如關心母親今天是否辛苦,能為母親拿拖鞋、倒水等。對于第二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家長教會學生表達對母親的關心,引導學生模仿動畫片、繪本中的人物去做一些關心母親的事情,說一些關心母親的話。對于第三層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母親將自己一天的辛苦描述給孩子聽,讓他們能感受到母親的辛苦,雖然無法表達自己的關心,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使這部分學生的情感慢慢豐沛。
對于培智學生而言,最大的缺陷是思維的不足,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如果教師要求培智學生單純理解知識,則很難實現這一目標,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反感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采取情境化教學方法,尤其是培智語文學科,因為語文作品本身就蘊含著精彩的情境,所以采取情境教學法既能展示作品的精彩,也能幫助培智學生理解語文作品的知識與內涵,積極學習其中的技能。為此,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作品內容,以及培智學生的生活認知能力,為他們創造多彩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中感受語文作品的精彩,體會世界的美妙,并且能更高效地汲取作品中的養分,實現更全面的發展。語文教師還可以創設表演體會情境,這一教學方法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從靜態走向動態,通過演繹故事情節及進行對話,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花園果園》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鮮花、水果都能認識,但是如果單純以作品中的文字描述為學習對象,學生難以一一對應,也無法領略到花園中百花盛開、果園中碩果累累的美妙景象。為此,語文教師要積極采取情境教學法,借助多媒體將花園、果園的視頻作為情境教學媒介,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花園、果園中,在繁華盛開的花園里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碩果累累的果園中品嘗著大自然的饋贈。這樣培智學生不僅對作品內容產生深刻理解,而且能實現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培智學生想象力相對匱乏,難以根據作品中的文字描述去想象畫面,這時教師要適當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幫助其加深理解。
培智語文學科設置的目標不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從語文作品中獲取對自己身心健康成長有幫助的元素,更要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拓展延伸,學習更多的知識,培養更多的技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培智語文教師需要實施開放性教學方法。開放性教學方法的重點是“開放性”,也就是不能將培智學生的成長范圍局限在書本中、教室內,而是通過教學內容的延伸、教學陣地的拓展,讓學生學習到自己喜歡的知識,并能在校外實踐中增強生活所需的技能。當前,在培智語文學科教學中實施開放性教學是大勢所趨,也是培智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新課標也要求教師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充分利用各類資源開展教學活動。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社區資源和現代化信息資源,實現課程的多元化。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重陽節》這一作品的時候,就可以積極采取開放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以教材作品為基礎,引導學生去搜集自己感興趣的傳統節日繪本,去了解各個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去理解各個傳統節日的意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閱讀的作品為基礎,去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志愿者活動,在為老年人表演節目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在為父母講解重陽節歷史的時候感受到自豪感,在幫助爺爺奶奶過馬路后得到贊揚的時候感受到幸福感。這樣通過教學陣地的延伸,學生就能實現品德修養的培養、價值觀念的端正,這也是培智學生實現全面成長的關鍵要義。在開放性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在開放性的閱讀、實踐過程中的收獲,以此實現二次收獲、再次成長的目標。
綜上所述,培智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更高效的教學方法。培智語文學科的教學也是如此,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培智語文教材中作品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更全面的成長。教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突出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開展個別化教學,實現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實施情境化教學,實現語文學科的精彩呈現;實施開放性教學,實現語文學科的拓展教育。語文教師要以多樣化教學方法為抓手,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實現培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