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寧,任卓妮
(甘肅省鎮原縣城關初級中學,甘肅鎮原 744500)
“新課標”明確界定了生物學科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上,同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生命觀念以及社會責任等,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但生物學科知識點眾多,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探究、動手實踐機會,導致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得不到有效培育。面對這種情況,生物教師要利用社團活動補充課堂教學,延伸生物教學的時空,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生物核心素養集中體現了生物學課程的育人價值,涵蓋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以及態度責任四個維度的內容。生物社團是指生物教師指導學生結成團隊,由相對固定的成員在固定活動室內組織開展生物學探究實踐活動。生物社團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主題、豐富的活動內容以及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保障了社團活動的開展效果,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生物社團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方式解決生物學問題,能夠獲取豐富的學習實踐經驗,有助于核心素養的提升。
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改善了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面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教師不但帶領學生高效學習生物學知識,還同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生物課堂教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整體性、系統性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知識要點,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思考、解決相關生物學問題,幫助學生自主建構概念知識,鍛煉并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生物學科與社會生活聯系較為緊密,且生物核心素養涵蓋較多維度的內容,因為受課堂時間、地點、實驗裝備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教師無法在課堂中組織部分探究性實驗及其他類型的活動,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而生物社團活動具有形式多樣和時間充裕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組織開展知識競賽、實驗探究、實地考察等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又能夠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為充分發揮社團活動對學生核心素養的促進作用,生物教師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明確生物社團活動的重要意義,掌握正確的指導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科學的原則設計活動,避免違背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或學科教育理念。
1.提升思想認識。和常規課堂教學相比,社團活動指導具有較大的差異。生物教師要積極觀看并學習社團活動方面的視頻、書籍及報刊,轉變自身的指導理念與角色定位,以協作者、促進者的身份參與進來,在活動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極強,但缺乏良好的自律能力,如果缺乏教師的指導和監督,很容易出現活動內容偏離主題等問題。因此,生物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引導者職能,科學地引導學生順利開展社團活動。當學生在社團活動中遇到難題時,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學生遵循假設、驗證的流程進行探索,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探究思維與主動探究習慣。當部分問題的解決難度較大,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時,教師要及時協助解決,以便順利實現活動目標。
2.明確活動目標。為高效開展生物社團活動,教師應當依據當前生物核心素養的要求來制訂活動目標。通常情況下,要從四個方面界定生物社團活動目標。一是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生物教師在組織社團活動時,要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視角正確認識生命活動規律、生物界組成、生物與環境關系等知識,在活動實施過程中解釋或解決生物學相關現象與實際問題。二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生物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適宜的活動任務,引導學生綜合利用多種科學方法,如歸納、分析、分類等方法對生物學問題進行辯證分析,在質疑、批判既有觀點與結論的基礎上,提出創造性的見解。三是培養探究實踐能力。生物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的特點,提出一些真實的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制訂與實施探究方案,獲取相應的科學成果。四是培養學生的態度責任。生物教師要設計一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理性解釋與判斷社會事務,勇于解決真實的生產生活問題。
3.明確開展原則。社團活動服務于課程總體育人目標的實現,因此,生物教師要遵循正確的原則設計社團課程及活動,充分體現社團活動的價值。一是科學性原則。生物教師要依據課程目標科學設計活動內容,提前規劃活動的開展時間、開展形式以及組成人員,保證與學生的學習探究需求相符合,且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社團活動有效補充與延伸了生物課內學習,教師要遵循生物學科思想、課程改革理念設計活動。二是可行性原則。各學校具有差異化的物質環境與物資儲備,生物教師要堅持“因校制宜”的原則設計活動主題及內容,保證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進行深入了解,合理調控社團活動的難度,避免因難度過大而無法實現活動目標。三是趣味性原則。如果社團活動內容吸引力不足,將無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因此,生物教師要綜合考慮初中生的興趣特征,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活動主題。四是多樣性原則。為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團活動,如觀察類、操作類、實驗類等。如果長期采用某一種活動形式,將會束縛學生其他能力的發展。
1.綜合利用各類資源。為促進生物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生物教師要從資源角度提供支持。一是實驗室資源。科學實驗是生物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生物社團活動的主要形式。在生物實驗活動實施中,生物教師要聯合學校相關部門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實驗室資源,優化學生的實驗環境,滿足學生的實驗需要,保證生物實驗類社團活動的實施效果。二是圖書館資源。為順利落實既定的活動方案,學生往往要搜集查閱相關的資料及數據。因此,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獲取相應的數據支持。三是校外資源。校外具有十分豐富的學習資源,生物教師在遵循安全性原則的基礎上,可設計課外社團活動,讓學生挖掘利用大自然及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這樣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及態度責任。
2.靈活選擇活動類型。生物社團活動與傳統課堂教學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系,主要用以調節、擴充和深化課堂教學。生物教師在選擇社團活動類型時,要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身心特征,著重開發設計探究實驗類活動,配合引入觀察類、鑒別類活動。學生通過參與不同類型的社團活動,不但能夠深入理解學科基礎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學“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時,生物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類活動,讓社團成員利用課余時間對校園內各種綠色植物的名稱、形態結構等進行了解,查閱相關資料認真核實后,在校園植物上懸掛對應的名片。再如,教學“被子植物的一生”時,生物教師可設計探究類活動,讓學生利用植物種子、土壤、水等開展活動,認真觀察種子的萌芽及植株的生長過程,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
生物教師在設計社團活動時,要充分貫徹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方針,利用社團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素質,切實體現社團活動的價值。
1.擴展學科知識,提升人文素養。生物學具有十分豐富的知識,濃縮了人類發現與探索自然現象和規律的過程。在生物學長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一系列令人敬仰的科學家的探索故事。因此,生物教師可以“生物學史話”為主題設計社團活動,讓學生對生物學家的故事、生物學發展歷程等進行探索,討論或辯論生物學科前沿問題。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要經歷搜集信息、整合資料、思考探究、交流辯論等環節,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精神品質。
2.滲透科學精神,組織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是生物社團活動的重要目標,因此,生物教師要結合學科內容與學生情況,探索設計類型多樣的實驗探究活動。然后,教師鼓勵學生依據已有知識和其他資料信息,科學制訂活動方案,在探究過程中觀察生物學現象,解答真實的生物學問題。通過這類探究性社團活動,學生能夠較為完整地體驗生物知識的探究過程。例如,在學習“植物細胞”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臨時裝片的制作技巧以及植物細胞結構知識,然后引導社團成員利用課下時間制作其他植物的臨時裝片,嚴格遵循擦、滴、取、展、蓋等流程步驟。完成臨時裝片的制作任務后,利用顯微鏡仔細觀察細胞結構,繪制相應的細胞結構圖。通過設計這一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3.聯系現實生活,指導日常行為。現階段,雖然學生可以通過課堂掌握基礎的文化知識,但是卻不會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難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面對這種情況,生物教師要充分明確學科知識對生活的指導作用,設計與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問題,為以后的生活提供指導。此種社團活動的生活性、趣味性較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4.關注時事熱點,培養責任擔當。社會責任感是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物教師在設計社團活動內容時,不能一味關注學科知識與個體生活,還需要密切結合社會熱點,讓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理性判斷、解釋社會事務,嘗試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例如,在教學“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時,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全球氣候變暖等熱點環境問題,利用熱點事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組織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等社團活動。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推薦了一系列的環保舉措,如踐行垃圾分類、宣傳環保常識等,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社團活動實施過程中,生物教師要重視成果展示及評價環節,避免只是關注活動過程。一方面,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活動類型,靈活選用成果展示形式;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完全沿用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而是要結合社團活動的目標及內容,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構社團活動評價機制。
1.成果展示。學生在完成社團活動后,需采用適宜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通常情況下,學生可利用總結報告這一形式展示探究活動成果,利用問卷調查形式展示社會調查成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成果表達,讓學生自由選擇。
2.活動評價。為深入了解學生在社團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及發展情況,生物教師在關注活動結果的基礎上,要積極引入形成性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和指導學生的活動行為,為學生進一步完善社團活動提供導向。同時,教師要凸顯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讓學生相互評價各自的實際表現。為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功能,教師需設計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如參與態度、行為操作、協作意識等,引導學生從這些維度開展自評與互評活動。
綜上所述,社團活動能夠有效延伸和補充課堂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因此,作為初中生物教師,要準確把握社團活動與課堂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以生物核心素養為導向科學設計社團活動,讓學生完整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在豐富學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同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創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