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浩,張珠寶,肖 湘,朱光遠,楊 芳
(暨南大學 化學與材料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近年來,隨著國內智能移動終端的逐漸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通過多媒體方式傳播和獲取信息的門檻日趨降低。在這種大背景下,以“抖音”和“快手”為典型代表的移動短視頻行業蓬勃發展,用戶規模與用戶原創視頻數量迅速增長,并由此衍生出多種流量變現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戶(尤其是年輕人)投身其中。以“抖音”為例,至2022年,其日活躍用戶已達6億多,日均視頻搜索量超過4億次。更為重要的是,超過一半以上的用戶為35歲以下的年輕群體,其中包括了相當數量的不同教育層次的學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抖音”等短視頻能夠較好地契合當代人快節奏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體現出移動化和碎片化汲取信息的趨勢[1]。
所謂“短視頻”,是與傳統的“長視頻”相對的一個概念?!岸桃曨l”時長一般不超過 10 min,更有甚者只有幾十秒,具有信息密度高、傳播范圍廣、制作成本低等特點。移動短視頻的出現,同時降低了制作傳播和信息獲取兩個方面的門檻,因此可以看作傳媒行業的一場重大變革,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及文化價值[2]。如何正確地看待和利用好移動短視頻蓬勃發展的契機,用新的工具發展更易于青少年學生接受的知識傳播方式是當代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必須面對的重大機遇與挑戰[3]。目前,抖音平臺中已有大量視頻博主發布與化學相關的科普內容,主要分為趣味實驗、中學化學實驗、生活中的化學、化學史等類型[4]。雖然已有一些高校教師開展了基于短視頻平臺的教學改革探究[5-7],但發布與大學化學課程或實驗相關的視頻號還非常少見。這可能是受限于對發布人較高的知識水平和實驗器材的要求。
無機化學實驗類課程是高等學校理工醫類本科生在大學階段修讀的第一門化學類必修實驗課程。以作者所在學校為例,該類課程在不同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通常以“無機化學實驗I” “無機化學實驗Ⅱ” “無機化學實驗” “基礎化學實驗” “醫用基礎化學實驗”等形式體現。該類課程涵蓋全?;瘜W化工、環境、藥學、食品、生命科學、醫學等18個本科專業,每年修讀上述課程的學生近千名,具有較廣的受眾群體。通過無機化學實驗類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術,如試劑的稱量、混合、轉移、過濾等,為后續化學或其他理工醫實驗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該課程還與學生同時修讀的無機化學或基礎化學理論課形成呼應,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課所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理工醫專業的大學學習生涯中具有打基礎的重要作用。
目前,無機化學實驗課程主要通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老師講解、課中學生動手實驗、課后完成實驗報告等步驟來完成。受制于實驗場地、儀器條件、學生人數及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因素,實驗課程的進行略顯死板、僵化,造成實驗課程授課效果一般。另一方面,部分選課學生是通過高考調劑進入的所錄取專業,本身對專業的認同度較低,甚至一入校即為轉專業做準備。對于相關實驗課程,很多同學認為只要不曠課并按時提交實驗報告就能獲得不錯的期末成績,因此對課堂的實驗內容沒有足夠的興趣,進一步拉低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事實上,課程中學生進行的很多無機化學實驗(如各類元素化合物的鑒定與性質)涉及溶液顏色的改變、沉淀的生成、氣體的產生等具有明顯視覺效果的實驗現象,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易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課程中涉及的反應通常沒有過高的危險性,且反應進行速度快、進行程度徹底。因此,這些化學實驗的特點非常適合于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的拍攝。常見的抖音短視頻時長為15~60 s,恰好可以記錄一個化學反應的進行,信息密度較高,能夠捕捉用戶的注意力。為此,我們在我校第二十三批教學改革項目(實踐教學專項)的支持下,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適度引入相關化學反應短視頻的拍攝與使用,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在本次教學實踐的探索中,我們主要利用了面向我校應用化學專業的“無機化學實驗Ⅱ”課程作為試點對象(每屆學生約90人)。該門課程的大部分實驗均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所涉及的試管反應實驗,具有試劑種類少、操作簡單、危險系數低、實驗時間短(1 min 左右)、實驗現象明顯等特點,非常契合抖音短視頻平臺對視頻內容的要求,有利于教學實踐改革的順利開展。該課程使用的教材為“無機化學實驗(中英雙語版)” (化學工業出版社),所包含的具體實驗名稱及內容簡要概括在表1中。

表1 “無機化學實驗Ⅱ”課程包含的實驗名稱及內容
對于實驗短視頻的拍攝,我們采取了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由任課教師邀請學有余力、對短視頻拍攝和剪輯有一定經驗的同學加入項目組,在課余時間使用相對較為專業的攝像器材完成涉及的7節實驗課中的近百個試管反應實驗的短視頻。每條短視頻均通過后期處理配有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清晰明了,適合觀看者自學。目前,部分短視頻已在抖音號dyf6q5szx0f8中上傳發布。截至作者投稿時,一些播放量較高的短視頻列于表2中。從表2中可見,這些實驗短視頻的播放量均超過一千次,有的甚至達上萬次,體現了較好的傳播效果,不僅使選課學生受益,還對廣大的社會群體產生了一定的科普效應。

表2 播放次數較多的“無機化學實驗Ⅱ”實驗短視頻
另一種實驗短視頻的拍攝過程,則是與實驗課的教學實施過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即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相關實驗的操作時,由每位學生用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當場進行短視頻的拍攝。需要注意的是,受限于教學實驗室相對較大的學生容量和比較雜亂的實驗用具的擺設,這類學生自行拍攝的短視頻顯得比較粗糙,不適宜作為教學或科普用途在統一的抖音公眾號上發布傳播。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在課后將自行拍攝的短視頻經過一定的剪輯后發布在個人的抖音平臺上,同時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抖音平臺的社交功能對好友分享的實驗短視頻進行評論、點贊、交流。這種利用短視頻載體將實驗課內容延伸到課后的做法,有利于鞏固學生對相關化學原理或實驗操作的熟悉和掌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任課教師可通過瀏覽學生發布在個人抖音號上的實驗短視頻,判斷學生是否在課堂上正確和高效地完成了規定的實驗內容。眾所周知,傳統的化學實驗課往往采取一名教師同時指導數十名學生的教學模式。即使考慮到一些研究生助教的參與和協助,教師通常仍很難時時刻刻兼顧到所有學生的實驗和操作情況。抖音短視頻的錄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種教學痛點,保證所有學生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自己的實驗。
將上述兩類實驗短視頻拍攝的方式相結合,我們形成了抖音短視頻平臺輔助的新型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上課學生在實驗課開始前一周內通過瀏覽授課教師發布的實驗短視頻,結合傳統的教材閱讀進行實驗課預習,并完成預習報告。課堂中,在進行實驗操作的同時,在保證實驗室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拍攝實驗的具體現象,保存相應的短視頻。課后,學生一方面利用自己拍攝的短視頻進行復習并完成實驗報告,同時還可將精修剪輯過的短視頻發布在個人的抖音號,邀請同學好友進行點贊評論,加深對實驗的印象,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可見,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抖音短視頻均可發揮重要的輔助教學作用。
通過對參加我們這次教學實踐探索的學生的調查反饋,我們發現學生普遍對這種應用最新科技發展成果的新穎教學輔助模式持肯定態度。同學們認為實驗短視頻的介入,能有效地提高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其學習熱情和求知欲。同時,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短視頻的圖象、聲音、文字能夠更為清晰地反應相應的化學原理與實驗操作,在沒有任課教師直接指導的情況下學生自己就能判斷自己所做的實驗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種直接的圖象和聲音的刺激更符合當代年輕人接受信息的方式和節奏。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抖音短視頻的課堂使用進行必要的控制,不能任由學生以此為借口在課上玩手機或電子產品從而造成喧賓奪主的局面。另外,對于學生要著重強調,課堂上拍攝的實驗視頻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紙質實驗記錄,學生仍須在實驗過程中及時、清晰、準確地進行實驗記錄,并在離開實驗室前提供給任課教師檢查。
綜上所述,在現有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框架下,我們嘗試將抖音短視頻平臺引入整個教學流程,初步完成了與“無機化學實驗Ⅱ”課程內容相對應的實驗的數字化建設[8]。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實驗、課后復習等環節均可自主觀看該短視頻庫中的相應實驗視頻。這種輔助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無機化學實驗課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能夠將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同時借助短視頻平臺的高互動性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因此,我們相信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這種短視頻輔助的實驗課教學模式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