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娜
【摘要】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要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來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高考做好準備。本文筆者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入手,結合“了解考綱與學情,聚焦課堂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采用多媒體營造氣氛,促進學生理解”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學習邊界,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積累與思想的認識,從而為學生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語文? 有效性? 自主學習?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31-03
新課程素質教育背景下,任何學科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發展式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高中語文作為高考中一門主要課程,學生需要掌握的東西不僅僅是課堂上教師講授的有限知識,還有更多能拓展學生思想、認識,提高學生辨析能力的外延知識,需要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加持和引導下,自主在學習中去深入探索,從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獲得知識,在提升自我學習效率的同時,也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助推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工作,就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實施,展開討論。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高中生對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相比于初中生來說上了一個臺階。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高中生還是習慣性地依賴于教師,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能力不足,這對于語文這門豐富的學科來說遠遠不夠。因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筆者認為,要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深入預習,有目的地聽講
預習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新課內容,嘗試理解相關知識點,如課文寫了什么?表達目標又是什么?再細致一些就是分段、抓關鍵詞、關鍵句,分析它們在課文中的作用,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也讓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理解情況掌握教學的節奏。所以說,預習是保證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尤其是高中語文課文都有了一定的難度、長度,內容比較復雜,涵蓋的東西也相對較多,學生只有深入預習,才能在課堂上有目的地聽講。因此,教師要重視高中語文的預習環節,要以作業式的任務形式,引導學生深入預習,避免學生把預習當成形式,才能保證學習的有效性。比如,在預習《沁園春·長沙》這首詞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內容,為學生設計既有宏觀又有細節,緊扣課文中心的預習作業:
第一,請你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查閱《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如閱讀埃德加·斯諾的《毛澤東自傳》),多方面了解毛澤東青年時期偉大的革命經歷,深入理解這首詞的主旨。第二,賞讀這首詞,了解它是如何把寫景、記事、抒情結合在一起,突出中心的。第三,通讀整首詞,尋找作者通過哪些景,記了哪些事,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深入體會全詞。第四,詞中哪些詞或句體現了全詞氣勢豪邁、激情奔放的基調,請在作品中找出來。
有了這些任務式作業的引導,學生就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借助一些輔助手段深入預習,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講更有針對性、目的性,聚焦注意力,達到更多、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會拓展,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
語文是一門非常豐富的學科,只要教師愿意在教學中挖掘,追溯語文課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可能一節課都講不完,更不用說每篇課文中的句段之間與課文背景了,能挖掘的東西更是無窮盡。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學好高中語文,如果只局限于教材內容、課本知識,不但束縛住了學生的思想,也弱化了語文教材的價值,弱化了教學作用。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拓展式學習的意識與能力,要讓學生借助課堂上的教學,打通走向更多知識的一個渠道,使學生以課文為中心、為支點,輻射性地獲取知識。比如,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過程中或者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拓展學習,如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閱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沁園春·雪》《清平樂·六盤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卜算子·詠梅》等,感受詩詞中的偉大情懷,感受意境博大、氣勢磅礴、景物明麗、富含哲理的意蘊以及其詞靈活用典的技巧與方法,體會詞中不同尋常的韻味等等。
高中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幫助他們拓展學習,讓他們輻射性地多了解、多積累,對于高中生思想、情感的豐富,認識的提升,文學水平、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還能很好地為高中生的高考做準備,同時也能為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創造條件。
(三)注意反思,促進自己的成長
反思不但是促進教師教學的手段,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方法。筆者在高中語文教學調查中發現,多數教師會在教學后結合學生作業或者回顧課堂教學視頻進行反思,尋找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瑕疵與不足,以求作為改變與提升的根據。但是很少有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也養成反思的習慣,讓學生在一種固定的學習模式中,難以突破,效率也不理想。如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一直很端正,在語文學習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少,但是語文成績總是不理想,這就證明,他們學習方法或者思路、方向等都是有問題的。但是學生沒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的意識,他們發現不了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一直在彎路中行走,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太高,成績也難以提升。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做好教學反思,保證教學質量、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要分析、總結,摸索更好、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比如,教師在講授《致橡樹》《錯誤》《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這幾首現代詩后,發現有些學生對于現代詩還不太理解,他們仿寫的現代詩句子太直白,沒有詩的意蘊。這顯然不是理解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學生閱讀的這類現代詩太少。這個時候,教師既要給學生點撥,也要引導學生反思,是不是課堂上沒認真聽或者真是因為讀得太少不理解這類詩,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等。學生只要有了反思的意識,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質量都會很快得到提升,而且在反思路上還能拓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發現更多改變和突破的可行性,從而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做好準備。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時代學生不但對知識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多元,而且他們對于學習方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師要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方法上就要多下功夫,不能采用傳統滿堂灌式的教學,要結合學生學習心理,采用靈活多樣,可操作性強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的學習與課堂教學助力。
(一)了解考綱與學情,聚焦課堂教學目標
無論如何我國的教育教學是擺脫不了考試的,而且考試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是一次進階的機會,也是一種公平的競爭,所以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時時為中考、高考做準備。尤其是高中生,離高考更近,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教師要想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就要充分結合歷年考情、考綱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聚焦課堂教學目標,要突出重點,采用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快速提升,做好應考的準備。
首先,結合考情與學情,研究考綱。高中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掌好舵,就要結合歷年考試全面了解考情與班級的學情,研究考綱。要知道考題的設計目標、各類題的分值,還有考什么、以什么形式考?并以此作為教學的根據,再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考綱為學生設計教學內容,盡力讓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高考要求相切合。實踐證明,只要教師摸清了考情、了解了學情,再結合考綱有針對性、目的性地施教,不但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為學生做好應考準備。其次,制定三維目標,科學設計教學內容。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知道,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要獲得的已經不僅僅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知識內容,如字詞、文意主旨、句子賞析等,還有更高的學習目標,如學生情感的培養、感悟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學生情操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等,從而確立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確目標,堅定方向,深入學習,實現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性,也為學生發展做好準備。如施教《故都的秋》時,僅僅就作者秋中有情、情中有秋的表達手法,從描摹寫情、對比托情、旁逸襯情、設誓透情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究及賞析,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最后,重視學案編寫,促進學生學習。學案是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有效方法。因為學案不但能給學生提示重點、難點,還會緊扣內容拓展,促進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在新時代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力培養,教師在編寫教案時,也會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他們編寫不同的、有層次、有梯度的學案,更符合高中生的學習要求,能針對性地幫助不同學生提升,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與追求,實現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性,助力教與學的發展。
(二)優化教學過程,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想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改變過去面面俱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枝末節的教學方法,要結合考綱,結合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強這個特點,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突出教學重點,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價值,保證教學效率。
首先,巧妙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問題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內容、緊扣教學重點設計多樣化的問題,為教學過程做準備,讓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高效學習。比如,在《歸園田居》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吸引學生,就可以在講授的過程中向學生巧妙提問,如,你們能從哪些詩句看出,陶淵明閑適、高潔的品質?陶淵明在詩中構建了哪“兩個世界”?或者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質疑為抓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有學生對《歸園田居》的停頓存在疑問;有學生說詩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感覺也很平淡,為什么能流傳千古?這些問題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優化教學過程,也能吸引學生,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科學安排教學時間與流程,讓教學過程有的放矢。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在設計內容時一定要科學安排時間,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操作自如,不要為了趕時間或者為了融進更多內容而延長教學時間,要提高教學效率,優化過程,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促進學生成長。
(三)采用多媒體渲染氣氛,促進學生理解
多媒體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中營造環境、渲染氣氛的主要手段,也成了保證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法。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新時代高中生的學習需求,為了帶學生走入內容描寫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課文中描寫的內容、人物真實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方便學生理解文中情感、情懷與價值。比如,給學生講授《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找幾張相關的圖片或者短視頻,在給學生講課文的過程中展示出來,讓圖中秋天的風景來渲染教學氣氛與情感,優美雋永的文章和五彩繽紛的美圖,達到了高度統一、高度和諧的圖文并茂,營造極佳的理解環境,促進學生掌握這篇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優秀杰作的主題和寫作手法,提升學生學習文學大家郁達夫寫景抒情散文的效率,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區別,它目標性更強,任務更重。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明白教學是教與學共同要實現的目標,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要了解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要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的特殊性,了解考情與學情,研究考試大綱,有目標、有計劃地為學生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成長、積累更多知識,從而為高考做好準備的同時,也為課堂有效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助推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雪姬.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10(16):36-36.
[2]趙憬萍.淺析現如今高中生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有效性運用生活化指導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8(36):160-161.
[3]許家塔.基于新課改的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2):32-32.